作家蘇岑曾說:
「一個會布局的人,永遠不會把人生塞得太滿。」
人生,是一場長途旅行。
如果每一站行程都安排得太滿,不給時間去反思和休息,註定走不了遠路,更來不及欣賞沿途風景。
正所謂,天道忌滿,人道忌全。
人這一生,凡事贏在適度,將滿未滿,才是人生最大的圓滿。
01
做事留一分缺憾
從前,有一位農場主,養了250頭牛。
農場主都過著每天放牛、趕牛、數牛的日子,生活倒也自在。
後來一隻老虎的突然出現,打破農場主原本安靜祥和的生活。
不管農場主如何防備,最終還是被狡猾的老虎吃掉了一頭牛。
從此,牛群中少了一頭牛,再也湊不齊原來完整的牛群。
因為再也不是「完美」的牛群,農場主萬念俱灰,整日鬱鬱寡歡。
他再也沒有勇氣和信心管理牛群,很快餘下的249頭牛,也消失殆盡。
農場主的眼裡容不下任何錯誤,因為一頭牛,就放棄了整個牛群。
過度追求完美主義的心態,其實就是另外一種形式的「畫地為牢」。
過分追求某一個細節上的完美,從而沒有時間和精力做更重要的事。
生活中,我們也經常會遇到這樣的人。
小濤是一個完美主義者,但「要麼不做,要麼就完美」的觀念,反倒束縛了他的職業發展。
接二連三的跳槽,只為尋求適合自己的「完美」工作。
大公司、賺錢多、工作氛圍好、領導通情打理……
條條框框的約束,加大了小濤求職的難度。
剛乾了幾天的新工作,因為某一點不符合對「完美」的預期,就熱情全無。
打著完美主義的幌子,一直逃避困難,逃避責任,讓小濤最終一事無成。
在《如何成為不完美主義者》一書中,有這樣一句話:
「懶惰、焦慮的情緒,不過是拿完美主義作為擋箭牌的自我安慰。」
完美只是一種結果,但行動需要一個過程。
如果在行動開始之前,就極力標榜完美,那會增加行動的心理負擔,讓人望而卻步。
允許行動上有缺憾,做好心理建設,方能在行動上精益求精,追求「完美」。
南懷瑾先生曾說過:
「做事要留一點缺憾,有一點缺憾,反而不會壞。」
過於追求完美,是人生最大的缺陷;
人生不求完美,努力過後就沒有遺憾。
02
說話留三分餘地
心理學中,有一種常見的現象叫叛逆心理。
叛逆心理是指人們為了自尊,採取和對方截然相反的態度和言行的一種狀態。
叛逆心理雖伴隨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但同樣也適用於人際交往中。
與人聊天溝通時,避免使用一些絕對性的詞彙。
如:一定、應該、絕對等。
因為這種絕對表達,容易給人一種權威式壓迫感,從而產生叛逆心理。
成年人的世界,並不是只有對和錯,還有很多充滿爭議的「是非之地」。
如果遇上有意挑刺的,非要和你爭論出輸贏,反倒更容易被對方打臉。
有一次,公司要求我做產品培訓,夜郎自大的我,被新客戶好好上了一課。
因為有幾年的工作經驗,對公司的各個產品如數家珍。
本應是一場習以為常的培訓,卻因為一個「自信」表達,遭到了客戶質疑。
很明顯客戶是有備而來,質疑的問題,恰好在我表達的盲目「自信」上。
要知道,理論和實踐是存在一定誤差的。
如果在產品數據的表達上過於較真和絕對,一定會被客戶挑出毛病的。
當時,台上的我非常尷尬,滿臉憋得通紅,一直想辦法圓場。
但因為話說得過滿,完全沒有迴旋的餘地,只得當場道歉,主動承認錯誤。
曾仕強教授曾說:
「說話不能說太滿,當你說『一定』的時候就已經錯了。」
語言是內心的投射,話說得過滿,容易給人一種驕傲自大的感覺。
自信是好事,但過於自信就變成了自大,反倒不受人待見。
說話留三分,語言表達委婉一些,給對方餘地,其實也是給自己退路。
03
做人留六分清醒
我曾看過這樣一則小故事。
一列飛馳的火車上,一位老人買的新鞋,一不小心被風卷出了窗外一隻。
周圍的人為老人惋惜,老人卻隨即把另一隻鞋也從窗口扔了出去。
眾人不解,開始議論紛紛。
老人微微一笑,淡定地解釋道:
「一隻鞋子,對我來說沒有任何價值,如果誰能撿到一雙鞋子,說不準還能穿!」
眾人聽罷,無不為老人的睿智讚嘆。
老人不僅沒有為丟失一隻新鞋子懊惱,反倒還能做出理性的判斷。
看似愚笨糊塗的做法,實則充滿了做人的大智慧。
最近,杭州一女子因玩套圈技術太差,老闆4次放水的視頻,走紅網絡。
女子站在圍欄外套圈,瞄著第一排最小的一個娃娃,難度雖低,但屢投不中。
套圈的老闆,也一直為女子著急,暗中不停地幫助女子清除障礙,降低難度。
終於,在「糊塗」老闆的助攻下,女子成功套中了娃娃。
在留言中,有網友調侃老闆:
「就差直接把娃娃送給女孩子了!」
老闆「揣著明白裝糊塗」,給女子留了面子,也給生意做了最好的宣傳。
沒人喜歡和過於精明算計的人打交道,因為缺少基本的信任,雙方都會很累。
適當的時候「裝糊塗」,主動讓出部分利益給對方,不僅能贏得對方信任,反而能收穫更多利益。
糊塗,並不是真的愚笨。
懂得裝糊塗的人,在大事上,恪守原則和底線,保持頭腦清醒;
在小事上,眼裡容得下別人的小錯誤,活得通透豁達。
做人留六分清醒,給「明辨是非」;
做人留四分糊塗,給「人情冷暖」。
寫在最後
著名作家豐子愷先生,在《人生求缺不求滿》一書中提到:
「真正的修行,不是一味地追求圓滿,而是學會留白。」
終其一生,一個人的修行其實只有三件事,即說話、辦事和做人。
做事留一分缺憾,給進步的空間留白,追求向上的力量;
說話留三分餘地,給後退的距離留白,保持謙虛的態度;
做人留六分清醒,給存粹的內心留白,探尋生命的意義。
人生不是比賽,沒必要去爭論輸贏。
與其一路負重前行,不如適當留白,輕裝上路。
願你我都能參悟留白的智慧,過好張弛有度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