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大陸樓市疲軟 分析:需求基本面發生根本變化

有國際投行經濟學者認為大陸房地產進入趨勢性調整。

大陸房地產市場持續疲軟,國際投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表示,此次大陸房地產市場下行已超過10個月,數據顯示大陸房地產市場的需求基本面發生了根本變化,房地產市場這一輪下行或是結構性的趨勢調整。

財新網11月24日報導,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11月23日在香港金融學院主辦的第12屆年度中國經濟國際研討會上表示,2022年前10個月,大陸的新房銷售下降約25%,新房開工下跌近40%,房地產投資約下跌9%。

根據摩根大通構建的中國房地產活動指數,從2021年下半年以來大陸房地產活動一路下行,是有記錄以來房市最大、最深度的一次調整。此次調整已經超過10個月以上,而之前在當局發布調整地產政策後,通常在6~9個月之內可看到房地產活動指數反轉,而目前還沒有看到房地產活動好轉,朱海斌表示「這是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一個巨大問題」。

朱海斌認為:「今年我們做了一個調整,認為這一輪下行或是個結構性(structual)的趨勢調整,一個重要原因是房地產市場的需求基本面發生了根本變化。」

朱海斌解釋,中國房地產實際有效需求在5年前達到高峰,然後以每年3%~4%左右的速度下滑。下滑原因包括中國的總人口數、人口老齡化、新婚家庭數的減少及生育年齡延遲、城鎮化放緩以及投資需求減少等。而房市下跌壓力最大的不是房價最高的大城市,而是人口實際流出的城市。

11月24日,國際投行高盛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Andrew Tilton在2023亞太區展望會上也表示,高盛基於世界銀行的數據測算,中國住房總需求在2016~2018年達到約2000萬套的高點,之後開始下滑,預計到2035年降至高點水平的一半、約1000萬套。

朱海斌認為,房市下行對今年經濟帶來的直接或間接的衝擊「大概在兩個百分點以上」。

2020年8月,中共當局給地產企業劃出了「三條紅線」,以限制房企融資規模,而房企基本都是靠高負債營運,需要不斷借債以保持其公司運轉。當中共當局對房企融資進行諸多限制之後,很多房企資金出現問題,出現了債務違約。

從2021年開始,中國恆大、佳兆業、嘉年華等房企開始不斷出現債務違約,同時,在大陸各地出現了大量爛尾樓,民眾對買房也日趨謹慎,大陸房價及樓市銷量不斷下跌。

中共統計局11月16日在其官方網站發布的《2022年10月份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顯示,在70個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下降城市分別有58個和62個,比上月分別增加4個和1個。

面對市場疲軟,中共當局近來不斷推出刺激樓市措施。

11月23日,交通銀行、中國銀行、農業銀行相繼宣布與民營房企簽訂合作協議,提供百億(人民幣,下同)至千億元不等的授信。地方當局也不斷放鬆對樓市的調控,包括降低首套房首付比例,降低房貸利率,放鬆購房限制條件等。

但朱海斌表示,雖然政策有調整,但市場下行的趨勢沒有改變。

財經評論人士王劍在11月24日其自媒體節目中也表示,房地產有效需求取決於城鎮化和人口,而從中共當局官方的數據看,從今年上半年開始人口正式進入了下跌周期;城鎮化是指農民到城鎮買房,成為城鎮居民,但現在的情況正好相反,在過去3年疫情期間,城裡的農民正在返回農村。從這兩個角度來看,都不能解決房地產需求下降的問題。

從短期來看,《香港經濟日報》報導,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預計,四季度樓市仍會相對低迷。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明年上半年樓價會維持按年下跌的勢頭。巴克萊銀行則估計,大陸明年全年的房地產銷售將再下跌一成。

責任編輯: 時方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1125/1834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