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李民彜將軍 寧死拒降中共 68年後終回中華民國懷抱

國共內戰國軍軍事失利,國軍將領輸誠投降不少,也有像本文所將介紹李民彜將軍,雖遭負傷俘擄,但拒絕投降中共,矢志效忠中華民國,中共建政後,他被拉到刑場槍決身亡,李民彝堂堂正正死生無懼的愛國情操,在台灣卻因沒有得到政府的史料佐證認可,無法入祀忠烈祠。不過,倖存於世唯一愛女,在20餘年的奔走下,烈士忠魂終能落葉歸根,永享安奉。

李民彜少將投身「湯陰保衛戰」,激戰30天重傷被俘,因拒降中共,槍決身亡,成為大陸淪陷後少數「思想改造」失敗而殉國的國軍將領。(圖片來源:李民彜烈士之家屬,圖文:莊秉漢)

國共內戰國軍軍事失利,國軍將領輸誠投降不少,也有像本文所將介紹李民彜將軍,雖遭負傷俘擄,但拒絕投降中共,矢志效忠中華民國,中共建政後,他被拉到刑場槍決身亡,李民彝堂堂正正死生無懼的愛國情操,在台灣卻因沒有得到政府的史料佐證認可,無法入祀忠烈祠。不過,倖存於世唯一愛女,在20餘年的奔走下,烈士忠魂終能落葉歸根,永享安奉。

李民彜(音儀),(1897年-1951年2月6日),湖北應城人,南京儲才書院法律系畢業,早年追隨中國同盟會重要幹部胡景翼討袁、護法、北伐等諸戰役,後來成為「山西王」閻錫山的部屬,李民彜由於深具法學素養,做人溫文儒雅,謙虛自牧,深得閻錫山的賞識,民國20年任命他為山西省平陸縣長。

抗戰爆發後,閻錫山擔任國軍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重用李民彜調任該戰區新編第2師少將政治部主任,該師師長為金憲章,閻錫山為了團結晉綏地區抗日勢力,將新編第2師與中共八路軍、第101師、第73師統整為「右集團軍」,歸建第十八集團軍(簡稱八路軍)總司令朱德指揮,李民彜在新編第2師參予過大小戰鬥共計21次,曾於太原會戰的平型關戰役阻擊日軍進犯,在忻口戰役的五台山擊斃日軍200餘人,日軍不甘受辱使用慘無人道的毒氣彈,造成李民彜的部隊百餘名士兵皮膚潰爛陣亡。

抗戰初期,中共為壯大八路軍武裝力量,在晉北敵後游擊的同時,意圖滲透閻錫山統領的國軍游擊部隊,計劃性的策動國軍部隊叛變,進而兼併收編國軍部隊,以利擴大中共八路軍兵力規模,李民彜所轄新編第2師也遭遇中共滲透顛覆,不過他身為政治部主任,肩負政戰任務,他組織基層防共通訊網,灌輸部隊認識國民革命的目的,成立三民主義研究會,要軍官士兵信仰主義,加強抗日反共教育,使得八路軍無從分化新編第2師,共軍轉而決定消滅李民彜的部隊,削減國軍有生戰力。

民國29年1月,新編2師奉令移防至山西省東北,立即遭遇到八路軍突襲,在激戰4小時,李民彜師部傷亡士兵百餘人,2月在和順縣再次遭到八路軍的突襲,後在趙王莊第三度遭到八路軍伏擊,肉搏衝突激戰終日,李民彜將軍不幸戰事受傷,導致左眼失明,後來人稱李民彜為「獨眼將軍」。之後,李將軍從新編2師調任到第一戰區胡宗南司令長官麾下,擔任政治部督察員。

抗戰勝利後,民國35年10月,原「汪偽部隊」投誠蔣中正委員長,胡宗南將這支軍隊整編為國軍暫編第3縱隊,並命令曾為「汪精衛和平建國軍」分支指揮官的孫殿英擔任暫編第3縱隊的司令,負責駐守河南省湯陰縣一帶,胡宗南為了讓這支「變節」的部隊為國軍所用,想到了「獨眼將軍」李民彜,指派他擔任該縱隊新聞處少將處長,期望他的政戰能力,能改造這支部隊信仰三民主義,成為堅強反共的鋼鐵勁旅。

暫編第3縱隊駐守的河南湯陰是南宋抗金名將─岳飛的故鄉,李民彜抵達駐地湯陰縣城,看到當地有明代所建「宋岳忠武王廟」。只是岳飛廟歷經500年的戰火與風霜,整座廟宇樑柱斑駁掉漆、古舊荒涼,李民彜特別指派官兵將廟堂建築重整彩繪粉刷,正殿內外除草打掃,他還親率全體軍官士兵蒞廟虔誠上香,並依照古禮向精忠報國的岳飛舉辦崇祀大典,李民彜對岳飛慎終追遠的舉動,無非想透過上香儀式,讓縣城鄉親父老對於國軍突然駐防湯陰,在情感上起安定作用,將宋代岳家軍與國民革命軍做古今呼應,都是「仁義之師」。再者,他明了國共兩軍終將兵戎相向,他要讓駐守湯陰縣城的國軍,效法岳飛高尚德行與愛國節操,激發抱義抒忠,誓死保衛湯陰縣城信念。

民國36年4月6日,劉伯承鄧小平親率共軍兩萬餘人壓境包圍湯陰縣城,與守軍國軍暫編第3縱隊正面交鋒,史稱「湯陰保衛戰」,4月7日,共軍一天之內向城桓猛攻達13次之多,我守軍士氣如虹,共軍難以得逞,十餘天后,李民彜所盼的援軍被阻,守城官兵僅能以一擋十,抵抗源源不絕共軍的波浪式攻擊,而留在縣城內鄉親父老反倒是同仇敵愾,自組醫護隊救護國軍傷患,收拾糧食分送守城的戰士,共軍企圖猛撲東城牆扔進勸降書,反遭縣民將一張張勸降書給撕爛粉碎,顯然在李民彜駐防湯陰縣城半年多來政戰教育,縣民已視國軍為民眾之褓、仁義之師,但是守城國軍苦撐30天後傷亡犧牲慘重,我空軍空投糧食彈藥遭共軍火炮襲擊受挫,最終彈盡糧絕,城牆破、碉堡塌,共軍入城短兵相接,進行浴血肉搏戰,司令孫殿英、李民彜等人最後重傷被俘。

李民彜重傷被俘虜後,關進解放軍戰俘營,中共要求他寫思想匯報和交代歷史問題,李民彜在抗戰、戡亂時期歷任國軍單位政治部主任,一生信仰三民主義,俯仰無愧國家民族,他拒絕寫任何東西,堅持「無罪可悔」!李民彜入獄近4年腰杆挺直,如同南宋末年文天祥亦曾關進北京大牢,始終不願意否定自己的過去,一直至民國40年的農曆過年,中共認定李民彜將軍「被捕後死不悔改」、「國民黨的忠實走狗」等罪名定罪,在北京刑場遭到槍決從容就義,時年54歲,大陸淪陷後,李民彜原可以接受統戰洗腦,免於一死,但是,他反而走上少數「思想改造」失敗而殉國的國軍將領之一。

李民彜直到槍斃,國民政府所獲訊息始終是被俘「下落不明」,使得他妻子張靜眉對李民彜是生是死音訊全無,她帶著3名未成年兒女流離失所,薛岳將軍得知此事後立即呈報蔣中正,蔣公親批救濟金3000美元照顧家屬,後來大陸局勢緊張,妻子張靜眉與小孩走散,錯失跟著國軍來台的機會,文化大革命時期,張靜眉被中共打成右派,成了黑五類,遭受迫害致死,李民彜的兩名兒子在各次運動中批鬥勞改,先後抑鬱而終生病去世,可謂家破人亡,只剩倖存唯一女兒李亞蘭苟活人世。

薛岳將軍得知李民彝少將被俘立即呈報蔣中正,蔣公親批先發救濟金3000美元給家族特恤費。(圖片來源:國史館/圖文:莊秉漢)

李亞蘭成年之後,決心尋找父親李民彜的下落,民國70年,她在大陸最高法院找到了李民彜的判決書,她才明白原來30年前,她摯愛的父親早已被鎮壓槍決了,更椎心的是李民彜將軍屍骨無存,做女兒的,永遠不得而知父親的骨骸掩埋何處。

中國人講入土為安,李亞蘭遍尋不得自己父親的墳冢,她決定要到台灣去,請求官方能協助父親入祀國民革命忠烈祠,她不願父親淪為荒野孤魂。在兩岸關係紓解後,李亞蘭多次只身前往台北駐香港辦事處,並且跨海來台灣,向總統府、國防部、陸委會、海基會陳情,但未能如願,所得到的官方回復是「查無此人」,李亞蘭落得一次次失望和無助,但她沒有放棄一絲希望,繼續書信陳情和回往返台北、北京兩地,邁入古稀之年白髮蒼蒼的李亞蘭,將父親入祀忠烈祠的心願囑託給她兒子身上,經歷兩代20餘年的奔走,他們在國史館找到了蔣中正總統文件檔案中有記錄父親的官方史料,但是卻仍得不到台灣的政府認可。

蒼天不負有心人,再隔六年後,台灣的文史學者武之璋接獲這段感人的故事,便轉達給當時的國防部長馮世寬,馮部長毫不遲疑答應願意協助,特別是當馮世寬審視查閱中共執行李民彜槍決的判決書資料上寫著「被告(李民彜)堅決作戰,頑強抵抗,致使我軍(共軍)解放湯殷付出很大代價」,即對李民彜烈士受命不辭、死生無懼的大愛情操深深感動,認為烈士忠魂本應榮歸故土,遺族心靈才能得到撫慰,就在馮世寬卸任國防部長前,李民彜少將終於批准入祀忠烈祠。

民國108年8月28日,陸軍司令陳寶余為李民彜烈士主持入祀安位典禮,遠在2000公里之遙,人在北京高齡80歲的李亞蘭,原本執意代表遺族身份親赴台灣為父親牌位致祭,但是礙於在大陸辦理入台證受阻,幾經交涉仍無法來台灣。只好由在國外經商的李亞蘭兒子,也就是李民彜的外孫代替母親來到台北,見證外公臨死不降於敵的愛國精神,忠魂回歸該去的地方,李民彜烈士牌位永存忠烈祠。

李民彝少將在過世68年後,歷經家人奔走20餘年,終於入祀忠烈祠終得其所,永受國人景仰追思(圖片來源:李民彜烈士之家屬,圖文:莊秉漢)

中國國民黨時任黨主席江啟臣為李民彝烈士追發黨旗及黨旗覆棺證書,以表彰其為國捐軀英勇事跡(圖片來源:李民彜烈士之家屬,圖文:莊秉漢)

安位儀式結束後,忠烈祠管理組細心的從國軍檔案中,找到一張李民彜生前照片送給家屬以為紀念,當李亞蘭從手機通訊軟體收到父親遺照時,她不禁百感交集痛哭失聲,因為連她自己都沒有保留任何一張父親照片,沒想到父親離開68年後,她終於透過馮世寬部長的協助,重拾愛女對父親的記憶容顏,李亞蘭激動的說:「爸爸終於回到鍾愛的中華民國,作為女兒來說,我盡了孝心了,我此生已無遺憾了。」

李民彜將軍一生為國家民族存亡絕續而奮鬥,在過世68年後,歷經家人奔走20餘年,李民彜終於回到中華民國的懷抱,烈士牌位終得其所,永受國人景仰追思,可以說是遲來的正義,藉由此文願李民彜將軍安息,祈禱民族的悲劇不要再發生,台海兩岸和平相處,永無戰火。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中時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1206/1838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