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丁香醫生:新冠病毒真的變弱了嗎?

作者:

最近一段時間,新冠相關的信息層出不窮。

「奧密克戎毒力已接近季節性流感」「奧密克戎致病力想較德爾塔明顯減弱」……很多關於新冠病毒毒性的聲音開始傳播。

這還是我們熟悉的新冠病毒嗎?為什麼跟當年武漢疫情時是完全不同的畫風呢?我們的對手真的變弱了嗎?

對比三年前

奧密克戎實際致病確實變弱了

就先看看我們身邊的數字吧:

武漢疫情期間感染50000餘人,報告死亡近4000人,粗估病死率7%。即便考慮到受制於檢驗條件,低估了感染者數量,病死率依然可怕。

最近的廣州疫情初步通報里,16.27萬感染者里4例重症危重症,無人死亡。

全球新冠大流行已經第三年,病毒發生了很多變化。

從早期的原始毒株,到阿爾法、德爾塔變異株各領風騷,再到1年前出現並快速蔓延全球的奧密克戎變異株,新冠病毒不斷在發生變異,每次變化都有致病性、傳播性、免疫逃逸能力的改變。

BA.1、BA.2、BA.4、BA.5、BF.7、BQ.1……這些奧密克戎基礎上的小變異推陳出新,不斷成為新聞主角。各種奧密克戎變異株在免疫逃逸能力上有較大差別,但致病性較為接近,均低於疫情最初的原始毒株。

一項來自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隊列研究發現,德爾塔的病死率為0.7%,B.1.1.529為0.4%,BA.2則為0.3%。與德爾塔變異株相比,奧密克戎變異株感染導致的就診風險降低44%,住院和死亡風險分別降低59%和69%。

在「長期新冠」問題上,奧密克戎跟之前也有明顯不同。

奧密克戎變異株流行期的感染者中有4.5%的人報告了新冠病毒長期症狀,而德爾塔變異株流行期的感染者中報告新冠病毒長期症狀的比例是10.8%。

奧密克戎致病性變低的關鍵,是病毒侵犯肺部的能力變弱了。

早期新冠患者常見呼吸急促、嗅覺喪失、高熱等表現,常常出現肺炎、肺水腫,誘發嚴重免疫反應,最終導致死亡。原始毒株感染,大概一半患者出現了肺部問題。

到了奧密克戎時代,病毒很少進入肺部,集中在上呼吸道。相關症狀也就讓位給了咽痛、咳嗽、流鼻涕,無症狀感染者比例越來越高。因為肺炎導致的重症危重症,以及死亡案例明顯減少。

下圖是全球新冠死亡人數的統計。2022年奧密克戎流行以來,除了最早期因為廣泛感染出現一個死亡高峰,後續的死亡病例比2020、2021年明顯減少。

圖片來源:worldometer

奧密克戎變弱了,但並不意味著已經弱到可以輕視它。

缺少免疫保護的人

奧密克戎可能比流感危險

單獨看奧密克戎致病似乎是大大降低了,但如果你放鬆警惕,那就大錯特錯了。奧密克戎還有強大的一面。

我們今天可以查閱到各種變低的病死率數字,但這種變化一方面是病毒特性改變,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這幾年人類通過疫苗接種和被動的反覆感染,自己的防護也變強了。

如果奧密克戎出現在完全沒有疫苗和被動感染防護的人身上,依然可能帶來死亡病例。

年初中國香港的奧密克戎疫情時,有很多人未完成疫苗接種,尤其是70歲以上老年人。結果並不樂觀:

未接種疫苗者,最終感染病死率高達2.27%

僅接種一針的人群,病死率1.01%

接種滿三針人群最終病死率為0.07%

有沒有接種疫苗,奧密克戎完全是兩副臉孔。沒有疫苗保護的病死率,遠超之前所有的季節性流感。

圖片來源:香港2019冠狀病毒病死亡個案初步數據分析

香港特殊人群病死率很高有醫療資源等多因素影響,僅供參考,不會完全複製

老人原本就屬於危重症的高風險人群,當前中國內地80歲以上老人中,依然有34%未接種或者僅接種一針新冠疫苗,如果是按照2.27%病死率計算,甚至按照1%來計算,都將會是很嚴重的後果。

不恐慌,也別輕視

儘可能做好準備

如果一個疾病有著強大的傳染能力,能影響更多人,那即便是病死率不高,最終死亡人數也是不樂觀的。

奧密克戎恰恰就有強大的傳播能力。其中BA.4/5的免疫逃逸能力最強,高達原始株的19.2倍。

今天,我們既能看到奧密克戎正朝著更像流感的方向發展,又困擾於奧密克戎的高傳播性和對無保護群體的傷害。

權威雜誌《柳葉刀》對奧密克戎的評價是:Milder but not mild(減弱了,但並不溫和)。

對比三年前,新冠病毒的致病性下降了,但傳播性大大提升。對於沒有免疫的人來說它仍然危險,依然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對手,不能盲目樂觀。

還有一部分不確定來自,對未來是否會有更強毒性變異出現的擔憂。

密集的城市人口、還不能令人滿意的疫苗接種率、幾乎沒有既往感染的「經驗」、秋冬季節呼吸道其他疾病的高發、突然變化的防禦措施……種種背景之下,可以預想到這個冬天不會太平穩度過。

接種疫苗、勤洗手、戴口罩、儘量保持社交距離……

了解對手能幫我們減少未知的焦慮和恐慌,但仍需要針對奧密克戎的特點,儘可能做好準備,保護好自己和家人。

參考文獻

[1]Antonelli M, Pujol J C, Spector T D, et al. Risk of long COVID associated with delta versus omicron variants of SARS-CoV-2[J]. The Lancet,2022,399(10343):2263-2264.[2]吳俁,劉珏,劉民,等.新型冠狀病毒 Omicron變異株的流行病學特徵及防控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22,25(01):14.[3]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Severity of disease associated with Omicron variant as compared with Delta variant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or confirmed SARS-CoV-2 infection[J].2022.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丁香醫生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1207/1838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