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宋國誠:中國即將到來的第六危機——民族智能的退化

作者:
對外國涉及對中國大陸不友善的商品進行抵制與拒購,對「眯眯眼」的廣告模特兒施加「辱華」指控,對好萊塢電影進行抵制或竄改,對「非政府組織」(NGO)施加盤查與限制,對外國記者與媒體任意干擾與歧視,乃至指責提倡素食主義的名人為兜售西方生活方式,強迫藝人修改外語藝名,以及敦促藝術家以發揚中國傳統文學和藝術來擁抱所謂「文化自信」等等,都是一種文化逆淘汰與文化自閉的表現。

「中文單一化」的知識閉鎖狀態。長期下去,將造成整體民族素養的低落和文化智能的愚昧化。(美聯社

習近平掌權以來,在一種「文化民族主義」的意識形態壟罩下,採取了各種文化政策上「自戀-排外」的退化路線;這種「自反/內縮」型的文化灌輸與強制,一再排擠多元包容的外來文化,其結果將給中華民族帶來深重的災難,那就是文化自閉症與民族智能的退化。

民族智能是指一個民族整體的智識水平與能力,其中作為核心要素的「文化智能」(cultural intelligence)則是指對於異文化的識別、理解、適應與創造性轉化的能力;這種「跨域(語境)能力」的培養必須以「國際通用」語言為媒介,從中獲取新的知識與技能,進而增進語言運用與知識創新的能力。一個只能運用單一母語的人,在當今資訊爆炸與科技猛進的全球化年代,幾乎與「現代文盲」無異。

去人文、反歷史、造黨奴

自習近平上台以來,推行的是一種以民粹主義與愛國主義為名目的黨化教育。特別是在塑造民族素養的歷史教育方面,以扭曲、誇大和編造事實的手法,強力灌輸一種愛國主義的英雄史觀,將歷史充當政治服務的工具,目的在塑造一種盲目崇拜共產黨的忠誠史觀,一種思想「單面性」(one dimensional)的「黨奴」狀態。

除了黨媒、黨報等等宣傳機器之外,教科書是中共用來塑造「黨奴」的主要工具。依據《報導者》(The Reporter)一篇「習時代下,黨讓中國人讀些什麼?」(作者金笠笙)所述,一些「神化領袖」的課文,充斥在中國中小學生的語文教科書。像是二年級上的《朱德的扁擔》,四年級上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四年級下的《黃繼光》、六年級上的《開國大典》、《狼牙山五壯士》等等,都是對黨史英雄的謳歌膜拜。作者金笠笙指出:「這些課文的共同點在於,以中共的領導人或官方定義的『英雄人物』為主角,字裡行間流露出對個人崇拜的暗示,不但內容的真實性無法考證,而且常與戰爭相關,內容殘酷血腥」。

依據金笠笙的報導所述,2019年5月14日,中國教育部正式發出通知,要求從當年9月起,九年義務教育中的語文、歷史、思想與法治(即政治)等課程,必須全國統一使用所謂「部編教材」。以「部編歷史教材」八年級下冊為例,原教材中《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一章,已被改成《艱辛探索與建設成就》。人禍被竄改為「艱辛探索」,災難被描述為「建設成就」!學生所閱讀的並非真實的歷史,而是「歪曲的黨史」,一種因人而異、為某種政治利益服務的「偽史觀」。

於是,年輕世代腦袋裡裝滿的只是黨的教條和領導人講話,只有《人民日報》的「八股訓文」,或黨媒編造的政治敘事或美化泡沫。中國新世代將無法獲取世界新知、科學發明、世界名著或人文教養。中國新世代只能是「黨化教育」下的應聲蟲,一群視野偏狹的愛國侏儒,而不是具有創意和主見的知識主體。

「紅書」充斥,作育「奴才」

相較於1980年代中國知識界大量翻譯西方著作的「文化熱」時期,今日文人社會書籍的出版事業,有如風中殘燭、油盡燈枯。除此之外,文化界的「習近平崇拜」已到了泛濫成災的地步。一進入書店,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所謂「黨建專區」,架上鋪置的儘是對習近平歌功頌德的「紅書」,例如《習近平在福州》、《習近平在正定》、《習近平在寧德》、《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習近平扶貧故事》、《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等等。2021年9月起,上海的中小學生被要求閱讀一本關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新教材,每個學生每周必須參加一次課程,藉以造就「習近平的思想奴才」!

這些「紅書」與「教材」,儘是對習近平事跡的編造與神化。尤有甚者,2017年在中央電視台播放的紀錄片《習總書記的初心》中,習近平親自出馬為自己造神,敘述他下放「梁家河」期間,「扛200斤麥子,十里山路不換肩」的神話故事,如今這段「十里不換肩」已成為對習近平自我吹噓、憑空杜撰的諷刺與笑料。

去英文化

除了「黨奴教育」之外,最為後果堪憂、災難深重的,莫過於習近平大力推動的「去英文化」。

自2020年開始,中國教育部門禁止小學和初中使用海外教科書,2021年,一位政府顧問建議每年一次的高考應該「禁考」英語。到了夏天,中共當局針對營利性課後輔導機構實施新的限制,包括限制長年教授英語的培訓機構以及外籍英語教師;其所帶來的立即效應是,在中國頗負盛名的「華爾街英語」宣布破產,許多英語的培訓機構關門倒閉。

在2022年北京冬奧期間,北京地鐵站的「站」的英文翻譯,從「Station」改為漢字拼音「Zhan」,把原先的英文路標「East,West,South,North」改成了「Don,Nan,Xi,Bei」,奧林匹克公園「Olympic Park」變為「Aolinpike Gongyuan」,把北京機場2號航廈的英文「Terminal2」變為「2 Hao Hangzhanlou」,把「開往濱海國際機場」變成了「To BINHAIGUOJIJICHANG」;其結果,不僅外國人看不懂,中國人也看不懂。即使眾人有如霧裡看花,但人們清楚看到了中共統治者的民族虛榮心。

文化自閉症

對外國涉及對中國大陸不友善的商品進行抵制與拒購,對「眯眯眼」的廣告模特兒施加「辱華」指控,對好萊塢電影進行抵制或竄改,對「非政府組織」(NGO)施加盤查與限制,對外國記者與媒體任意干擾與歧視,乃至指責提倡素食主義的名人為兜售西方生活方式,強迫藝人修改外語藝名,以及敦促藝術家以發揚中國傳統文學和藝術來擁抱所謂「文化自信」等等,都是一種文化逆淘汰與文化自閉的表現。

文化義和團主義

在習近平文化專制的統治之下,出自於一種對「英語/西方霸權」的刻板認知與排外心理,一種「文化義和團主義」,把學習英語視為崇洋媚外,把英語教師視為境外敵對勢力的代理人,把英語視為帝國主義文化侵略的工具,把杜絕「英語滲透」看成是保護民族文化與國家尊嚴的手段。這種「反智」的文化意識形態,將使中國新生世代滿腦充塞虛偽的愛國主義,以及不知所以然的排外思想,其為害之深,難以估計。

對此,《紐約時報》記者袁莉在一篇《開倒車?中國弱化英語教育意味著什麼》的文章中寫道:「如今,英語已經變成可疑境外勢力的特徵之一,自新冠疫情暴發以來,這種被民族主義宣傳助長的恐懼情緒在語調上更加惡化。結果,中國與外部世界的聯繫正在被一一切斷」。

在英語教育受到打壓之下,中國新生一代將失去經由英語能力吸取世界先進知識與機會與渠道,失去應有的英語閱讀與聽寫能力,形成一種「中文單一化」的知識閉鎖狀態。長期下去,將造成整體民族素養的低落和文化智能的愚昧化;中國將成為一個被世界通用語言邊緣化的國家,成為世界文明的孤兒與落伍國度。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上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1212/1840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