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高科技製造業正加快回流美國

電動車巨頭特斯拉今年4月在美國建設的第二座工廠,帶動其供應商在美國擴大生產。圖為2022年4月7日,特斯拉公司位於德州奧斯汀的新電動車工廠開工,眾多電動汽車愛好者參加開幕派對。

近兩年來,西方國家日益認識到供應鏈全球化的風險,因此都在加快推動製造業本土化。隨著中美對抗加劇,高科技製造業在今年回流美國的步伐大幅加快。

今年12月6日,台灣晶片製造巨頭台積電在其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工廠舉行移機典禮,美國總統拜登出席典禮並做了演講。拜登感謝台積電來美國打造充滿活力的半導體生態系統,並宣布:「美國製造回來了!」「哪裡寫著美國不能在製造業再次引領世界?……我們正在證明美國可以做到。」

拜登表示,三十多年前,美國的晶片產量占全球的30%以上,然而之後發生了一些事情,作為美國經濟支柱的製造業開始被掏空,許多公司都將工作轉移到海外。但如今,美國正和盟友們一起重建強大的供應鏈。

台積電位於亞利桑那州的新工廠設計採用先進的5奈米生產工藝,計劃在2024年正式投產。今年11月21日,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證實,該公司正考慮對亞利桑那工廠擴大投資,在二期工廠採用更先進的3奈米工藝,不過該計劃還未最後敲定。

蘋果公司的執行長蒂姆‧庫克(Tim Cook)今年11月份在德國舉行的公司內部會議上透露,該公司計劃從台積電採購美國製造的晶片。彭博社的報導說,蘋果公司的採購量預計將占到該工廠約三分之一的產量。

除了台積電,其它晶片巨頭也在行動。

美國存儲晶片巨頭美光公司在今年10月宣布,投資1,000億美元在紐約上州雪城(Syracuse)建設一家半導體製造工廠,該廠計劃在2024年開工。

科技巨頭IBM公司在今年10月份宣布了哈德遜河谷地區200億美元的科技產業投資計劃;英特爾公司則在今年初宣布在俄亥俄州投資200億美元建造兩家半導體工廠。

電動車及電池製造業也在回歸美國。

今年,由於大公司對美國電動汽車電池行業進行了大量投資,外國直接投資帶來的工作創下了歷史新高。

電動車巨頭特斯拉今年4月份在美國建設的第二座工廠投入了生產,這座新工廠位於德克薩斯州的奧斯汀,帶動了其供應商在美國擴大生產。

今年7月份,為特斯拉生產大容量4,680圓柱電池的日本松下公司宣布,將在鄰近德州的堪薩斯州建造第二家電池工廠,以便就近為特斯拉的新工廠提供電池。

今年8月份,日本本田汽車(Honda Motor)和豐田汽車(Toyota)先後宣布將在美國建設電動車電池工廠。

麥肯錫(McKinsey& Company)在今年8月29日發表了題為「實現美國製造業復興」(Delivering the US manufacturing renaissance)的報告。該報告指出,美國的製造業可能會迎來反彈。

報告說,在美國,製造業產值約為2.3萬億美元(僅占美國GDP的11%),提供的1,200萬個工作崗位,僅占整個勞動力市場的8%。但是,製造業在美國經濟活動中卻發揮著重要作用,該領域帶來了20%的國家資本投資,貢獻了美國5%的生產力增長、60%的出口,以及70%的企業研發支出和55%的專利。

不過,近幾十年來美國似乎有失去其製造業領先地位的危險,其在全球製造業GDP和總銷售額中的份額一直在下降。從1997年以來,美國製造公司以及工廠的數量減少了四分之一,有大量製造企業倒閉,而初創企業也在減少。

近年來,美國製造業的增長大部分都來自設計、服務和軟體活動的推動,而不是由實體生產推動而來。目前,許多政府官員開始意識到,美國製造業的衰退損害了美國的全球競爭力。

今年35萬個工作將回流美國

專注製造業回歸美國的非營利組織「回流倡議」(Reshoring Initiative)在今年8月份的統計報告顯示,隨著私人投資及美國政府推動建立本土的必需品供應鏈,製造業回流及外國直接投資(FDI)在今年帶給美國的工作數量創下了歷史新紀錄。

統計顯示,目前已經宣布的2022年在美國新增的工作崗位就有34.8萬個,相比去年的26.5萬個工作崗位增長了31%。如果上述規劃中的崗位都能實現的話,那麼自2010年以來一共有160萬個工作機會回流美國。

在今年預期的34.8萬個工作崗位中,有超過22萬個將來自製造業回流,占比63%;13萬個來自外國直接投資,占比37%。報告分析,製造業工作回流大幅高於外國投資帶來的工作,表明許多公司開始認識到在美國本土生產的好處。

該報告表示,供應鏈缺口和提高自給自足的需求繼續成為推動製造業回流美國的主要因素。

2020年中共病毒(COVID-19)疫情爆發重創全球供應鏈,以及今年爆發的俄烏戰爭、台海危機加劇等,都暴露了全球化供應鏈的高風險,大大推動了製造業工作回流美國。

在疫情爆發前的2019年,製造業回流帶給美國的工作崗位約為4萬個,但是在之後的三年中,回流速度大幅加快,到今年,回流崗位已經暴增至約22萬個。

外國直接投資也呈現出同樣趨勢。2020年FDI帶給美國的工作數量一度降至約6萬個工作的低點,但之後兩年一路飆升,到今年翻了一番達到近13萬個工作。

動力電池工作回流最多

「回流倡議」發現,過去回流美國的製造業工作主要集中在機械、運輸設備和電器行業。但是在最近,回流工作已經轉向那些對國家安全而言不能依賴進口的關鍵產品,包括電動車電池、半導體、個人防護設備、藥品和稀土等。

其中,電動汽車電池產業成為今年回流美國工作的第一名。動力電池產業被歸類為電氣設備,該類別共有224家公司,2022年在美增加12.4萬個就業崗位,占到總數的37%;而在去年,電氣設備行業回流美國的工作為5.5萬個(占比21%),在疫情爆發前的2019年只有3,630個(僅占比3%)。

回流工作數量排在第二位的是化學品行業,今年預期回流工作4.7萬個(占比14%),其驅動因素包括製藥業,尤其是受到對疫苗和中共病毒(COVID-19)治療藥品的需求的驅動,以及氫氣等可再生燃料的需求。

計算機和電子產品排在回流工作的第四位,今年預期回流工作超過3萬個(占比9%)。近年來,受到太陽能電池板、機器人、無人機以及半導體需求的推動,相關產業在美國本土持續增長。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大紀元專題部記者張宛綜合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1216/1842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