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不到16光年,有氧氣!適合人類住的天體或出現

「第二地球」真的找到了?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2022)發表研究,人類在太陽系的附近,發現了兩顆可能適合人類居住的「系外地球」。

這意味著什麼?那就是人類移居地外天體的希望真的出現了。

當然,這裡可能很多人都在「納悶」,為什麼人類要尋找第二地球,其實原因還是比較多。

但是,從我們大部分的情況說明來看,還是因為我們現有的地球出現了人類不適應居住的情況。所以,促使了人類不得不尋找「第二地球」。下面我們就詳細地說明一下。

為什麼人類要尋找「第二地球」?

說大體一點,那就是人類可能通過這種方式找到地外生命天體,來確定我們宇宙之中,是否真的存在我們說的「其他生命」。

這些年來,無論是專門進行對地外生命的探索,還是針對我們尋找第二地球的同時,以及人類在各個天體上發現了「生命的元素」等等,其實都是為了證明地外生命是否存在,有沒有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地球,以及地球的生命起源等問題。

所以,尋找「第二地球」的因素很多。但是歸根結底而言,可能都是趨向於適合人類居住的天體尋找。因為我們地球的變化,已經在不斷適合人類居住了。

所以,如果能夠找到一個適合人類居住的天體,那麼未來人類的生命延續可能才會更加久遠。

從地球的趨勢來看,單獨從氣候變化來說,的確都不太適合人類居住了,我們地球在不斷往「火球」方向發展。隨著全球變暖的持續發展,我們感受到了「地球熱」的不斷膨脹。

例如:2022年在全球多國,多地都出現了罕見的40度以上,甚至50度以上的高溫。而對於人類的生存極限來說,這樣的氣溫已經不太適合了。

所以,在極端性的高溫之下,也出現了很多人的死亡。世界衛生組織在2022年就已經發布了一項預估,那就是歐洲今年可能在極端高溫之下,至少1.5萬人的死亡。

然而,這種氣候變化還可能變成趨勢,在未來5年之中,人類可能會面對超過「1.5度」氣候臨界點的極端性氣候襲擊。

那麼這樣的極端性高溫也就會成為「常態化」了。

所以,在這樣的地球背景之下,人類尋找第二地球也就完全正常了。這不,天文學家在太陽系附近的一顆恆星周圍,發現了兩個可能適合居住的系外地球。這對人類移居「第二地球」的希望來了。

不到16光年,或有兩顆適合居住的天體

沒錯,這是來自加那利群島天體研究所(IAC)的研究人員領導的國際小組發現的,並且是離太陽系不遠的一顆紅矮星 GJ1002周圍的軌道上存在兩顆具有類地質量的行星。

通過分析發現,這兩顆行星都位於恆星的宜居帶,所以,可能適合人類居住。

根據研究團隊表示,從我們觀察的情況來看,這個星系系統之中,總計有7顆。新發現的行星圍繞恆星GJ1002運行,該恆星距離太陽系不到16光年,而且它們的質量都與我們地球非常接近。

其中GJ1002b是兩者中的一個,完成繞恆星公轉一周僅需10天多一點,而GJ1002c則需要21天多一點。而根據它們的反射光或熱輻射來表徵它們的大氣的極好候選者。

"The future ANDES spectrograph for the ELT telescope at ESO in which the IAC is participating, could study the presence of oxygen in the atmosphere of GJ1002c," notes Jonay I. González Hernández, an IAC researcher who is a co-author of the article. In addition, both planets satisfy the characteristics needed for them to be objectives for the future LIFE mission, which is presently in a study phase.

所以,這意味著這兩顆天體可能適合人類居住,尤其是GJ1002c,而且通過ELT望遠鏡的未來 ANDES光譜儀可以研究 GJ1002c大氣中氧氣的存在。

所以,人類真的可能是找到了我們適合居住的「第二地球」了。

當然,GJ1002其實是在2017年至2019年期所觀察到的,而是在長時間的研究情況之下,發布出來的這項成果。當然,具體的情況,可能還需要進一步地研究。

而從這一份報告來看,只能說上面存在氧氣,並且可能適合人類的居住,從距離上來說,比之前發現的「可能適合居住的天體來說」,也是距離很近,不到16光年,這就是大概的情況。

人類移居「第二地球」或不是夢,地球變化不怕了?

如果真的最終確定下來了,其實人類移居地外天體可能真的會成真,至少人類已經在往這方面進行發展。從短時間的情況來看,人類實現的概率越來越大了。

雖然從我們已知的情況來看,火星在作為人類「第二地球」發展,但是,這也只能說是移居「第二地球」的概念。

話說回來,人類對火星的移居可能還需要上百年,但是並不是說不現實。人類可以將火星改造好了,再實現大規模的移居。

曾經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被譽為「嫦娥之父」的歐陽自遠接受訪談時表示,改造火星並非天方夜譚。可以首先要提高火星的表面溫度,讓冰蓋融化,在火星表面保持液態水,並製造出溫室效應。

然後在上面種一些低等植物,慢慢改變大氣,提高溫度,讓火星溫度接近地球。

只不過,這個時間稍微有點長,按照現有的科學認識,這個過程大概需要兩三百年時間,改造之後人類就可以不穿太空衣在火星上生活了。

所以,人類移居「第二地球」可能不是夢,但是,如果人類可以提前找到比火星更適合居住的「第二地球」,那麼我們的選擇就更多了。

這次的發現,也算是為我們提供了更多適合人類居住的地外天體。

只不過,從根本上來講,地球變化的確不用怕了嗎?其實我們還是要先保護好地球,再去說第二地球的問題。這個可能才更好一點,畢竟,如果地球在人類還未全部實現移居「第二地球」之前,變得不適合居住了,那真的就是「兩面難」了。

所以,先保護地球,再談移居其他天體最好。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read01.com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1217/1843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