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中國壓彎了腰,進入不見盡頭的衰落

瑞士《新蘇黎世報》的一篇客席評論指出,新冠、房產危機、老齡化等多重因素讓中國經濟盡顯疲態,而這有可能促使北京鋌而走險攻打台灣。德國《世界報》則批評歐盟新出台的對天然氣價格封頂機制反而會讓中國變成贏家。

瑞士《新蘇黎世報》以"中國被壓彎了腰-進入了一段不見盡頭衰落期的中國將讓局勢更加危險"為題,刊發由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前總編BillEmmott撰寫的客席評論。文章指出,中國經濟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內將持續疲軟,而這並非僅僅因為疫情。

"在疫情的絕大部分時間段,中國都關閉著邊境,其領導層看起來相當怡然自得。在中國人眼中,美國、英國、歐盟面對新冠病毒的表現恰恰證明了中國體制的優越性以及西方不可避免的衰落命運。"

"中國確實在疫情前期取得了不錯的疫苗研發成就。2021年,兩家中國企業合計生產了全球近一半的新冠疫苗,中國也隨之推動'疫苗外交',為窮國供應疫苗。而且,中國本來就是這些國家的最主要貸款提供國。到了2022年2月4日,習近平普京還確認了中俄戰略夥伴關係,把終結西方主導國際體系作為共同目標。"

"這一切都曾讓中國看起來像贏家,但是如今一切都已經改變。動態清零防疫策略已經基本上失敗,這主要歸因於中國產疫苗效力偏低、中國老年人接種率低下等因素。在西方國家,新冠重症率、死亡率已經大幅降低,但是中國卻沒能實現這一點。"

"而且,中國經濟也為嚴苛防疫付出了高昂代價,中國的國際形象也受到損害:疫苗外交宣告失敗,北京還要面對許多受援國的債務危機問題。更不用說俄烏戰爭爆發導致中國在中俄戰略夥伴關係中的尷尬姿態。"

"即便當前的防疫放寬措施能夠持續,中國經濟也不太可能快速恢復以往的強大。因為中國經濟面臨另外兩大打擊。近年來,中國房地產業和建築業在GDP中占比相當高,有些分析人士認為占比近三成。現在,許多城市的房地產正在崩盤。儘管國資控股的銀行業能夠避免中國出現嚴重的金融失穩,但是房地產業對經濟增長的拉動效應卻依然會消失,而且這很可能持續很多年。"

"另一大打擊是:中國在今年夏天經歷了嚴重的高溫乾旱,造成了許多人受災,也造成了水力發電大幅減產。在全球能源價格衝擊面前,中國並沒有很好的基礎條件,儘管俄羅斯能以打折價向中國供應能源。"

"中國的衰弱有可能只是暫時的,今後有望獲得一定程度的恢復。但是我們也知道,由於老齡化因素,中國經濟飛速增長的時代已經結束。而且,儘管在人工智慧、監控技術方面取得巨大進步,但是中國科技總體上依然大幅落後西方,尤其是在半導體領域。"

"這應該引起我們的不安。長期以來,外界都認為中國不太可能武力攻台,因為中國有得是時間去等待。可是如今中國經濟疲軟、科技依然落後、人口正在老齡化,這很可能意味著:攻打台灣會越等越難。"

"我們盼望,中國不會用民族主義攻擊姿態來平衡當前的衰弱。但是盼望本身並不是一種戰略。亞洲鄰國以及所有西方國家必須要為最壞情況做好準備,而不是寄希望於美好場景。俄烏戰爭的教訓就是:一個衰弱的超級大國有時會比一個強大的超級大國更加危險。"

柏林出版的《世界報》以"歐盟天然氣封頂機制只會讓能源更貴而非更便宜"為題,刊發評論認為,歐盟新出台的對天然氣設定價格上限的政策,會導致外國賣家不願把能源賣給歐洲,而是轉手給更有利可圖的國家,到頭來的贏家反而會是中國。

"價格封頂機制的後果將十分荒誕:它會讓歐洲的能源更貴而非更便宜。許多正在歐洲海岸線外徘徊的液化天然氣運輸船可能很快就會轉向亞洲,因為中國的經濟正在從清零防疫中甦醒,很快就會展現出其原有的巨大能源饑渴。"

"偏偏是共產黨人願意以市場價格購買,而所謂的資本主義西方國家卻把計劃經濟、價格操縱當作治病的藥方。可悲的是,這場圍繞全球緊缺之天然氣的搶購競賽,其結果是可以預料的。若想降低歐洲消費者的能源開支,歐洲各國本應該組成採購聯盟,並且通過頁岩氣等技術提升本土天然氣開採量,而非對價格進行政治操控。"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德國之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1219/1843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