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嚴批西方「躺平」式抗疫後突改口,「新聞屈從於黨」,中共官媒被指「失尊嚴」

中共官媒央視在總部大樓外的中國國旗。(2021年2月5日)

中國12月初突然放寬新冠管控措施後,大量報導和跡象顯示北京等多個城市正經歷著大面積感染擴散、藥物短缺,甚至醫療擠兌。但中共官方媒體目前正反覆向民眾強調感染奧密克戎變種病毒並不可怕,疫情離結束不遠了,並積極宣傳民眾在疫情中自救的案例。

不過,在奧密克戎出現以後到中國改變政策之間的大約一年時間裡,中國官媒不斷攻擊美國等西方國家與病毒共存的策略,稱之為「躺平」,還強調奧密克戎傳播的危險性以及可能給社會帶來的長遠負面影響。

官媒在這一年裡發出的前後矛盾訊號讓網民們感到憤怒和荒謬。觀察人士們認為,官媒如此表現只會進一步讓他們失去在民眾心中的公信力。

「新聞呈現在真空裡,每天都是新的一章,」美國獨立學者金培力(Philip J. Cunningham)告訴美國之音。「但不像一本好書,它的章節之間在風格和內容上沒有一條前後一致的『連貫線』。多的是重複,少的是邏輯上的前因後果。新聞屈從於黨,而黨不用屈從於新聞。」

持續攻擊西方「躺平」抗疫

在中國政府12月初突然放鬆管控之前,官媒一直在攻擊西方國家對奧密克戎的「躺平」式防疫給社會帶來的災難。

5月,《人民日報》海外版發文「西方『躺平』式抗疫後果令人警醒」。文章稱西方國家與病毒共存的策略導致醫療系統承受重壓、經濟復甦步履滯緩、社會問題層出不窮等。

9月,央視新聞的一篇評論文章寫道:「西方國家『躺平式』抗疫,『躺』出了疫情失控,『躺』出了社會失序,『躺』出了民眾失去生命。」

這樣的文章常常引用西方新聞機構的報導和數據。新華社10月的一篇名為「美國抗疫『躺平』遺患無窮」的報導內容幾乎全部來自於美國媒體。

該文引用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的報導稱美國在冬季的感染病例數字可能激增。文章再引述《華盛頓郵報》說美國可能有7.5萬本不必要失去生命的人死亡。最後,文章通過《紐約時報》的報導,批評美國面對疫情缺乏協調統一的應對措施。

「用美國媒體來批評美國是很有效用,」金培力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寫道。「從表層上看,這是在說『哈哈,抓住你把柄了』。但這其實也是在說,這些信息來自美國媒體,所以一定是真的。而這是一種無意的、暗含的誇讚。」

另一篇來自人民網的文章「國際觀察:『躺平式』抗議下的生命悲劇」也通過引用《華盛頓郵報》、《舊金山紀事報》、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報導稱「美國和一些西方國家抗疫『躺平』,導致病毒在近3年間不斷變異和加速傳播,一個個『悲劇性的里程碑』反覆出現,民眾不得不以自己的健康甚至生命為代價,為政府的錯誤決策買單。」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政治經濟學教授孔誥烽(Ho-fung Hung)在推特上評論道:「不得不佩服他們依然沒有撤下許許多多攻擊西方通過人道主義災難式的大量感染來抗擊新冠的文章。不提有效的疫苗,這是對西方抗疫方式的歪曲呈現。」

配合官方政策突然改口

儘管將美國放鬆管理下的防疫現狀和未來描寫得陰雲密布,但當中國放鬆管控後,官媒的語氣卻大為不同。

12月15日,人民網引用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的話說:「在明年初,我們將看到一個更加開放、陽光、樂觀、有生氣的社會。我們國家的新氣氛跟面孔,一定會實現。」

同一天,新華社發表長篇文章,斷言「中國經濟具有長期向好的光明前景--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足、迴旋餘地廣,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

放開後,官媒對病毒的描述方式也出現了明顯的前後矛盾。

7月,《人民日報》海外版網站引用美國《大西洋月刊》的話稱,「新冠後遺症」可能是「大規模惡化事件」,這股慢性病浪潮可能會使數百萬人的境況變得更糟。11月24日,新華社援引美國媒體,指出新冠後遺症對公眾健康和勞動力市場的不可忽視的影響,「而美國政府卻任由疫情蔓延,眾多社會『後遺症』正在嚴重拖累美國經濟、撕裂美國社會」。

但到了12月1日,《人民日報》引述一位中山大學教授,表示尚無證據表明新冠感染會給患者帶來後遺症。12月9日,鍾南山接受央視採訪時也稱還沒有看到「特別明顯的對器官引起長期功能不全的案例」。

新華社在4月一篇報導里引用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的話說:「奧密克戎毒株流行的危害依然嚴重,並不是一些人想像的『流感化』。」

而在12月15日《環球時報》發布的一段視頻里,鍾南山對一群學生表示,目前的新冠已經不適合叫做肺炎,而應該叫做新冠感冒

《人民日報》近日的一條科普微博引起網民憤怒。這條帖文稱,感染新冠之後家裡的生活用品不需要更換,因為這些物品不太可能導致患者再次感染。

「那之前衝到別人家裡消殺扔東西是為了什麼?心理作用嗎,」一條高點讚的回覆寫道。

「之前破壞別人家門鎖,消殺別人家東西,虐殺別人家的貓狗算什麼呢,」另一條寫道。

憤怒的留言席捲評論區後,《人民日報》不得不開啟評論「精選」,不顯示這些反駁和質疑。

著名網絡博主闌夕在一條微博里寫道:「反正這幾天官媒力推的很多熱搜話題,你要是提前一個月發相同的內容,估計祖墳都會被刨完了。」

獨立學者金培力每天都觀看央視的《新聞聯播》,並記錄下他的發現。中國在新冠上的口徑轉向同樣體現在這檔旗艦節目上。

「《新聞聯播》的訊息充滿了矛盾。但每天都發出一個新的『權威』版本的故事,」他寫道。「央視正失去成為觀眾的朋友並給他們必要的信息以做出負責任決定的機會。」

官媒為表忠心,失去尊嚴

曾在中國官媒工作過的肖恩·海恩斯(Sean Haines)告訴美國之音,他並不驚訝於官媒在攻擊西方國家和淡化中國疫情上的不一致。

「那是他們的工作。黨第一,個人尊嚴第二,」他在文字採訪中寫道。「我一開始驚訝於他們在誹謗其他國家時是多麼得積極,各個官媒就像在戰狼式地相互比較誰更勝一籌。『我最愛國』,『不,我最愛國』。」

海恩斯在2016至2019年期間前後任職於新華社和《中國日報》,負責撰寫新聞稿和評論文章及視頻。他表示,這不是官媒在某個議題上第一次迅速調轉方向。

「自從我開始在官媒工作起,我們總是刊登一些關於回歸和香港人是中國大家庭一部分的誇張的軟性報導。2019年的抗議改變了我的同事和傳達的訊息。現在香港人變成了『有侵略性、不感恩、無賴』。」

他說,他的許多同事想看到香港人被懲罰。海恩斯說:「他們的文章內容也體現了這一點,看起來有點嗜血了。」而那成為了他離開中國官媒的一大原因。

現在海恩斯常在推特上批評中國官媒。在近日的一連串推文中,他列舉了官媒和中國外交官們過去3年在新冠問題上前後不一致的多個案例。

「對我來說,這是爆米花式的娛樂(沒有深度),」他告訴美國之音。「中國官媒落後太多了,簡直是滑稽模仿秀。粗鄙、笨拙、單維、無能。」

他表示自己認識的中國朋友都不再把官媒作為首要新聞來源了。「官媒與觀眾的連接出了問題,因為目前,官媒是為一位觀眾設計的:習近平,」他寫道。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VO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1223/1845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