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心靈之燈 > 正文

母弱出商賈 父強做侍郎 族望留原籍 家貧走他鄉

我們是該考編入國企,還是在私企拼搏甚至去創業?

我們是該留在老家發展,還是去大城市闖一闖?

今天給大家分享施耐庵在七百年前總結出的一句話:

母弱出商賈,父強做侍郎,族望留原籍,家貧走他鄉。

施耐庵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先來名詞解釋,書上給的文言文翻譯那種。

首先,母弱和父強是互詞,雙方是共用的,並不是指母親弱父親強,而是指父母弱和父母強。

母弱出商賈,父強做侍郎的意思,是施耐庵建議後輩如果父母很弱,那就去經商,如果父母很強,那就去做官。

古代和現代不同,現代商人的地位還可以,但古代講究的是士農工商,商人地位最低,比農民和工人還低。

為什麼父母弱就要去經商,父母弱不應該去務農或者務工麼?

因為施耐庵講的是如何讓你走向成功,務農和務工很穩定,但基本不會成功。

在古代雖然商人地位最低,風險也最大,但對應的是回報也最高,是母弱家庭唯一可能成功的出路。

那母弱家庭為什麼不能直接讀書去做侍郎?

因為在古代官的地位是最高的,經濟回報也極高,升官發財這個詞完美詮釋了在古代做官可以名利雙收的好生活,士農工商裡面士排絕對第一。

待遇那麼好,風險也不大,那自然門檻極高,不然人人都是官了,各種隱形的潛規則也是一道一道的。

如果母弱,父母沒有做過官,那即便你讀書天賦好僥倖入了官場,等學會各種官場規則也已經白頭,因為這些東西除了你爹媽根本不可能有人會真心教你。

所以在古代,母弱家庭直接衝擊官場門檻是事倍功半的一件事,很難取得什麼大成就。

因此,施耐庵建議母弱家庭先經商,成為優秀的商賈,積攢大量錢財後培養後代讀書,讓後代從小官小吏做起,慢慢摸索規則並傳承,一步步向上爬,等到足以稱之為父強家庭的時候,再去衝擊侍郎之位。

現代社會的階級鴻溝沒有古代那麼誇張,官的地位遠沒古代那麼優越,而商人的地位也遠沒古代那麼低下。

但由於工和農都是穩定生活的代表,廝殺沒有那麼劇烈,失敗的代價小,所以也幾乎不存在向上突破的可能。

所以現代社會還是只有官和商才能突破階層,也還是只有它們才能作為對比。

官商的差距和古代相比大大縮小,但依然大致符合母弱出商賈,父強做侍郎的規則。

因此,我們是該考編入國企,還是在私企拼搏甚至去創業這個問題就可以回答了。

如果你的原生家庭很弱,無法成為你可以依靠的參天大樹,那你就去私企拼搏,在商海里廝殺,積累經驗和眼界,跟著老闆摸爬滾打,如果確定自己是經商那塊料,那就試著去創業,這是你能階層晉升的最大概率途徑。

如果你的原生家庭很強,是你可以依靠的參天大樹,不管這個強指的是商海強還是做官強,那你都應該考編或者入國企,在體制內積累。

除非你能確認自己的經商天賦已經逆天到足以撼動原生家庭,否則考編入國企一定是你的最佳選擇。

父越強,你的天賦能撼動原生家庭的概率就越低,你選擇經商搏一把就越不划算。

舉個例子,王思聰,他爹積累下千億財富後原生家庭過於強大,以至於只要王思聰選擇創業搏一把那基本就是註定錯誤的,除非他是億中無一的天才,這概率實在是太低了。

但他如果老老實實考編入國企,哪怕只是當個科長處長,那他也是正確的,至少是上進的。

當然現在都是獨生子,沒那麼多孩子可以四處鋪路,只有一個孩子的話那王思聰就一條路,繼承家業,做到這一點就是上進的好孩子,這是他爹唯一希望他走的路。

但如果王思聰不願意繼承家業,那父強家庭的他,考編遠強於創業,因為考編慢慢爬仕途別人都不會說你錯,而創業就幾乎註定了別人最後會說你錯。

如果王健林有多個孩子,那麼留一個繼承家業,其他都安排去走仕途才是對王家來說的最優選擇。

那什麼叫族望留原籍,家貧走他鄉?

這裡涉及到一個家族或者說宗族的概念,現代中國經歷過劇烈的改革,宗族幾乎徹底解體,而由於獨生子女政策連家族都大大衰弱。

但全球除中國之外的其他國家,以及古代的中國,家族和宗族的概念都是極為興盛的。

血親具有天然的信任關係,雙方天然相信對方可以和自己互幫互助,對血親給與的無償幫助,我們無條件相信對方願意在十年二十年之後,會以其他形式償還過來,這是對陌生人來說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血親之間能展開的合作種類和範圍極多,而陌生人之間基本只相信錢,交易都是實時完成的,不存在先款,十年後再收貨這種可能性。

絕大多數中國人從未體驗過家族和宗族的感覺,只有小時候回老家才能感受那老家人極其親切的態度。

但從全世界規律來看,中國這種家族和宗族的消失是暫時的,長久來看必定回歸,無非是規模和強度沒有古代那麼大了而已,但性質是一樣的。

在古代,施耐庵教導後輩族望留原籍,家貧走他鄉。

意思就是如果你出生於名門望族,家族強大,宗族強大,那你就儘量留家族和宗族的所在地生活和工作。

反過來,如果你的家族衰弱,宗族衰弱,那你就儘量遠走他鄉,不要留在原籍。

族望留原籍的道理很簡單,在人生的起步階段一個人需要的幫助是多維度的,其中很多幫助都是無法用錢購買的,而年輕人需要的很多幫助也不能立刻給予對方回報,很多只能在十年二十年之後以其他各種形式給予回饋。

那這種幫助除了血親,是不可能有人願意幫你的,在宗族內這個叫人情往來。

因此,如果你族旺,那麼留原籍對你會有極大的幫助,可以讓你迅速渡過起步階段,人生之路和別人相比順風順水的多。

即便你的宗族在小縣城,那麼生活也會比那些在北上廣打拼的人舒服的多。

上面貼的這個根本不能稱之為宗族,在家族裡面也不算興旺的,只能說父母過的還算行,在當地也就算個中產家庭偏上,要是在北上廣他父母積累的那點財富啥都不算。

即便這樣,他回原籍工作,生活的也巨幸福,人生巨爽。

要是那種參天大樹般的古代宗族,而你恰好又出生在這種宗族,那肯定回原籍發展才是最好選擇。

但如果你的家族不行,宗族不行,那施耐庵就不建議你留原籍了,而是建議你家貧走他鄉。

因為家族和宗族都不行的話,那你留原籍發展人生的起步階段就沒人能幫你,你能依靠的只有自己。

而你的家族和宗族在當地都不行,不管什麼原因,那自然是有原因的,你繼續留原籍工作能出人頭地的概率也會很低。

既然如此,不如遠走他鄉闖一闖。

去他鄉闖蕩無依無靠,如無根浮萍,起步階段遠弱於本地人,但沒關係,因為在老家自己也是無宗族之人,也是無依無靠如無根浮萍,雙方沒有本質區別。

既然如此,那我當然要去更富有發展機會的地方闖一闖,哪裡適合自己去哪裡,不必刻意把自己死死的限定在原籍。

現代中國宗族徹底消失,只有極少數人還有微弱的家族,其餘絕大多數中國人實際上能依靠的只有自己,父母能給與的幫助都不多,換句話說幾乎所有人都符合家貧走他鄉的定義。

於是現代中國發生了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遷移潮,大家都往大城市涌,因為大城市機會最多,翻身的概率最大。

反正自己沒有家族和宗族能幫忙,老家對自己毫無吸引力,如果什麼都要靠自己,那為什麼不來大城市試一試?

於是大家都家貧走他鄉,只有極少數能享受到家族幫助的人才願意主動留原籍。

全球其他國家多多少少都有家族和宗族的存在,願意留原籍的人還是很多的,而人口慢慢向大城市轉移後,很多定居之人的原籍就變成了大城市,然後慢慢把家族之人接過來一起定居,於是沒有發生中國那麼離譜的春運遷移潮。

但隨著時間的積累,中國早晚也會和其他國家一樣的,當然由於生育率的暴跌,宗族想復原那幾乎是不可能了,就連興旺的家族也會很少有,絕大多數家族裡未來也只會是大貓小貓兩三隻。

但就算是這樣的迷你家族,如果在原籍紮根夠深,也能給與很大幫助。

再過幾十年,大家慢慢都在城市定居後,到時候願意背井離鄉去外地拼搏的中國人會越來越少,願意留原籍的人會越來越多。

那現在就可以回答上面寫的第二個問題了,我們是該留在老家發展,還是去大城市闖一闖?

很簡單,看看自己的家族是否夠強大,是否符合族望留原籍的標準。

如果家族夠興旺,符合這個標準,那就留老家發展,去大城市闖反而浪費了自身優勢,因為家中父兄完全沒辦法幫你。

如果家族啥都沒有,啥幫助都不能給你,那當然要去大城市闖一闖,努力拼搏一下看能否紮根大城市,如果紮根了以後大城市就是你孩子的原籍,他就不用操心是留老家發展還是大城市闖一闖這個問題了。

母弱出商賈,父強做侍郎,族望留原籍,家貧走他鄉,你很多人生問題的答案其實都濃縮在這句話中。

這是施耐庵七百年前留給我們中國人的寶貴文化遺產。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遠方青木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107/1852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