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14坦克進入烏東地區的影片截圖,從側後方來看,的確是T-14坦克無疑。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至今已經十個月,俄羅斯宣稱擊毀烏軍坦克和裝甲車共7,422輛,烏軍則稱擊毀俄軍坦克3,041輛和裝甲車6,108輛。據外媒報導,俄軍已經將 T-14「阿瑪塔」主戰坦克送往頓巴斯戰場,此前這款坦克只能在閱兵時看到問世多年都沒有量產,被稱為「紅場閱兵神車」,如今神車都要上場,恐怕俄軍坦克車戰損巨大,庫存已經不足。
據國際戰略軍事研究所發布的2022年軍事平衡報告,俄烏戰爭爆發前,俄軍可以使用的主戰坦克有3,417輛,其中2,357輛是21世紀之後建造,主要有 T-72B3、T-72B3M、T-80BVM、T-80U、T-90A和 T-90M等多型坦克,整體性能屬中上游。
據外媒推算,俄軍自開戰以來,已經損失了至少1,500輛各型坦克,其中包括500輛較先進的型號,戰損比例超過俄軍現役主戰坦克的40%。與烏克蘭國防部公布的俄軍戰損報告所寫的3,041輛,數據雖有所落差,但俄軍的坦克部隊遭到重創已經是事實。
兩大原因俄軍坦克損失慘重
據中國軍事自媒體分析,俄軍坦克遭受重大損失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首先,俄軍自身戰術選擇失誤和保障不利。
俄軍在開戰之初就以坦克兵就對烏克蘭縱深實施長途奔襲,而上百千米的履帶行軍對於坦克動力系統和行走機械帶來極大負荷,造成大量車輛出現故障或燃料耗盡而拋錨;俄軍的後勤組織出現失調,難以及時回收、修復故障車輛或補充燃料,加之兵力匱乏,未能充分警戒後方,頻頻遭遇烏軍小分隊襲擾,從而導致大量坦克裝甲車輛被就地遺棄或遭到破壞。
其二,西方自開戰以來,大量援助烏克蘭反裝甲武器,極大增強烏軍的反坦克能力。據俄國統計,西方已經援助烏克蘭13萬件反坦克武器,其中包括至少5,000枚「標槍」、1,500枚「陶」式、9000枚 NLAW等反坦克飛彈以及大量反坦克火箭筒,平均每一輛俄軍坦克都能「分到」38枚反坦克飛彈或火箭筒。
俄羅斯在戰爭爆發後才下令兵工廠趕工生產坦克,也積極修補戰損坦克;不僅把庫存的600輛 T-62拉出來翻修,還從白俄羅斯採購98輛 T-72坦克、從越南採購45輛 T-62坦克應急。
中國軍事自媒體指出,戰前俄羅斯年均主戰坦克產能220輛,儘管臨時擴充生產線,但礙於沒有提前招募技術人員培訓,推測2022年的年均產能僅有300輛。加上採購和翻新的坦克,整年投入俄軍的坦克大約600輛左右,遠比不上戰場消耗的數量。
軍事自媒體指出,俄軍目前面臨三個主要難題,急需大量新坦克補充損失、健全完善前線的後勤保障體系、找克制烏軍反坦克武器的有效手段;但閱兵神車 T-14「阿瑪塔」沒有辦法提供實質幫助。
俄軍T-14「阿瑪塔」主戰坦克。
「閱兵神車」T-14強大在哪裡?
T-14主戰坦克是全球首款第四代主戰坦克,於2015年首次公開亮相。T-14坦克長10.8米、寬3.5米、高3.3米,重55噸,採用無人炮塔設計,成員僅3人,全部位於車體前部的乘員艙內。T-14搭載1門2A82-1M型125毫米滑膛炮,據稱其威力比西方主流的120毫米坦克炮高17%。遙控武器站配備1挺12.7毫米機槍和1挺7.62毫米機槍;動力由1台1500馬力柴油發動機提供,最高公路機動速度可達80公里/小時,最大行程可達500公里。
俄軍T-14「阿瑪塔」主戰坦克炮塔頂部的傳感器塔和遙控武器站。
T-14也改掉成員與彈藥同艙的設計,將人彈分開,提高成員生存率,其搭載的「孔雀石」爆炸反應裝甲和「阿富汗石」主動防禦系統,可探測並攔截速度1700米/秒的炮彈。T-14坦克配備的主動掃描雷達和多光譜瞄準儀可對戰場進行360度掃描,不僅能幫助成員發現最遠7.5公里外的目標,還能可追蹤地面和空中目標,引導火控系統完成自動攻擊。據傳,該坦克可搭載1架小型無人偵察機實施戰場偵察並將信息同步分發至各個作戰單位,情報能力大幅提高。
但 T-14造價昂貴,單車成本達到每台460萬美元,比300萬美元單價的 T-80高出一大截,加上一些核心部件需要進口等因素,因此產能嚴重不足。俄羅斯從2021年才開始小批量生產 T-14,據報導目前最多只完成了30輛。
俄國勝利日紅場閱兵,俄軍T-14阿瑪塔主戰坦克。
烏克蘭國防部製作的擊毀俄軍坦克3000輛宣傳海報。
俄軍T-14「阿瑪塔」主戰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