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一瞥:從「螺絲釘」到「人礦」,從中印到台海

中國網絡上爆出有一個新名詞:人礦。有評論認為,許多中國人「自小在黨的教育下,精神、靈魂從未吸收天然養分,可能連礦物也沒資格做,只算是實驗室合成出來的材料」。    

一瞥:從「螺絲釘」到「人礦」,從中印到台海

北京的農民工

近幾天,中國網絡上爆出有一個新名詞:人礦。"人礦"一度衝上微博熱搜榜,然後遭到中共封禁。台灣"上報"發表文章《中國今年第一個禁詞──人礦》,作者馮睎干十三維度指出,這是中國人繼"韭菜"之後,另一個拿來自嘲的雅號,表示國家沒把人當作人,只視為一種"資源"。有網民說,"人礦"指那些生下來就被作為消耗品使用的中國人,"讀20年書、還30年房貸、養20年醫院",一輩子被壓榨,最後連器官也被摘去。

作者說,這名詞忽然流行,應該是因為中國越來越多人"覺醒"了,發現"人礦"正是自己悲劇一生的縮影。"但容許我掃一掃興,礦物畢竟是天然形成的,但今天許多中國人,自小在黨的教育下,精神、靈魂從未吸收天然養分,可能連礦物也沒資格做,只算是實驗室合成出來的材料"。

文章指出,其實中國人不被國家視為人,甚至不把自己當成人,根本不是新聞,雷鋒當年已說:"一個人的作用,對於革命事業來說,就如一架機器上的一顆螺絲釘。"作者說,"由螺絲釘變成礦物,我不知道中國人民的地位是否提高了",但是"要找一個國家,其國民數十年來,會不停用各種死物來比喻自己的,除了中國,我實在想不出第二個"。

中印邊境衝突面臨惡性循環

紐約時報》發表文章《為何中印在喜馬拉雅地區衝突不斷》,作者Ajai Shukla指出,中國新展現出的侵略性給新德里製造了一個明顯的困境:印度是否應繼續與美國建立戰略和軍事關係,以及是否應在明顯被北京視之為反華陣營一員的情況下,繼續建設印度與美國、澳大利亞和日本--即四方安全對話--的夥伴關係?

文章說,在新德里看來,中國在爭議邊界的軍事侵犯是印度為其與西方同盟聯手而付出的代價。新德里煞費苦心地強調其獨立性,甚至在2020年中國侵入拉達克時拒絕了美國的援助提議。新德里將印美合作限制在情報領域,並私下要求華盛頓緩和對華措辭。這種情況不太可能改變。

作者認為,在印度國內,莫迪的強人形象因與中國的對抗而被削弱。他堅稱印度沒有將領土拱手讓給中國,從而為他的支持者提供依據,但不假思索地選擇支持他的人在減少。中共軍方最近這次侵犯表明,北京將繼續激化衝突,印中關係面臨惡性循環,沒有可預見的結局。

用政治解決台灣問題越來越難

台灣"風傳媒"發表文章《台灣不想成為下一個港澳─美中關係深陷風暴》,作者傅長壽認為,美中之間的"科技戰"往後將繼續影響兩國之間的關係,但還有一個更大的歧見是台灣問題。這兩大強權對台灣問題的立場,除了同樣希望避免戰爭以外,幾乎完全不同。習近平明確表示希望積極吞併台灣,而且即使他最近再次強調希望能夠和平統一,依然不放棄武統的可能性。自毛澤東以來,每一位 中共領導人都主張統一台灣,並且將其視為"神聖使命"。而習近平是歷史上第一位擁有強大軍力,可能可以打贏台海戰爭的領導人,即使美國協防台灣也不例外。

文章說,美國一直堅持"一中政策"。從華府的角度來看,"一中政策"有個前提,那就是北京與台北當局能夠以台灣人民接受的方式解決兩岸問題。但台灣人民並不想成為下一個香港和澳門。這使美中兩國在台灣問題上無法達成共識,而且越來越難用政治方法解決兩岸爭議。

作者指出,美國在這個問題上必須步步為營,與日本等盟友一起加強軍事硬實力,防止中國對台動武;同時也得找出方法,阻止北京利用灰色地帶不斷侵蝕台灣的民主,其中最大的威脅就是侵占台灣海峽。"一方面我們可以理解,美國為何至今為止已經投入大量資源,準備應對最壞的狀況;但另一方面,讓中國明白,它對台灣的恐嚇威脅將付出重大代價也非常重要"。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德國之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109/1853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