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人口下降趨勢已不可逆」 德媒:人丁不再興旺的中國將加劇全球通膨

《德國之聲》報導指出,繼上世紀60年代的大饑荒之後,中國首次出現人口下降的趨勢。中國人口結構的急劇變化,不僅對中國崛起構成前所未有的威脅,其影響也會波及全球。德國《萊茵郵報》發表評論稱,中國官方近日公布的兩組數據引起了關注,一個是去年中國經濟只實現了3%的增長,未能達到政府制定的5.5%增長目標,另一個則是人口總數開始萎縮。

中國公布新一年人口數據,對比2021年減少85萬人。圖:翻攝騰訊網

《德國之聲》報導指出,繼上世紀60年代的大饑荒之後,中國首次出現人口下降的趨勢。中國人口結構的急劇變化,不僅對中國崛起構成前所未有的威脅,其影響也會波及全球。德國《萊茵郵報》發表評論稱,中共官方近日公布的兩組數據引起了關注,一個是去年中國經濟只實現了3%的增長,未能達到政府制定的5.5%增長目標,另一個則是人口總數開始萎縮。

這篇題為《中國對人口老齡化的擔憂》的評論寫道,相比之下,經濟增速下滑只是一個短痛,因為解除疫情防控措施後,經濟可能會大概率快速復甦,但人口結構的變化卻是一個將長期困擾中國的問題。中國人口下滑產生的影響也將波及到歐洲。一旦工作力短缺導致中國的製造業發展受阻,全球物價都將上漲,通貨膨脹也會進一步加劇。

評論分析,而人口老齡化發展對中國經濟騰飛的負面影響之大,遠遠超出了房地產危機和中美貿易戰。隨著退休人員不斷增多,以及就業人口不斷減少,中國的經濟活力也將大打折扣。不斷下降的出生率,終將導致一些大學關門打烊,而人才短缺又會直接影響到科技創新能力。

然而,吸引外來移民似乎並不是解決中國人口危機的可行方案。中國政府的關注焦點是社會穩定和意識形態管控,對於接受外來移民,政府缺乏政治意願:畢竟外國人的湧入,也意味著要接受不同的思想。中國研究人員正在為解決人口危機尋找技術方案,但自動化和人工智慧能否緩解工作力短缺帶來的衝擊,目前還完全是個未知數。

只有同中國政府70年代引入的一胎化政策聯繫起來,才能對當前的出生率變化有一個充分的理解。推行計劃生育政策的出發點也許是好的,因為政府希望通過制止人口增長以避免饑荒的發生,但在實踐操作方面,一胎化政策給無數家庭造成了巨大的痛苦,強制墮胎的事件也曾頻頻發生。中國政府必須清楚一點,人口增長曲線是當局無法根據自身意願去隨意改變的。

過去幾年來,政府雖然開始允許每個家庭生三個孩子,但出於種種原因,願意多生孩子的家庭依然有限。出生率的下降也同價值觀的變化直接相關。由於對那些年輕的城市女性來說,相較於傳統家庭觀念,她們更注重事業和個人發展,有意識拒絕成家生子的女性也大有人在。

事實上,在日益盛行的女權主義者看來,不生育孩子的生活就是在發出顛覆性的政治信號,即逃避父權制政府的愛國責任。政府則以新聞審查和宣傳作為應對。在中國影視作品中,傳統母親的形象越來越多,而另類生活方式則被從劇本中刪除殆盡。

人口結構變化的背景原因非常複雜,因此也無法在短期內得到解決。要想讓中國女性多生孩子,學校必須給學生們減輕負擔,幼稚園等基礎設施必須得到擴建,房地產價格也要變到普通人能負擔的水準。解決上述問題,任務極其艱巨。旅居美國的學者易富賢給出的答案相當明確:「中國人口下降的趨勢已經不可逆轉。」

此外,《柏林日報》報導提到,稀土被廣泛用於電子產品、晶片和武器的製造。歐盟的稀土進口中超過90%來自中國,而其中相當一部分竟是借道俄羅斯進入歐盟的。英國挪威原料企業 Norge Mining的創建人沃莫斯(Michael Wurmser)告訴彭博社,儘管實施了對俄制裁,稀土供應鏈仍能正常運作,這實在令人震驚。

沃莫斯表示,這也凸顯了稀土對歐盟的重要性,以及「我們對稀土的依賴」。柏林日報此前就曾報導過中國稀土對歐洲工業的重要意義,其中就包括電動機的生產。在軍火製造領域,中國出產的鑭被廣泛用於穿甲炮彈,此外,歐盟需求極大、被用於反坦克武器的鎢元素也主要來自中國。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Newtalk張柏源綜合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128/1860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