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身世不凡,百億大佬,確認失聯

16日晚間,華興資本創始人、董事長包凡失聯的消息,在財經界,尤其是金融界與網際網路新經濟領域引起廣泛關注,甚至是強烈震動。

他,有什麼特別的?他的失聯,為什麼值得特別關注?

01贏家通吃

2015年情人節,中國商界傳出大消息:滴滴與快的共同宣布,兩家企業將實現戰略合併。

消息一出,市場震驚。此前幾天,兩家公司還在殊死博弈。日後披露信息顯示,早在當年1月,雙方就已開始了談判,只不過過程充滿挑戰,且保密工作做得足夠好。

主導這場交易的正是包凡,和他的華興資本。

據包凡回憶,雙方的談判一開始充滿火藥味,「以前將過軍,你死我活的,突然坐到同一張桌子上,他們排斥到見面都不想見。」

最終,雙方的核心談判進行了整整13個小時,包凡則在對峙中不斷調停:「現在打這一仗,最終目的是什麼,想要形成的格局是什麼?」

「得用理性的方式告訴他們,不能為了打仗而打仗……絕不能『和稀泥『,我們儘量把雙方往中線上拉,而且我們要解釋清楚,這條中線是合理的。不能讓任何一方受委屈。」

這只是包凡眾多成功案例中的一個。

騰訊與京東合作、優酷與土豆合併、58與趕集合併,美團與大眾點評合併、貓眼和微影合併、美團收購摩拜、陌陌收購探探,這些大合作、大交易中,包凡都是至關重要的人,他旗下的華興資本則以獨家財務顧問的核心角色和身份,持續參與其中。

這些轟動江湖的大案子,只是包凡和華興業務的一小部分。

從早年的噹噹、京東、美團、微博、愛奇藝上市,到最近幾年的藥明康德、貝殼(鏈家)、蔚來、南微醫學、華熙生物、心脈醫療、微創心通、嗶哩嗶哩、泡泡瑪特、快手大項目……包凡和華興資本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2013年至今,在為中國新經濟公司運作的融資併購服務中,華興資本一直位列中國投行第一。包凡也因此被譽為:中國新經濟領域的金融服務之王。

也有人說,中國網際網路新經濟的大買賣,被包凡包圓了。

這些年,伴隨其投行、投資業務的發展,華興資本在新經濟的金融服務生意里贏家通吃。既深度捆綁新經濟巨頭一家吃到底,也從產業鏈縱深一竿子插到底。

比如京東。華興從京東融資、上市一直吃到京東健康,京東物流等京東旗下核心事業體,而且在其中既當財務顧問,也做投資,還當上市保薦人與承銷商。

比如貝殼。華興先是以超過30億的多輪投資,累計持有貝殼股份至IPO前的3.8%,成為其第五大股東,並在其多輪融資擔任財務顧問,然後又在其赴美國上市之際擔任了聯席主承銷商。僅是早期的投資,華興就帳面浮盈超過百億之巨。

比如快手。華興既以旗下的新經濟基金參投了快手,也在快手的融資中擔當財務顧問,並與摩根史坦利、美銀一起做了快手在港上市的聯席保薦人。

02包老大

1970年,包凡在上海出生。他的祖父是新中國成立前的浙江銀行高管,父母則是外交官。

十幾歲的包凡,就被長輩們帶著吃西餐、開眼界,順便旁聽上海昔日股市風雲和銀行大亨傳奇。雖然聽不太懂,但包凡已經隱約感覺到,銀行家這個職業很神秘、很好玩。

叛逆是少年包凡的代名詞。由於父母長年在外,自小在校寄宿,他養成了無拘無束的性格,又要獨自面對校園霸凌,這刺激他狂練綜合格鬥,不但把打架鬥毆過成了生活主旋律,還拉上一幫兄弟,當上了校園「老大」。

不過,這些都沒能耽誤他的學習,他依然以優異成績考入復旦大學

很快,學校里的糾紛只要找包凡調停,大都能化干戈為玉帛。如今,包凡能將那麼多利益糾纏、矛盾尖銳的商業併購一一搞定,或許正是源於他早年「當老大」的經驗。

在華興,包凡的稱呼不是包總、包董,而是:老大。

先後在復旦和挪威管理學院畢業後,包凡於1993年入職頂級投行摩根史坦利,圓了兒時的夢想。

大學畢業沒幾年,就成天跟全世界最頂尖的大佬合作,談的都是幾十億乃至上百億美元的生意,這份工作帶給包凡的興奮與榮耀,遠超賺錢的快感。

諾華製藥併購,中國聯通、亞信科技海外上市,包凡都全程參與。參加工作沒幾年,他已擔任多家跨國企業的財務顧問,但不安分的他卻開始不斷自我設問,自己終究還是不喜歡穩定的工作,他需要更大的刺激,比如創業。

2000年,運作亞信上市時,包凡覺得自己與這個創業團隊很投脾氣,他隨即加盟亞信,擔任首席戰略官。

亞信堪稱中國網際網路公司的「鼻祖」,移動、聯通、電信等骨幹網絡工程全由其承建,有「中國網際網路的總建築師」之稱。在這裡,包凡搞管理、定戰略,跟不少高科技同行打得火熱。

隨著工作深入,他又有了重大發現:這些高科技企業近年來飛速成長,融資、併購需求極大,卻對資本市場相當陌生。

這讓他眼前一亮:這不就是創業機會嗎?!

03勇闖華爾街

2004年,包凡在建國門外的國際俱樂部,招了個清華女生兼任分析師和秘書,兩個人的華興資本,就這樣開了張。

這一年,國內資本市場加速發展,瑞士信貸、德意志銀行、高盛、美林證券等國外巨頭都在想方設法切入中國市場。

勢單力薄的華興,如何才能有一席之地?

包凡看到了一個機會:中國創業企業、民營經濟正在崛起,小融資、小併購不斷,但大投行對這些基本看不上。

這讓包凡最終明確出一個鎖定新經濟的「投行+投資」模式:

不走規模路線,而是走專業精細和深耕路線,鎖定高科技新經濟,既做財務顧問,又做小規模參股投資。

當年,新興創業者在資本面前大都「蒙圈」:既說不清發展方向、融資需求、核心競爭力,也認不清自身價值,對法律、財務、戰略等更是一無所知。融資時,要麼說服不了投資人,要麼在資本面前淪為附庸。

包凡的算盤是,這些麻煩,交給華興就好。

要找投資人,華興幫忙搞定;要跟投資人談判,華興幫忙搞定;不知道該怎麼估值,不知道融資協議怎麼寫,華興統統能搞定,而且可以「傷感情的事,留我們來做」;一條龍全套解決。

遇到特別好的企業,包凡還會象徵性跟投,一起做,一起輸,一起贏。

藉助網際網路新經濟的快速發展,華興很快走上正軌,打響招牌。僅是06、07兩年,它就一口氣為征途網絡、21世紀不動產、奇虎、當當網等企業完成上百億私募融資,一舉斬獲「最活躍中小型投行」、「年度最佳新型投行」等桂冠。

日後,人們將這種「小而美」的商業模式稱為「精品投行」。

在此基礎上,包凡開始進一步把投行做實,將業務拓展到上市保薦與承銷。市場,也逐漸爆發出這樣的需求。

投行這門生意,表面看競爭激烈、公平合理,實際上,民族、國別造就的鄙視鏈無處不在。

2010年,當當網在紐交所成功上市,暴漲86.94%,但作為最大受益者的李國慶卻大發雷霆,與「大摩女」在微博展開對罵。原因是,上市前,噹噹的承銷商摩根史坦利強制要求他對發行價打折賤賣,噹噹少募了很多錢,李國慶成為了最大受害者。

作為這一項目的財務顧問方,包凡早年就體會到,金融業具有強烈的民族性。

比如,在大投行,數學精湛、工作勤奮的華人,充當著底層金融「民工」;印度人占據著中層管理職位;最高層,則永遠是猶太人和盎格魯-撒克遜人。中國公司海外上市,表面風光無限,實則遭受著各種不公平待遇。

噹噹的遭遇,讓他這種體會變得更加痛徹。

美國投資人對中國企業也充滿偏見。他們懶得理解商業模式,總希望你找出類比對象:不管你是阿里、攜程還是新浪、百度,甭管你在中國多牛,在美國上市就統統要找到與美國市場「對標」的公司,否則,美國投資人就看不懂,就懷疑你公司有貓膩。

這讓包凡開始了反思:中國人要如何突破,在華爾街去贏得一席之地?

他的答案是,一定要打破歐美投行的上市壟斷權。

雖然不服氣,但當時的華興資本參與進去並無勝算,可包凡還是下定決心:即便陪跑賠錢,也要參與。

這也是他在格鬥中悟出來的道理:「被打倒時,你絕不能退縮,必須馬上打回去。」

從2012年開始,華興開始集中精力成為真正的投行,先後拿到中國香港、美國的券商牌照。從此——中國企業赴美上市,有了中國人自己的投資銀行護航。

這一次,包凡再次押對了。

2013年6月,剛剛拿到美國券商牌照的華興,就完成了IPO第一股:成為跨境電商第一股蘭亭集勢在紐交所上市的唯一的本土副承銷商。

這是第一次由中國投行承銷美股IPO。

拿下這筆大單,多少是因為包凡的個人關係。他與蘭亭集勢董事長郭去疾是多年的「好友」:當年,郭去疾在谷歌中國當首席戰略官時,就是包凡「鼓動」他下的海。

但後來,當越來越多中國企業赴美,華興則是靠著完美踏准市場節奏以及先發優勢,快速成為了市場的一匹黑馬,到2018年時,它已是華爾街第七大承銷商。

 

 

包凡在2018十大經濟年度人物頒獎典禮現場

當年市值超過700億美元的貝殼在紐交所上市,華興擔任主承銷商;市值超過400億美金霧芯科技在紐交所上市,華興資本與花旗一起成為其承銷商。

除了在美股市場旗開得勝,華興在香港市場同樣高歌猛進:美團在港上市,華興是獨家財務顧問/聯席全球協調人;京東在港上市,華興資本是聯席全球協調人、聯席帳簿管理人及聯席牽頭經辦人;快手上市,華興是聯席保薦人……

早在2020年6月30日,華興已幫助客戶成功完成包括首次公開募股、併購和私募融資等超過980宗交易,交易總額逾1460億美元,規模上,成為當時中國新經濟領域的第一。

04肝膽相照

與京東合作,是華興資本運作的又一典範。

早在2006年,包凡就結識了劉強東,認定他能力強、講義氣、會成事。但京東的數輪融資,華興都失之交臂。包凡是那種不到黃河心不死的人:

「我就不信這邪,我們一定要為京東做點啥。」

2011年,京東C輪融資,劉強東終於找到包凡,開口要10億美元。包凡第一感覺是:劉強東瘋了。2009年盛大赴美上市,融資額也不過如此。

這種一般人接不住的大招,包凡咬牙接了。

正好,華興資本的老朋友、俄羅斯數字天空技術(DST)創始人尤里來到中國,包凡帶著這位「俄羅斯土豪」逛京東,一砸就是5億美元。

老虎基金、軟銀馬上跟風湊了破天荒的15億美元。憑藉這場京東史上關鍵之戰,包凡自此與京東深度捆綁。此後,華興從京東20.5億美元IPO的聯席主承銷商,創出當時中概股最大規模融資紀錄,一直做到後面的京東健康上市。

眾多企業都願意和華興捆綁,離不開華興的專業能力。從創立開始,包凡就將構建頂尖專業團隊放在公司發展首位,不斷開出高薪找人,挖人。早在2017年,華興的人均薪酬就已高達120萬人民幣。

精英團隊是華興的特色招牌。而區別於其他業者的更大優勢,離不開包凡在專業之外的功夫:

「如果一個企業選擇了華興,我們會啟用華興所有的資源去支持他,在他最困難的時候,我們也會不離不棄。咱們交上朋友了,那就兩肋插刀、肝膽相照。」

包凡說,華興早年做了很多項目,連合同都沒有,握個手搞定了,「坦率講我們幹的事別人也能幹,為什麼大家願意跟我們合作?」

他認為,最重要的就是「肝膽相照」。

「華興從創立第一天起就比較DIAO,我的性格就是這樣,我也不差這口飯吃,你願意合作就合作,但在一起合作要開心,不僅做成買賣,做完買賣大家還是朋友,這才是真正的合作。」

包凡是一個金融專家,但專業只是手段和技術,他真正追求和死守的,還是人性與人情。

他說:「人情這東西就像銀行帳戶,別人幫你是在取錢,總是取錢,總有一天錢會取光,所以你要幫別人,不斷存錢,錢才能越來越多。」

因此他認為,做生意,「不要只看利益,要重感情。」

「第一,什麼事情都別做太滿,能讓別人就讓別人。你能賺10塊錢,你就賺5塊,留5塊錢給別人。第二,要知恩圖報,別人沒幫你之前你就先幫別人,不一定指望回報。」

「商業上的判斷失誤我們認了,能吸取很多經驗教訓。我最怕的就是人不靠譜,犯道德品質上的錯誤,投資銀行買賣的核心就是品牌,一件事就能讓你徹底完蛋。」

華興的企業文化中,也充滿著「江湖義氣」。在利益問題上,包凡向來大氣不計較,一旦跟包凡有了深交,有人甚至願意「送」錢給他。

當年光線與華友的併購案落空,華興幾乎白忙一場,包凡對此毫不在意,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卻記住了這事。後來光線傳媒上市,王長田拉著包凡入股,讓他最高賺到30多倍。

王長田對包凡的評價則是:「他是一個你願意給他錢的人,你覺得他掙錢是應該的。」

對於很多企業家,包凡有發自內心的憐惜。他說:「中國的民營企業家很不容易。我特別能夠理解他們夾縫中求生存的困境。這些人很不簡單,我很佩服、尊重他們。」

這些做事做人精神,讓華興的投資業務近年來快速成長,成為新經濟投資領域的著名一極。

截至2020年6月30日,華興旗下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資產管理規模達約人民幣390億元,平均IRR達33%,並投出了美團、藥明康德、明略數據、鏈家、分眾傳媒、南微醫學、華熙生物、心脈醫療、微創心通、泡泡瑪特、快手、滴滴等成功案例。

2020年9月10日,華興旗下「華興新經濟基金」還宣布,已完成第三期美元基金募資,總募資額超6億美元,完成此次募資後,其單筆投資金額可達5000萬美元。

2016年,包凡還「曲線救國」,藉助內地與香港經貿合作協定中關於金融業的合作條款,突破內地對民營證券的管制,以港資背景在上海成立了華菁證券,擁有證券經紀、證券投資諮詢、證券承銷與保薦、證券資產管理四張牌照,踏入內地證券業務。

內地證券業新一輪改革之下,華興資本在內地的發展也開始大步前進。

2020年6月,華菁證券新增了證券自營、代銷金融產品兩項業務,成為全牌照券商。2020年12月,華菁證券正式更名為「華興證券」。在2020年的分類評價中,華興證券還連升兩級,從上年的BB類升至A類。

從2020年開始,中國經濟越來越呈現出兩大顯著特徵,或者說越來越靠兩大趨勢推動和引領。一個是以科技創新為支持的新經濟發展;另一個是以推動新經濟發展為核心的資本市場變革與發展,科創板、註冊制、全面註冊制推動中國資本市場走入嶄新的時代。

這也被認為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核心引擎。

一手是已經壁壘高築的新經濟投資與海外投行,一手是在內地資本市場的全牌照券商,在新經濟金融服務三大核心價值點深耕的華興資本,可謂趕上了好時候,也做足了準備。

這些年,除了躬身實踐,包凡更是中國新經濟的鼓吹者,「中國的未來一定是新經濟的未來,新經濟是未來唯一值得賭的方向」。

05迷途未來

2023年2月16日晚,《財新》傳出包凡疑似失聯的消息。

此後不久,華興資本控股在港交所公告:「董事會得悉本公司暫時無法與包凡(本公司董事會主席、執行董事、執行長和控股股東)取得聯繫。」

消息一出,業界震驚。

因為,這將關係不少人的前途命運,甚至會成為新經濟的一個風向標事件。

首先是,華興資本控股將不可避免的受到重大影響,甚至是遭遇重創。

2018年,成就了眾多企業家上市之路的包凡,也將華興資本以「華興資本控股」(01911)在港上市,但其上市之後的股價表現卻只能用令人深感失望來形容。

上市當日,華興就大幅跌破31.8港元的發行價,收盤於22.5港元。此後,其股價更一路持續走低,最低至2022年9月的5.82港元,不足發行價的1/5。

即便包凡多次增持,也無濟於事。曾經對其寄予厚望的一些投資者,因此忍不住在股吧留言憎恨與厭惡:老千股、專門收割二級市場,垃圾、賤得可以,爛泥扶不上牆……

截至2023年2月15日,其股價依然在10港元的下方。

股價的疲弱,反應了華興資本正在面臨的實際挑戰,它包括但不限於:公司團隊與管理的挑戰,以及整個經濟大環境的變遷,以及投資人對華興資本業務之外的一些事情也缺乏信心。

在團隊與管理方面,一位華興前職員就曾表示,到目前,華興依然沒有擺脫對包凡的個人突出能力的依賴,華興在人才競爭上還缺少力量,常常只能跟在國際大行後面找人。

在經濟大環境方面,最近幾年網際網路為主的新經濟發展進入動盪,從投資與投行角度而言,甚至是大幅衰退期,而人工智慧等發展尚在投入之中,這也讓以新經濟為主的華興遇到行業低谷的問題。

投資人信心方面,華興資本讓人匪夷所思的是,動不動就上演「超級」回購的戲碼:上市當日,公司花4010港元回購200股,回購價為20.05港元;此後不低於5次,華興資本都曾鄭重其事地公告回購,回購數額都是:

100股。

根據公司信息披露,目前,包凡還持有華興48.81%股份。既是創始人,還是最大股東,更是最重要的大業務先鋒,如果他出事,華興可能受到的影響也可見一斑。

更讓人擔心的是,2022年9月,華興資本總裁、工銀國際前董事長兼行政總裁叢林已被有關部門帶走,而其涉及之事,或許就包括任職工銀國際時與華興資本的業務往來。

根據公開消息,叢林2016年任工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兼行政總裁,2017年曾為華興資本批下一筆2億美元的貸款。2020年7月,華興資本控股上市後,叢林應邀出任了華興資本控股集團總裁兼任華興證券(香港)董事長,而其年薪則高達千萬級。

17日上午,公告了包凡失聯的華興資本控股,在港股市場開盤大跌,盤中股價一度腰斬至5港元,至午間收盤,仍跌幅超過20%。

2022年,包凡曾經在接受騰訊《深網》的專訪中說,在時代的轉折點上,很多事情看不清楚,但還是要繼續去看。投資就是在不確定中找確定。

作為新經濟重要旗手之一的包凡出事,所帶來的不確定性,也會超出華興資本本身。

網際網路新經濟是過去10多年的造富熱土,並且被認為是最陽光的一片造富熱土。當某些公司,某些事情陽光背後的東西被顯現出來,整個行業無疑都會受到影響。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華商韜略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218/1868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