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間諜氣球加上烏俄戰爭 美中緊張升級波及經貿關係

自美國2月初擊落中國偵察氣球,以及美國本周警告中國不要為俄羅斯提供軍事支持後,美中的緊張關係正在全面升級。經濟專家表示,這種對抗性的轉變也波及到經濟領域,投資者對美中經貿關係的前景表示擔憂。

美國財政部副部長阿德耶莫(Wally Adeyemo)星期二(2月21日)警告中國的公司不要幫助俄羅斯逃避制裁,否則會受到美國以及盟友的經濟制裁。

阿德耶莫在一個智庫活動上說:「從根本上說,我們認為,與任何其他主權國家一樣,中國必須對他們願意做什麼做出選擇,是要成為占世界經濟50%的全球體系的一部分,還是要加強他們與俄羅斯的聯繫。」

美國的最新表態為美中兩國過去幾年曆經波折的經貿關係增添了壓力。早些時候,美國商務部將六家與中國偵察氣球有關的實體加入出口黑名單,中國隨即宣布制裁兩家美國國防承包商。

面對中國的最新舉動,越來越多美國國會議員和官員在推動對美國的這個地緣政治對手採取更強硬的立場,要求在經濟問題上更快地採取行動。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哈夫鮑爾(Gary Hufbauer)認為,美中雙方仍然有動力維護經貿關係,但緊張的雙邊關係已經對商業聯繫構成挑戰。

哈夫鮑爾對美國之音說:「經濟聯繫的力量要比兩國之間消極的政治緊張關係強得多。然而,如果(兩國)關係變得比現在更差,那麼政治力量將勝過經濟力量。」

對於一些投資者來說,不斷擴大的風險足以讓他們對在中國增加生產和投資產生疑慮。

據代表200多家在華經營美國企業的遊說組織「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的調查,87%的受訪者表示,美中緊張關係已經影響到他們的業務營運。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主席艾倫大使2019年11月21日在五月花飯店接受美中政策基金會頒發的「傑出成就獎」後發表講話(美國之音莉雅拍攝)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主席艾倫(Craig Allen)對美國之音說:「美中緊張局勢的加劇造成了很多不確定性,也是我們會員的擔憂。最近的氣球事件和烏克蘭的戰爭使本已複雜的局勢更加複雜。」

華盛頓認為北京正在接近底線

在中國偵察氣球事件發生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推遲了訪華行程,這次訪問原本被視為穩定兩國關係的契機。美中緊張關係在去年8月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訪問台灣後到達頂峰,隨後11月美中兩國元首在G20峰會見面,美方會後宣布布林肯將於今年訪華。

然而,2月18日在布林肯與中國最高外交官王毅於慕尼黑安全會議間隙會面時,雙邊交鋒再度升級。布林肯對媒體表示,他對王毅說,美國有信息表明,中國正在考慮向俄羅斯提供武器彈藥等軍事援助。

布林肯當時還就擊落中國偵察氣球表示,美國不會「容忍任何侵犯我們主權的行為」,並稱其他國家對中國橫跨五個大陸的「監視氣球計劃」感到憂心。

王毅在慕尼黑堅稱被美國擊落的是中國「民用無人飛艇」,並指責美國「不擇手段地封鎖和打壓中國」。他還表示,中國對烏克蘭戰爭「沒有袖手旁觀,也沒有火上澆油」。

一些專家認為,如果中國被證實更深度地參與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戰爭,中國的經濟利益將面臨損害,特別是中國經濟在疫情後正面臨巨大的復甦壓力。

雖然北京自烏克蘭戰爭爆發後加強了與莫斯科的經濟聯繫,中國和俄羅斯去年的貿易額達到創紀錄的1900億美元,但這個數字比與美國同期的6906億美元貿易額相距甚遠。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經濟項目高級研究員迪皮波(Gerard DiPippo)表示,美國近日對中國的多重警告表明,華盛頓認為北京正在接近底線。

迪皮波告訴美國之音:「如果中國真的被發現向俄羅斯運送武器,據我所知,目前還尚未發生,可能會有一些制裁,大概是針對運送武器的公司。我認為更廣泛的一點是,這將削弱試圖恢復對話的善意。」

限制對華投資,國會白宮雙雙出手

除了可能引發經濟制裁,美國還在加快推進對中國的投資和科技出口限制,這些技術和資金被認為有助於中國的軍事實力和地緣政治目標。

在中國氣球事件後,美國參議院和眾議院一致投票譴責中國的氣球監視計劃。共和黨眾議員、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成員休伊曾加(Bill Huizenga)當時暗示,委員會將對中國持更加鷹派的態度。

據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報導,眾議院金融委員會正在啟動針對在中國經營的美國公司的立法,他們希望這些新規能夠防止美國的銀行資助那些最終可能用於中國軍事或監控的技術,如偵察氣球或其他監視設備。

報導還指出,國會中的對華鷹派人士一直在推動一項立法,要求建立一個新的聯邦監督機構,審查並阻止美國公司投資可能影響美國國家安全的中國產業。

拜登政府也在推出類似的行政命令,阻止美國公司的技術被中國用於提高軍事實力。美國方面此前表示,這次因氣球事件被制裁的六個中國實體參與了北京的氣球監視計劃。

美國喬治城大學安全與新興科技中心(CSET)本月初的一份報告以美國對中國人工智慧產業的投資為例,指出美國的投資往往帶給中國公司資本以外的無形利益,包括專業知識,指導和知名度等。

商業諮詢公司奧爾布賴特石橋集團(Albright Stonebridge Group)負責中國與技術事務的副總裁特里奧洛(Paul Triolo)表示,美國對外投資審查的重點領域將是先進半導體、人工智慧和量子計算。

特里奧洛對美國之音說:「在未來幾個月,美國政府將繼續尋求對一些技術投入的限制。影響投資者的最大問題是對境外投資的任何新限制的範圍和時間,是以行政命令的形式,還是通過立法程序。」

新美國安全中心技術和國家安全項目研究助理豪厄爾(Sam Howell)同樣表示,投資者應該預期在近期內會有更多的技術出口限制,然而,這對拜登政府也是一項挑戰。

豪厄爾告訴美國之音:「這些技術中有很多是軍民兩用的,本身就很難監測,因此拜登政府面臨著一項艱巨的任務,即如何在保護國家和經濟安全的同時促進創新和合作。」

專家還表示,美中經濟接下來的走向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中國如何回應美國在烏克蘭問題上的警告。他們指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受到西方廣泛的經濟制裁,中國很難忽視這種經濟壓力。

迪皮波說:「他們(中國)對美國通常相當謹慎。他們對小國進行經濟脅迫時更加咄咄逼人,但在對美國進行比如報復,無論是貿易戰還是氣球事件或出口管制時,中國都相當克制,因為我認為他們知道美國仍然有很強的經濟實力。」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223/1870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