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受人之託

作者:
當年四川省立第一師範的三個同學,劉弄潮和革命貼得最緊,葛士翹與革命離得最遠。葛士翹後來去了香港經商,再後來熱衷收藏,天天都在和錢財打交道,卻沒被金錢腐蝕得利慾薰心,反而堅守住了傳統道德:受人之託,忠人之事。這是令人深思的。

葛士翹父子

當年四川省立第一師範的三個同學,其中劉弄潮是聞名全縣的人物。他10歲時,父親劉華山因妻子卞氏,也就是劉弄潮的生母已經亡故三年,打算再婚續娶羅氏。對此,劉弄潮在城牆上公開貼出告示,表示強烈反對。這在1915年那樣的時代,在四川新繁這樣的地方,一個10歲的孩子,就敢於對父親的婚姻說不,也算得上是石破天驚的事情了。

這樣的反抗精神,後來帶入省立第一師範,他便順理成章地成了學校的活躍分子。那時候,葛士翹也在這所學校讀書,與劉弄潮都是第七班的學生。因為這層關係,才會發生後來的兩根金條的故事。

艾蕪與劉弄潮是表兄弟,比劉弄潮大一歲。兩人同在新繁縣高等小學讀書時,劉弄潮就寫過「主張男女同校,男女社交公開」的文章,讓艾蕪非常敬佩。

1921年下半年,17歲的艾蕪考上四川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又和劉弄潮同校讀書。兩個表兄弟交往期間,劉弄潮會推薦艾蕪閱讀俄國革命家克魯泡特金的新書。艾蕪發現,此時的劉弄潮已經十分熱衷於社會活動,所以不被校方喜歡。為迫使他離開學校,校方利用劉弄潮所在班級許多同學對他的不滿,召開班級會議,讓大家舉手表決贊成學校開除劉弄潮的決定。

劉弄潮離開學校後,愈發積極地參加革命活動。1923年夏天,為躲避反動軍閥的追捕,劉弄潮被迫離開四川,進了北平朝陽大學,一邊讀書,一邊從事地下活動。他曾擔任過吳玉章的秘書,還做過廣州書院講師和武昌第二中山大學的代理預科主任。

1931年夏天,在雲南、緬甸顛沛流離了6年之久的艾蕪,來到上海,找到了劉弄潮,兩人合住在天潼巷的陋室里。艾蕪看到,幾年不見的表弟留起了接近胸口的長鬍鬚。後來經過一番交談,艾蕪才知道,劉弄潮是因為受到失戀的打擊才蓄起了鬍鬚的。

不久,劉弄潮受地下黨陶鈍的熱情邀請,去了濟南第一師範講授《新興社會科學》。劉弄潮在山東被捕後,艾蕪聽到消息,帶著新婚妻子王蕾嘉,專程從上海北上濟南,探望關押在獄中的劉弄潮。

1937年冬天,艾蕪在武漢見到了出獄後的劉弄潮。此時的劉弄潮,依然留著長長的鬍子,只是從前那種一往無前的氣概,已少了許多,同時卻添了很多的惆悵、苦悶和彷徨。

1945年,臨近抗戰勝利,劉弄潮受黨組織指示,來到重慶,通過特殊的社會關係,打入了設在重慶的陸軍大學內部。1946年10月,劉弄潮以國民政府陸軍大學政治部少將主任的身份,兼任重慶市一中校長的職務,邀請艾蕪到重慶市一中為教職員工和學生作報告。

1948年劉弄潮由上海奔赴石家莊解放區,動身前,留下兩根金條,每條十兩重,拜託老同學葛士翹代為保管。葛士翹與劉弄潮不同,始終遠離政治,那些年在上海主要靠寫文章、編報紙為生。但人很念舊,很講信義。

1950年代,葛士翹赴香港發展,經營過紡紗、成衣、藤器等多種生意。直到60年代末改做家電,才賺到大錢。事情緣起於有一個猶太人去歐洲旅行,理髮時看到理髮店的吹吹風機,受到啟發,心想若能引進家庭,一定不愁銷路。回來後,這猶太人通過一位美國人做中間人,找到葛士翹,三人合資成立了康大電業有限公司,葛士翹負責生產,在九龍新蒲崗設立工廠生產線,生產吹風機,猶太人負責銷售。投產當年,這生意就好得不得了,生產多少賣多少,很快就占領了美國的吹風機市場,牌子取名叫康乃爾。

1949年新政權建立,劉弄潮先是在國家人事部工作。1952年,劉弄潮調清華大學中國革命史教研室擔任教授。隨著國內形勢的發展,他與葛士翹失去了聯絡。

1958年2月18日,正月初一,艾蕪夫婦去劉弄潮家中拜年,品茗寒暄。當艾蕪起身告辭時,劉弄潮突然將自己被康生點名宣布為「極右派」的事情告訴了艾蕪,令艾蕪夫婦十分驚愕。劉弄潮握著艾蕪的手拜託說:「我遭逢無妄之災,麗火很年輕,孩子們都幼小,這種變故給他們傷害太大,以後還請兄長多多照應,拜託!拜託!」,言畢,滿目悽然,一揖到地……

然而此後,因為種種原因,兩家再無聯繫。

1966年,文革伊始,紅衛兵抄家,來勢洶洶。葛士翹在上海的家人怕金條被抄走,急忙趕往銀行兌換成現鈔。嗣後葛士翹到處打聽劉弄潮的下落,寫信給在上海的兒子葛師科囑託查找。葛師科通過劉仁靜的兒子劉威立打聽到,清華大學有一個掃地的老人,可能就是劉弄潮。葛士翹托人找到劉弄潮,劉說他早把這事忘了,人家是躲他都來不及,你們還主動找上門。劉弄潮請葛士翹把錢先存在香港的銀行,每年把利息寄來,當時的利息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對劉家很有幫助。

1980年3月23日,76歲的艾蕪在女兒的陪伴下,帶著一簍水果,從中關村徒步走了四、五站的車程,輾轉周折,多方打聽,才找到了劉弄潮在清華大學的蝸居。據艾蕪記敘:「(劉弄潮家)兩間房屋相當擠,屋子裡沒暖氣,靠燒蜂窩煤爐取暖。他的腿醫不好,還得拄兩根棍子。」

1990年,葛士翹和葛連科父子到北京清華找劉弄潮,才知道老朋友劉弄潮已經在兩年前去世了。劉在清華馬列主義教研室任教,劉公子也在清華教書。葛士翹留下地址,請劉公子聯絡他。幾天後劉公子帶著全家,包括媽媽、弟弟、弟媳到王府井飯店找到葛士翹,葛說我已這把年紀,劉老遺下的這筆錢要一次了斷,請問交給誰?劉家子女一致推媽媽負責。葛士翹返港後立即將錢款匯往北京,了卻此事。雖然劉弄潮已經不在,但葛士翹沒有辜負朋友之託,做到了有始有終。

葛士翹晚年熱衷收藏,多年積累下來,從最開始買到的古畫大多是複製品,交了不少學費,到後來漸漸入道,精益求精,成為全世界擁有元青花最多的私人收藏家。1987年,香港藝術館為葛士翹、葛連科父子舉辦藏瓷展覽,展出葛氏父子珍藏的六十五件青花瓷器、五十四件彩瓷、四十四件單色釉器,均是藏瓷中的精品。

1992年1月,87歲的葛士翹花800多萬購得最貴也是最後的一個瓷碗,分二、三兩月付清款項,四月就過世了。其收藏可謂至死方休。綜觀他這一生,無論做人、經商、收藏,都光明磊落,坦坦蕩蕩。

當年四川省立第一師範的三個同學,劉弄潮和革命貼得最緊,葛士翹與革命離得最遠。葛士翹後來去了香港經商,再後來熱衷收藏,天天都在和錢財打交道,卻沒被金錢腐蝕得利慾薰心,反而堅守住了傳統道德:受人之託,忠人之事。這是令人深思的。

資料來源:

吳再洪《艾蕪的內外親戚》

《舊日風雲》三聯書店2015年3月北京第一版

《劉弄潮》(生活百科網)

2023-02-23

責任編輯: 吳量  來源:漢嘉女1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303/1873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