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血液相溶之謎:滴血認親到底靠不靠譜?

A型血細心沉穩,B型血直爽感性,O型血樂觀開朗,AB型兼具A與B的特質......拋開玄學色彩,最初人們研究血型是為了「救命」,我們都知道,只有血型相同的人之間才可以互相輸血,這是為什麼?是否存在可以給所有血型輸血的「萬能血」?

早在1667年,人類就嘗試用特製的管子將羊的頸動脈與人的肱動脈相連,給人輸羊血。此後的200年間,為了拯救瀕死的病人,醫生們進行了許多輸血實驗,它們之中有的成功,但大多數病人在輸血後失去了生命。

這種狀況一直困擾著醫學界,直到1900年,奧地利醫學家卡爾·蘭德斯泰納將同事們的血液作為樣本交叉混合,發現有些出現了紅血球凝集現象,而有些則不凝集。

他根據血液混合後的凝集情況將實驗的血液樣本分為A、B、C(後更名為O)三種類型,2年後,蘭德斯泰納的學生發現了第四種類型-AB型。1930年,國際聯盟衛生委員會正式採用了ABO血型命名法,蘭德斯泰納也憑藉此發現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不同血型之間為什麼會發生凝集現象呢?我們的血液由血漿、紅血球、白細胞和血小板組成。

血型一般指紅血球血型,紅血球會攜帶抗原蛋白,主要有A、B兩種,由遺傳決定。根據紅血球是否能檢測出A、B抗原,可將血型分為四種:只存在A抗原為A型血,只存在B抗原為B型血,同時存在A、B兩種抗原為AB型血,而O型血不含AB抗原。

抗原可以激活免疫系統,人的免疫系統對自身紅血球攜帶的抗原不產生反應,但會在血清(或血漿)中產生抗體,來識別和攻擊陌生的抗原。以A型血為例,它的紅血球攜帶A抗原,血清(或血漿)中產生抗B抗體,且不會攻擊自身的A抗原。

編輯

然而,一旦攜帶B抗原的紅血球進入體內,被A型血中的抗B抗體識別到,二者就會像鑰匙與鎖一樣精準結合併凝集,造成血管堵塞,危及生命。

B型血的原理也一樣,但O型和AB型有些特殊。由於O型紅血球沒有抗原,不會與其它血清(或血漿)中的抗體發生凝集現象,O型血也被稱為「萬能血」,但嚴格來講,「萬能」的其實是O型紅血球。

O型人的血清(或血漿)中含有抗A、抗B兩種抗體,可以與A、B兩種抗原結合,不僅不萬能,反而有更大風險。

同樣,AB型的血清(或血漿)中沒有抗體,不會與其它紅血球中的抗原發生反應,帶有「萬能」屬性,但AB型紅血球上含有A、B兩種抗原,有和A、B抗體都發生反應的可能。

因此,在一些臨床緊急異型輸血案例中,迫不得已需要異型輸血時,會分別選擇O型紅血球與AB型血漿。

捐血時,除了全血,愛心市民捐贈的血液也會被分離為不同的血液成分,根據不同患者的情況,選擇適當的輸血成分。因此,任何嚴格意義上的「萬能血」都是不存在的。

最常見的ABO血型,只是國際輸血協會公認的33個血型系統之一,其中第4號Rh血型系統也與輸血關係較為密切。

它根據紅血球是否攜帶D抗原來判定,在我國,99%以上的人血液紅血球都攜帶D抗原,即Rh陽性,剩下不到1%的Rh陰性,就是傳說中「熊貓血」。即便同為一個血型,Rh陽性與Rh陰性之間,也不可以互相輸血。因此,輸血前進行完整的血型檢查、傳染病檢查以及交叉配血試驗非常重要。

最後,讓我們進行一個小小的闢謠:在古代,人們用「滴血認親」來進行親子鑑定,認為非親屬關係者血液不能相融,其實就是利用了觀察紅血球凝集的方法。現在我們知道了,血液相融只能說明兩個人有著相同的血型,但實際上,根據孟德爾遺傳定律,子女是有可能與父母的血型都不相同的。

雖然通過父母的血型,可以判斷子女不可能出現的血型,但要進行準確的親子鑑定,DNA檢測仍然是最靠譜的方法。你還聽說過哪些有關血型的都市傳說?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搜狐四象工作室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305/1873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