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馬克龍再談戰略自主 不捲入台海爭端 分析:中歐關係難有根本性改變

法國總統馬克龍結束為期3天的中國國事訪問,在專機上接受美國媒體Politico訪問時表示,法國必須加強戰略自主,減少對美國的依賴,不要捲入台海紛爭。分析指,歐洲精英階層對中共負面觀感急遽升高,除非中共咄咄逼人態勢有所收斂,否則,歐洲和中方結構性、意識形態和制度有矛盾,雙邊關係不可能有根本的改變。

法國總統馬克龍結束為期3天的中國國事訪問,在專機上接受美國媒體Politico訪問時表示,法國必須加強戰略自主,減少對美國的依賴,不要捲入台海紛爭。分析指,歐洲精英階層對中共負面觀感急遽升高,除非中共咄咄逼人態勢有所收斂,否則,歐洲和中方結構性、意識形態和制度有矛盾,雙邊關係不可能有根本的改變。

據Politico9日刊登的專文指出,在訪中期間與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共度了大約六個小時後,馬克龍在接受Politico和兩名法國記者採訪時強調了他最喜歡的歐洲「戰略自主權」(strategic autonomy)理論,由法國領導,成為「第三個超級大國」。

馬克龍告訴媒體,歐洲面臨的「巨大風險」是「陷入了不屬於我們的危機,這阻礙了建立戰略自主權」。

報導分析,習近平和中共積極支持馬克龍的戰略自主概念,中國官員在與歐洲國家打交道時不斷提及此一概念。北京的領導人和學者相信西方正在衰落,而中國正在崛起,而削弱跨大西洋關係將有助於加速這一趨勢。

法國賽爾奇.巴黎大學教授張倫接受本台訪問時分析,「中歐、中法關係儘管現在表面上熱絡,但是整體趨勢不可能有好轉,這是由大局決定。」張倫繼續說道,「整個的歐洲的精英層包括民間對中的負面的看法是急劇地升高,這些都從深層決定中歐關係,不敢說繼續惡化,至少也不會有根本的改善。」

據中共官媒新華社報導,中法兩國元首共同見證簽署多項雙邊合作文件。其中,法國飛機製造商空中巴士公司與中國簽署了160架飛機的批量採購協議,總價值約200億美元,並將在天津建設第二條生產線。此外,中國船舶與法國達飛海運集團在北京簽訂合作協議,包括建造2型16艘大型貨櫃船,金額達210多億元人民幣。

台灣問題馬克龍表態不願追隨美國

馬克龍在受訪時表示,「矛盾的是,我們被恐懼所征服,認為自己只是美國的追隨者(America’s followers)。」「歐洲人需要回答的是……加速台灣的(危機)是否符合我們的利益?沒有。更糟糕的是歐洲人自認在這個話題必須成為追隨者,從美國的議題和中共的過度反應中得到啟示,」他說。

在馬克龍的航班返回巴黎數小時後,中共因為台灣總統蔡英文過境美國,與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會面,而在台灣周圍展開大規模軍演。報導引述熟悉馬克龍想法的人士表示,他很高興北京至少等到他離開中國領空後,才開始模擬圍台演習。

報導稱,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在與習近平會晤時曾表示,「台灣海峽的穩定至關重要」,「使用武力改變現狀的威脅是不可接受的。」習近平卻回復,「誰要是指望中國在台灣問題上妥協退讓,那是痴心妄想」。馬克龍似乎同意這一評估,「歐洲人無法解決烏克蘭危機;我們怎麼能在台灣議題說,『小心,如果你亂來,我們會出面?如果你真的想加劇緊張局勢,那就這麼做吧』。」他說。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國家安全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鍾志東對本台表示,馬克龍就任後特別強調戰略自主,不是變成美國的追隨者(follower)。但是,就算最挺中的德國前總理默克爾也坦承歐洲安全不能沒有美國。以俄烏戰爭為例,若美國沒有介入,歐洲根本無力應付。

回到台灣問題,鍾志東解釋,純就地緣戰略角度,歐洲雖然距離台灣很遠,但台灣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扮演關鍵角色。當台灣有事,歐洲想獨善其身是與事實不符的判斷。這也為何當馬克龍的言論一出,在歐洲引起幾乎是一面倒的負評。

「所謂的歐洲要跟美國的『戰略自主』跟台海之間的安全,這是compatible(兼容的),並非互斥而是相容並存的。」鍾志東說道。

鍾志東進一步提醒,如果純粹從經濟利益考量的安全觀非常短視。假使中國真的併吞台灣,受影響的不只是印太區域。將來中國就能專心經營西邊乃至整個歐亞大陸,從海線透過「一帶一路」跟歐洲國家競爭。他認為,像馬克龍這樣的政治人物對中國戰略的短視和天真,相當程度也反應一部分歐洲人不願涉入台海紛爭的態度。鍾志東指出,這反映歐洲對台灣問題的認識仍不夠深刻。

馬克龍言論歐洲一面倒負評

據中央社報導,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對中關係代表團團長包瑞翰(Reinhard Butikofer)在推特上批評:「對中國和台灣的這種立場,使馬克龍喪失了成為一個歐洲領導人的身份。」

歐洲智庫「奧地利歐洲與安全政策研究所」(Austrian Institute for European and Security Policy)負責人查卡洛娃(Velina Tchakarova)也在推特上質問馬克龍,如果美國對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戰爭也抱持同樣事不關己態度,歐洲將會是何局面?「如果沒有美國援助,烏克蘭將會瓦解並投降。」她寫道。

柏林智庫「全球公共政策研究所」(Global Public Policy Institute)執行長班納(Thorsten Benner)也發推文批評,馬克龍的台海政策是一種「非常危險且短視的態度」,並非因為他不想盲從美國,而是因為這種態度行不通。

責任編輯: 時方  來源:自由亞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410/1887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