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I關停在中國的業務,即刻生效。」
這是一張近期流傳在醫療圈的郵件截圖。根據這封郵件,JCI認證(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在與中國醫療保健機構合作超20年後,將於近期關閉在中國的業務。而本次關停的主要原因,是「國內複雜的監管環境」。
另外,郵件也指出,如果未來形勢好轉,JCI希望能夠重新進入中國。
關停早有趨勢,衛健委曾呼籲禁止
1917年,美國率先成立了 JC(Joint Commission)作為獨立的非盈利的醫院評級機構。而 JCI認證則是用於對美國以外的醫療機構進行認證的附屬機構。
2019年9月30日,JCI認證經中國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准,獲得在中國境內提供服務的資質。
而早在二十年前的2003年,廣州祈福醫院就已經通過 JCI評審,成為國內第一家獲得 JCI認證的醫院[3]。截至2018年11月,國內已有超過100家醫院獲得 JCI認證,其中47家為公立醫院,26家為三甲醫院。
圖源:用戶提供
圖源:JCI Accreditation Standards for Hospital,7th edition
相比較而言,同期國內三甲醫院超過1400家。因此,通過 JCI認證不自覺成為部分醫院宣傳自身服務與質控的亮點。
醫院對 JCI評審的宣傳,圖源網絡
轉折點發生在4年前。
在2019中國醫院協會信息網絡大會醫院信息領導力論壇上,時任醫政醫管局副局長的焦雅輝強調,患者信息和醫療數據的安全是國家安全重要組成部分,並呼籲不允許任何公立醫院再參加境外第三方機構組織的醫院資訊化的評級工作。
衛健委層面呼籲「不允許任何公立醫院再參加」是一種明示,很多醫院隨即叫停 JCI,美國病理學家學會(College of American Pathologists, CAP)等境外機構評審。有醫生驗證了這個趨勢:「前年開始,我身邊的公立醫院參加境外機構評審基本都被叫停了,任何境外的評審都不能參加,CAP的評審也不行。」
儘管 JCI相關專家透露,近幾年私立醫院依舊在推動相關評審工作,受到影響較小。但在公立醫院中似乎逐漸式微,浙江中部某著名三甲醫院醫生劉敏(化名)表示:「近幾年,醫院沒再專門開展針對 JCI認證的考核准備。取而代之的是醫院的『國考』。」
2019年1月30日,國務院辦公廳發表「關於加強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工作的意見」,考核由醫療質量、營運效率、持續發展、滿意度評價等4個方面構成的指標[
2022年,國家衛健委辦公廳發表了「關於2021年度全國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國家監測分析情況的通報」,全國共2706家三級公立醫院參加績效考核。
深圳近日啟動首批國際標準評審
專家:標準只升不降
儘管 JCI認證逐漸淡出視線,與 JCI類似的安全標準卻正在疊代更新。
2020年12月16日,深圳市衛健醫院評審評價研究中心成立並註冊為獨立非營利性第三方醫院評審評價組織,接受深圳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業務指導。其中心使命為「致力於推動建立與國際接軌的醫院評審評價體系,推動醫療服務跨境銜接,促進醫療服務高質量發展,助推現代醫療服務業發展。」
兩年後,深圳市衛健醫院評審評價研究中心編制並發表了《醫院質量國際認證標準(2021版)》,並於2022年2月高分通過了國際醫療質量協會外部評審會(ISQua EEA)權威認證,成為與美國 JCI、澳大利亞 ACHS等醫療評審機構同級別的獲得 ISQua認證的全球60家醫療評審機構之一。
今年3月底,國際醫院評審認證標準首批醫院評審認證啟動會在深圳前海舉行,包括四家香港醫院在內的全國13家醫院參與評審認證,深圳四家公立醫院——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香港大學深圳醫院、華中科技大學協和深圳醫院率先參加評審。
據深圳市衛健醫院評審評價研究中心理事長徐小平介紹,《醫院質量國際認證標準(2021版)》融貫中西,是「三甲」標準的升級以及與國際標準的融合,在三甲評審的基礎上,「標準只升不降」。
圖源:深圳衛健委,參考文獻[9]
不難看出,區別於傳統對醫院建設、管理評價的等級制度,近些年的醫院評價似乎不再僅把評級與醫療資源配置掛鈎,而更多服務於患者就醫的選擇。
一家三甲醫院醫生表示,多維度的醫療評價基線,將更有利於醫院的完善和競爭。不過,他同樣提出擔憂,「有些等級醫院評審,直接把 JCI標準稍微改改,照搬來用,依舊沒有做到因地制宜,能否真的起到鞭策醫院作用,還是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