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港台 > 正文

國際關注港新聞環境 獨立記者:主流傳媒趨大陸化淪宣傳機器

英國國會跨黨派香港小組(APPGHK)近日發表的報告,再度喚起國際關注香港的新聞環境。

前《蘋果日報》和《立場新聞》新聞人梁嘉麗和林彥邦接受本台訪問,談及近2年港媒倒閉潮下,「獲倖存」的主流傳媒中,「相當多的聲音失了蹤」,而生態趨「大陸化」,成為「搬字過紙」的官方宣傳機器,形容是香港「第4權」淪陷。

英國國會跨黨派香港小組(APPGHK)近日發表的報告,再度喚起國際關注香港的新聞環境。據報告,自2020年《港區國安法》生效約1年後,至少8家獨立的新聞機構為保護員工而決定停運,包括《眾新聞》、《傳真社》等,以及2間因被控違《國安法》而被迫關閉,包括《蘋果日報》和《立場新聞》。同時,亦有來自個別屢揭社會時弊、深具公信力的新聞節目,因為政治原因「被腰斬」,包括《有線新聞》的《新聞刺針》。

近千人被迫加入失業大軍,不少都是屢獲獎項、具公信力、敢言和資深的香港新聞人,當中包括前《立場》採訪主任林彥邦,和前《蘋果》港聞專題組記者梁嘉麗。他們在港多間主流電視台和報章當了16、7年記者,過去1年多被迫隻身轉型為獨立記者。他們又如何看現時主流港媒的生態呢?

獨立記者:消失的不只是新聞人,更多是「聲音」

林彥邦說,香港新聞業大規模消失的不止是新聞人,是多元的「聲音」。

林彥邦說:我覺得現在相當多的聲音在香港主流傳媒消失了,例如即將入獄或準備出獄的示威者,他們好像在主流視野失了蹤。如涉及旺角騷亂案件的盧建民,他最近刑滿出獄。他是被告當中最長刑期的一位,而旺角騷亂在香港歷史上的大事,他是案中最後一個出獄。我個人認為這是一單新聞。當日等他出獄的只有我,他是在較偏遠的塘福監獄出獄的,另只有《獨媒》在東涌等他,就沒有了跟進,這些資訊的空洞是相當大。

林彥邦說,1年前成立的自媒體《ReNews》,與不少香港獨立的媒體,花功夫報導香港政治犯的故事、不公遭遇,以不同角度反映香港人權和政治狀況,嘗試去填補主串流媒體中的空白,但礙於能力和資源匱乏,效果有限。

獨立記者:「後國安時代」下,寫每個字都「步步為營」

1年多前轉職獨立記者的前《蘋果》港聞專題組記者梁嘉麗,亦有同感,指尤其是政治議題上,港媒取態趨向「保守」,會主動自我審查,避免觸碰紅線。

梁以自己為例,過去亦深入採訪不少反修例運動被捕者和離散海外人士,包括學者、政治人物、公民社會領袖和維權人士,冀「記錄這時代下大、小人物的精神面貌」。但她指出,即使脫去主流新聞機構的包袱,在香港「後國安時代」的氣氛下,寫每個字都會「步步為營」。

梁嘉麗說:《蘋果日報》和《立場新聞》沒有了之後,關於參與社會運動的人士,或被社運影響的人,我猜他們的聲音在主串流媒體沒有了8成。在香港的氣壓下,我可以說我的抗壓能力低,但那種白色恐怖,讓我覺得要自由地寫,或是將受訪者的內容全面報導,我在香港的時候是很多困難,坦白說有很多自我審查的情況,我覺得我的文章是沒血沒肉。

梁嘉麗最近赴台灣創立《光傳媒》,她希望藉此機會可重拾以往的新聞自由和空間,將不同角度帶回香港。不過她坦言,在現時愈發緊張的政治氣氛,要找受訪者都愈趨困難。

梁嘉麗說:因為要坐牢的,已經坐牢,也有很多人出獄後不想再提。這都人之常情,有不同擔憂都可以理解。

主串流媒體「搬字過紙」以求自保官宣資訊泛濫

林彥邦指出,比起「有些東西沒人寫」,更嚴重的問題是,值得社會關注的內容,被海量的官宣資訊「淹沒」。

林彥邦說:港府官方在媒體操作上,較以往明顯和成熟,而主流傳媒很樂於或慣性於跟進官方指揮棒去運轉。例如剛過去的,特首李家超率團考察大灣區,大家一直去跟他早上、中午、下午去哪裡,這到底意義和價值在哪裡?又或是再之前,夏寶龍主任訪港,有天早上大批傳媒去捕捉他去九龍灣飲茶,還要引述消息指,夏寶龍吃了甚麼點心。到底這些資訊有何意義?這類資訊充斥在主串流媒體上,其他東西不是沒有人寫,問題是有海量令人感到無聊的資訊在傳媒當中,就如台灣的「馬英九總統看手錶」,令其他(具價值)東西很容易在這資訊海中流走。

林彥邦同意,香港媒體愈趨「大陸化」和傾向官媒式的做法,「視官方資訊大於一切」,而且在政治陰霾下,變得更不敢、更懶於有「個人看法」,一貫「搬字過紙」以求自保。

林彥邦說:大家搬字過紙是很明顯的,到一個地步是,當政府新聞處出了一篇稿,就用最簡單的文字複製去出一條即時新聞。對,是有報導了,但讀者會否在當中看到有何insight(洞察),是不會的,或者都是很零碎。我感覺是,大家有一種慣性和惰性,覺得做來沒用。這也是風險迴避,你這樣說,我就這樣寫。直白搬過去,理論上是安全。

獨立記者:記者最基本是獨立思考

梁嘉麗認為,記者最基本是能做到獨立思考,而非人云亦云。

梁嘉麗說:我認為做新聞最重要的,不是「餵」讀者,而是給不同資訊予公眾去有自己的見解。

林彥邦強調,香港以往重視傳媒「第四權」的公權力,即監察政府和社會,維護人權和公眾利益,在一國兩制下有獨特的位置,惟如今被大幅矮化。他以「亞視」為例,當港媒只為官方「服務」,「一言堂」的輿論環境、乏善可陳的報導自然令讀者流失,一旦失去「戰略價值」就會被淘汰。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428/1895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