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農村這麼好,為什麼讓我們去?

作者:
究竟是哪些人被列為疏散的對象,這些被疏散的人,去農村安家設籍,是為戰備需要減輕國家負擔還是去改造? 官方所確定的疏散人口對象時,則讓我們從崇高的理想中回到現實中來: 根據戰備的需要,城鎮人口中凡下列人員應做為主要疏散對象: 城鎮閒散勞力 家居農村沒有城鎮戶口的 職工幹部/幹部家屬中的地富反壞右分子 由外地僱請的臨時工。。。

關於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所進行的精簡城市人口的這段歷史,筆者以前專門寫過《六十年代末的城市人口疏散》一文,介紹了這次疏散的大體情況。近日又收到了一份相關材料,覺得除了可以進一步補充前文的內容外,還可以更加明確究竟是哪些人被列為疏散的對象,這些被疏散的人,去農村安家設籍,是為戰備需要減輕國家負擔還是去改造?

這份材料是內蒙古自治區太僕寺旗革命委員會生產建設指揮部在七十年代初發布的一份《高舉毛澤東思想大紅旗,以戰備為綱,迅速掀起上山下鄉去農村俺家設籍的高潮》宣傳材料,材料共10頁,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重點講述到農村去安家設籍的重要性,第二部分是要疏散哪類人,第三部分是如何做好疏散工作。其中在第一部分中在介紹完國內國際形勢一片大好、有關疏散和上山下鄉的最高指示和疏散人口的重要意義之後,通過一些人的話語來說明到農村去安家設籍的必要性(文中並沒有指出具體說這些話的人的名字,是否是為順利地進行疏散人口而杜撰出來的不得而知,但筆者認為有杜撰的可能性):

【經過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戰鬥洗禮,住在城鎮長期脫離生產勞動的城鎮居民,社會主義覺悟有了很大提高,他們認識到,不參加生產勞動不僅給國家增加負擔,不利於社會主義建設,不利於縮小城鄉差別,而且不利於自己和自己子女的思想改造。有的知識青年說:「我們是生長在毛澤東時代的青年,偉大領袖毛主席對我們青年人寄託很大的希望,可是我們蹲在城裡沒事幹,農村很需要勞動力,我們要響應毛主席的號召,到農村去,參加勞動,改造思想,建設社會主義的新農村。」有的城鎮居民說:「貧下中農在農村『大辦農業,大辦糧食』,為社會主義建設出力,可是我們住在城裡吃閒飯,靠別人養活,將來非變修不可。」有的原住在農村的幹部家屬說:「過去我們在農村和社員一塊勞動,一塊學習,感到很舒暢,和貧下中農的感情也很深,進城後,開始不習慣,後來慢慢也就變了,思想落後了,開會學習也不願參加,這實質是變修的開始。」因此,不少城鎮居民和知識青年積極要求上山下鄉,去農村安家設籍,為社會主義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對於他們這種積極性和革命行動,要給予堅決的支持,並號召大家要立即行動起來,在全旗迅速掀起一個上山下鄉,去農村安家設籍的高潮。】

不知別人讀完這一段有什麼感想,筆者讀完後感覺到只要在城裡住著就會變修,城裡人是不勞而獲,簡直就是修正主義的基地,到農村去參加生產勞動才能防止自己的思想變修,到農村去安家設籍才是一個具有社會主義覺悟的公民應該做的事情,是一件無比光榮的事情,農村,就是無產階級思想改造的天堂。可是,接下來再看到第二部分官方所確定的疏散人口對象時,則讓我們從崇高的理想中回到現實中來:

根據戰備的需要,城鎮人口中凡下列人員應做為主要疏散對象:

【1、城鎮閒散勞力。這些人主要以做臨時工維持家庭生活,收入不固定,生活無保障,有些人冬季吃救濟並且容易出問題,個別人如偷盜、搞投機倒把,流入外地撇浮油等。

2、家居農村沒有城鎮戶口的。這些人本來就是勞動者,逐步變成消費者,短期內生產隊還給口糧,長此下去就會變成黑戶(生產隊不給留口糧,城鎮又無戶口,必然買高價糧維持生活,無形中給黑市交易開了方便之門,破壞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應從那裡來再回那裡去)。

3、應下放未走的知識青年。這些人本應該到農村安家設籍,有的通過私人關係找到了工作,這對已下鄉的知識青年影響很大,認為老實人吃虧,有的下鄉知識青年說:「回城裡來走到街上抬不起頭來。看人家沒下鄉的知識青年多神氣!帶著手錶,騎著車子,看看自己一無所有。」因此,沒有下去的知識青年必須下去,到農村安家設籍,走與工農群眾相結合的革命道路。

4、職工幹部中的地富反壞右分子。這些人大部分陰一套、陽一套,在機關挑撥離間,欺上瞞下,扇陰風,點邪火,不起一點好作用。有現行活動的應按開除處理;沒有大問題的可按精簡處理,到農村安家設籍,進行勞動改造。

5、職工幹部家屬中的地富反壞右分子。這些人大多在舊社會剝削和欺壓群眾,站在群眾頭上作威作福(有的當幹部或職工,有的是本人逃避土改,後來子女參加工作進城),仍過著逍遙生活,個別的還在背後給自己的子女出壞主意、壞點子,破壞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這些人應該堅決減下去,到農村進行改造。

6、清隊中清理出來的職工、幹部。通過「一打三反」運動的開展,對有問題的人,經過查證落實定案後,應分別按開除和精減處理,下放農村安家設籍。

7、社會青年。這些人有的是家庭生活困難,被迫輟學;有的是受大叛徒、大內奸、大工賊劉少奇的「讀書無用論」的流毒,搞投機取巧,認為書念成了也不過是知識青年下放了,如果中途退學或者根本就不念書,還有可能找著工作,豈不「一舉兩得」,這種人也應視其情況予以下放。

8、由外地僱請的臨時工。這些人來時大部分有合法手續,又有一點技術,但久而久之就與原籍脫離了關係,個別的還與城鎮的人結了婚,逐步成為了「黑人」(原籍不給糧吃,又無城鎮戶口),以買高價糧維持生活,應堅決遣返原籍。

9、在農牧區公社工作的職工幹部,家居城鎮的家屬。個別職工幹部不安心農村工作,經常往城裡跑,有的還在生產隊買這買那,在群眾中影響很壞,應動員其將家屬搬到農村。

10、職工幹部中原家住農村,後來家搬到城鎮的家屬。有些人工資不高,人口不少,造成人為的生活困難,應動員其搬回農村,即減輕國家負擔變成勞動者,對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有很大好處。

11、除上述疏散對象外,凡職工幹部自願把家屬下放農村或送回原籍也應按規定發給安家補助費,並給予支持。】

這十一類確定要被疏散的人中除自願把家屬下放的之外,其他的都是有問題的,要不是沒有戶口的,就是有歷史污點的,還有就是職工幹部中的來到城裡居住的農村家屬,這些人實際上就是城市裡的「閒雜人員」和「反動分子」,疏散人口完全是以「城鎮戶口」和「身份」的標準來確定,既然如此,那第一部分所樹立起來的具有高大上的疏散意義豈不是對牛彈琴?所說的「去農村安家設籍,為社會主義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這麼偉大的事情為什麼又紅又專的革命幹部不去,而讓那些黑五類們去獨享?為什麼「生長在毛澤東時代的」知識青年,到農村去,參加勞動,改造思想,回來後怎麼就覺得低人一等呢?這些「反動分子」,究竟是被疏散還是去勞動改造?

七十年代初,巨大的城鄉差別,讓疏散人口成為一項艱巨的工作,為了讓這項工作順利進行,一方面要高調宣傳疏散人口的重要意義,把疏散人口上升到政治道德的層面上,另一方面各地制定政策的人也知道,下放到農村將使疏散下放到農村的人生活品質下降很多,失去城鎮居民獨享的生活待遇,因此為完成上級下達的疏散人口的指標而又不引起過激的矛盾,「城鎮戶口」和「出身」的標準就成為他們減少工作阻力唯一可以利用的標準,因此,「閒雜人員」和「反動分子」就成了犧牲品。

宣傳的欺騙性和政策的強制性,是那個時代的特徵之一。不知道被強迫疏散下放的人如果真有膽問一句「農村這麼好,為什麼讓我們去?」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故紙中的故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505/1897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