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反間諜法發威 中共下波打擊對象恐是兩類倒霉蛋

中國官媒CCTV播放警察對諮詢企業凱勝融英(Capvision)進行突襲搜查的錄影。(2023年5月9日)

中國近期突襲多家諮詢顧問美商,還將諮詢業龍頭凱盛融英(Capvision)視為「境外情報機構幫凶」。觀察人士分析,這是中國為嚴防機密和敏感信息出海再築防火牆的手法,因此,除境內諮詢業外,下一波恐嚴打四大跨國審計公司及其他在華營運的法務外企。不過,也有投行人士認為,這是美中大國博奕下,中國反將美國一軍的報復,應不致於嚇跑外資。

繼美思明智集團(Mintz Group)、貝恩公司(Bain& Co.)等美商後,凱盛融英成為中國國安機構的最新偵辦對象。中國央視5月9日報導,中國國安機構指控「某西方國家」為遏制中國,藉助在華諮詢業「竊取中國重點領域國家秘密和情報」,尤其擁有上千家客戶的凱盛融英「淪為境外情報機構幫凶」,聘僱超過30萬名中國國防軍工、金融貨幣、高新科技、能源資源和醫藥衛生等重點行業的中國專家,來搜集情資,其中兩名中國專家為換取高額報酬,泄漏國家機密,已遭判刑。

受到整改的凱盛融英於5月10日也發布聲明稱,已「深刻認識到在過去的經營活動中未能充分履行國家安全防範責任,存在重大隱患和漏洞,對國家安全造成了嚴重危害。」該聲明稱:「此次受到國家安全機關的處罰和整改要求,不僅是對我司的一次沉痛教訓,也是為商業諮詢行業規範發展敲響了警鐘。」

在華諮詢業敲響警鐘

對此,旅居美國紐約的前香港立法會議員郭榮鏗在接受美國之音的採訪時表示,搜集情資是顧問公司的本業,以協助有意對華投資的公司了解中國的市場和經濟、以及在華客戶的行為等商情,但當中國現將這些資訊都視為不能透露給外企或外國政府的機密和敏感信息或國安事件後,自然就會升高對諮詢業的嚴查,以防機密和敏感信息出海。

郭榮鏗上周甫成立跨國智庫「中國戰略風險研究所(China Strategic Risks Institute)」,並針對中國相關的供應鏈和商業風險提出分析報告。他說,北京早於2021年中旬就升級對機密和敏感信息出海的重視,當時中企網約車龍頭滴滴出行剛剛在美國上市,北京隨即出手整改,背後就是擔心道路數據等機密和敏感資訊流入美國政府或監管單位手中。他預測,中國對涉及機密和敏感信息的行業整改不會僅止於諮詢業,未來恐鎖定並嚴打在華經營的四大跨國審計公司,包括德勤諮詢(Deloitte)、普華永道(PwC)、安永(Ernest& Young)和華馬威(KPMG),以及其他外國法律事務所。

中國官媒CCTV播放警察對諮詢企業凱勝融英進行突襲搜查的錄影。(2023年5月9日)

郭榮鏗:下一波嚴打四大審計外企

現旅居美國紐約的前香港立法會議員郭榮鏗(美國之音視頻截圖)

郭榮鏗說:「逼迫這些審計外企離開中國市場的壓力將會越來越大,直到他們被可受中國政府嚴格控制的中企所取代為止。我不認為只有管理諮詢業(會被整改)。我們將看到,這些跨國審計公司被逼出中國之後,跨國法律事務所將是下一個被鎖定的對象,尤其是那些提供企業諮詢的律所也將被迫離開中國,因為他們(中國)視法律服務領域涉及國安。」

郭榮鏗批評,極權國家如中國一向將國安問題無限上綱,再加上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早於2017年就宣示,要打贏這一場對外的資訊資訊戰,因此,即便中國早有法源可以懲治其眼中的危害國安分子,4月底仍進一步匯整增修反間諜法,待7月1日正式生效且擴大適用後,其對境外情報機構的國安管制將全面緊縮,外企也恐受波及,動輒觸法。

郭榮鏗說:「這是中國試圖設下讓人不敢跨越的(國安)紅線,但問題是,這部新法之嚴厲和詳盡、擴及範圍之大到你根本不可能遵循。當局也知道這點,但它並不在乎你能不能守法,它只在乎有法源機制可以讓它追訴違法之人。」

他說,中國2015年7月實施的國安法已洋洋灑灑將國防、經濟、金融、太空、信息甚至食安等至少15個領域都納入國家機密和國安管制的範圍,也就是未來反間諜法將處置的間諜行為。而中國之所以無限上綱這些國家核心利益,他認為,怕的就是,未來一旦和西方國家決裂,將屈居下風,因此,必須提早因應。

一位位於上海、因議題敏感而不願透露姓名的外籍顧問則在接受美國之音書面採訪時表示:「諮詢業現籠罩在不安的氛圍中,由於情勢仍在發展,大家都不清楚這波的打壓程度有多深。」

他說,從凱盛融英案,業界認知到政治安全也是中國國安的一環,而機密和敏感產業的範圍也有所擴大,包括金融和生物醫療業,這兩大行業過去被視為非機密和敏感的行業。他說,中國反間諜法的措詞含糊,但透過凱盛融英的實例,業界對觸法行為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未來會避采紅線,可能還會「過度遵循」,降低觸法的機率。

反間諜法擴大間諜定義,外企不安

對於最新反間諜法擴大界定間諜活動範圍等內容,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松野博一於4月27日曾呼籲中國明確釋法,並確保執法透明。

早在突襲美國在華諮詢業前,中國於3月底逮捕一名任職安斯泰來製藥(Astellas Pharma)的日本籍主管,指控他涉及間諜活動,引發在華日本商界和歐美外企的普遍不安。

目前在華外企也在觀望中國的反間諜法7月後將如何落地,及未來可能帶來的商業衝擊。

位於台北的藍濤亞洲總裁黃齊元(照片提供:黃齊元)

不過,位於台北的資深創投人士、藍濤亞洲總裁黃齊元認為,這只是美中地緣政治角力下,你來我往的一招。他說,中國面對美國所祭出的一系列晶片禁令,「以反間諜法、(整改)諮詢公司,反將美國一軍」,可以理解。

他說,中國「殺雞儆猴」,畫出國安紅線,合理限制中國諮詢業對機密和敏感信息的情搜範圍和手段的正當性,雖然這條紅線的規範不明,外資或提供外資諮詢的中企只能「心中自有一把尺」。

黃齊元告訴美國之音:「這個放出一個很強烈的訊息就是,大家要注意,你做適當的商業盡職調查是可以的,但是不能做得太過份,就是有一個紅線,你不能影響到國安,那你說國安到底是什麼?這個就是大家自己去判斷。」

對諮詢業設下國安紅線

他說,北京當局普遍對外企相對寬容,應不至於像整改如螞蟻、騰訊等網際網路巨頭般嚴格,因此,只要諮詢業謹守國安紅線,未來對其在華營運的影響不大,而且諮詢業透過傳統的專家訪談取得的部分產業情報,比駭客入侵關鍵基礎設施、取得大數據的規模及對國安的衝擊相對來得小。此外,基於中國還是希望吸引新的外資,也應不會對這些協助外資在華投資的諮詢業趕盡殺絕。

黃齊元還說,美中兩國對商界扣上國安大帽子的手段其實不相上下,例如美國對華祭出的晶片禁令也大多基於國安的理由。因此,中國並不擔心,7月反間諜法上路後,會進一步升高中國的地緣政治風險,嚇跑外資,因為中國的市場很大,仍具有吸引外資的龐大商機。

不過,一位因議題敏感而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半導體業人士告訴美國之音,美中掀起晶片戰後,在華的半導體外企已開始分散供應鏈,並在東南亞國家增設產線,因此,「錢」進中國的步伐已經慢下來。他說,美國的半導體技術超前中國同業,沒必要去打探中國的行業機密,但還是會關注中國要如何突圍美國晶片禁令的封鎖。在此前提下,他認為,中國祭出反間諜法,對半導體業而言,背後最大的動機應該是要防範自己的突圍之道被泄漏給美國,而自斷生路。

中國官媒CCTV播放警察對諮詢企業凱勝融英進行突襲搜查的錄影。(2023年5月9日)

反間諜法恐徒增美企的投資成本

另一位也是因議題敏感而不願意透露姓名的美商晶片大廠中階主管則告訴美國之音,在商言商,美企大多不會優先考慮國安,因此,儘管美國政府設限、美中地緣風險加劇,這家美商還是覺得中國的市場大有可為,尤其想搶占中國人工智慧(AI)晶片市場的商機。

不過,她認為,中國祭出反間諜法可能徒增美企的投資成本,因決策者若漸趨保守而謹慎,反而拖累決策進程。她舉例,該公司執行長近期出訪中國,三天內拜會了15家半導體中企客戶,其中屬國營或有政府背景者不少,若這些中企都忌憚反間諜法,不敢向美企揭露中國未來的產業走勢或情報,雙方的洽談進度自然得更耗時,憑添時間等投資成本。

她還說,美中兩國加諸在企業的地緣政治壓力都有,但美企只能「兩邊都不得罪」,例如美國總統拜登的行政命令一來,這家美企就得乖乖禁止對華出口某些產品;又例如,中國要求來自台積電的晶片,海關出貨單上的「來源國」不能填台灣,即便國際貿易法規多年來都已將台灣視為一個國家,但這家美企只能取消來源國的欄目,技術規避中國的刁難。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VO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516/1902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