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這就是北京想要達成的效果

在國府時代,言論控制是要讓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小警總;北京想要的,則是讓人人心中都有一個小黨部。至於讓一些言行看似大膽的人不被抓,這也比較符合成本效益,反正只要影響幅度在可控範圍就好。而且,這還有助於塑造一種相互猜忌的氣氛,懷疑沒被抓的人是否就是具有地下黨員身份,所以才敢大膽說話。這樣一來,才能讓威懾效果極大化。

其實,讓每個人都擔心自己會是「下一個」,這可能就是北京想要達成的效果,至少是之一。

北京想要威懾台灣的文化/出版界,比較有效的作法,就是製造不測之威,既不讓你知道誰在名單上,也不讓你弄清楚紅線在哪。或許會有打擊密度較高的硬核,以及相對安全的外圍,但也不盡如此。有些人言論看似比較大膽,卻沒有被抓;反之,有些人講的話看似沒有踩線,卻還是被抓。

沒有清楚的紅線,文化人就會基于謹小慎微起見,強化自我審查。於是,不只是北京在意的話不敢說,就連北京不在意、甚或沒有想到的話,也照樣不敢說。

比起逐一確認誰誰誰講的話有沒有踩到紅線,這樣作輕鬆多了。

在國府時代,言論控制是要讓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小警總;北京想要的,則是讓人人心中都有一個小黨部。

至於讓一些言行看似大膽的人不被抓,這也比較符合成本效益,反正只要影響幅度在可控範圍就好。而且,這還有助於塑造一種相互猜忌的氣氛,懷疑沒被抓的人是否就是具有地下黨員身份,所以才敢大膽說話。

這樣一來,才能讓威懾效果極大化。

正常的執法程序,是要追求可預見性,儘可能符合一致的執法標準。但是威懾行動的原理卻不然,著重的是天威難測,這兩者很明顯是相反的。倘若把北京在作的事當成是一般的執法,試圖從中尋找一定的標準或紅線,這種想法本身就是一個誤解。

這是古老的統御權術。韓非子所謂「法莫如顯,而術不欲見」,也是同樣的道理。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一個律師的筆電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522/1904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