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談談中產,在當前這個局勢下,如何自處,如何安頓自己安頓家庭,如何重新梳理自己與國家、與世界的關係。
最近又有不少大廠傳來裁員的消息,社交媒體上又是一派憂心忡忡。
經濟大形勢是怎麼樣的,懂的人也都懂了,不想懂的人繼續堅持;大廠的現狀前景如何,知道他們之於中國經濟重要性的繼續惶惶不安,仇視資本的也請繼續仇視。
如何理解經濟,如何理解這個世界,道術已為天下裂,我們不僅不共享一個價值觀,連基本事實都早已存在平行世界。
對於看空經濟的人而言,繼續看多的人其實才是你真正的朋友,否則,你想賣房賣給誰,你想換匯就會遭遇擠兌。
還是讓我們談談中產,在當前這個局勢下,如何自處,如何安頓自己安頓家庭,如何重新梳理自己與國家、與世界的關係。
01
大學生找不到工作與中年中產失業,誰更慘?
各有各的不堪,但大學生的困境更多是社會造成的,與個人關係不大;而中產則至少有相當一部分是自己的決策失誤,或者說,理財觀甚至是世界觀出現了問題。
這幾天,傳播最多的一個段子是:很多原本年薪百萬的高級中產被裁後,發現自己再也找不到百萬級的工作,只能屈就五十萬級的工作,這樣一卷,原本年薪五十萬的那批中產可能就此丟掉了工作。
圖/網絡
其實真實情況遠比這個複雜。那些年薪百萬的高級中產失業後,他們原本倒沒有太多孔乙己長衫式的包袱,即使是五十萬年薪,在全球範圍內也算高收入了,所謂心理調適只是個極小的問題。
但問題是,他們中的很多人,在自己收入最高峰的時候,按照百萬元的預期收入,買了房,借了數百萬甚至近千萬的房貸,每月的月供動輒三五萬。也就是說,如果他們大幅降薪,根本不是心理上舒不舒服的問題,而是每個月的月供都要還不上了。
今年3月,就有一位大廠的高級專家被裁後,寫信向市長求助:「我是18年買房,每個月房貸有三萬多,最近面試找工作是很難,沒有合適的薪酬。」
問題當然不是出在(曾經)年薪百萬上,減薪或失業也不是中產自己的問題,更多是時代和經濟大環境的問題。
問題出在中產們誤以為年薪幾十萬、上百萬可以永遠延續下去,甚至不斷增長,直至財務自由。更大的問題出在,中產們基於自己最樂觀的收入預期,大額消費,不當舉債,沒有任何風險意識。
這兩天,有網友調侃中產稱:過往業績不預示未來表現,不構成投資建議。
真夠損的,但道理是對的。還是用股市的話來說,中產們將非經常性收入、一次性收入、經濟周期性收入,當作了經常性收入、可持續性收入。
有些年薪百萬的,在貸款買房時,甚至還會將自己未來的加薪預期計算進去,你問他月供五萬是不是太多了,他說等到幾年後年薪兩百萬的時候就不多了,他不想延遲滿足,現在就要住大房子。
你說他們這些想法有錯麼?好像也沒錯,2018年以前,中產收入、房價不就是這麼螺旋交替競爭性上升的?早早地買個大房子,坐等升值,坐等收入上漲,然後過幾年還能再買個二套房,這不就是經典的中產致富大法麼?
02
買房如此,教育競爭也是如此。
上民辦學校好不好,上國際學校好不好,當然好,這沒有什麼爭議。
但問題是,很多中產就和買房一樣,無視自己的收入和資產情況,早早地為孩子規劃了一條國內上雙語,高中或本科留學的國際教育路線。
比買房風險更大的是,國際教育有著「不可逆」的特性,甚至可以說是不歸路。你全家收入五十萬加,孩子從小學起上一年十幾萬學費的雙語學校,上了一半,當你發現自家錢不夠花的時候,會異常尷尬:繼續上吧,沒錢;中途回體制內高考路線的,孩子會極其不適應,這就是兩種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相當於從小學起練了多年籃球,中學轉回足球隊。
民辦教育很好,國際路線更好,但前提都是有足夠的錢,不能一討論未來,你就拿預期來說事。
我甚至聽過這樣的說法:就算以後減薪了也沒關係啊,我們手上有房子,大不了賣了房繼續供孩子讀書,有第二套賣第二套,沒第二套也可以賣了租房住啊。
圖/圖蟲創意
我非常欣賞這種為了孩子教育付出一切的精神,我想這些人也看到了國內教育的弊病,也算是某種程度上的思想先行者了。可就是他們,仍然陷於一個邏輯陷阱里:誰告訴你未來房子就一定值錢了,誰告訴你房子一定可以隨時賣掉了?
這還是一種預期,一種基於過去中國房價年年上漲,有極強流動性的預期。
但你怎麼可以把自己孩子的未來,自己家庭的財務,全部堵在這個並不牢靠的預期上。
打個比方吧,你為什麼一定要把孩子送出國,是覺得國內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對吧?但為什麼放在工作上,放在房子上,你就又轉入另外一個思維模式:中國經濟沒有問題,會一直好下去,會沒有波動地一直好下去。
我承認,這種邏輯衝突幾乎是我們普通人無解的,但首先,你得認識到這種衝突,然後重新思考自己的財務、家庭和生活。
03
房貸近千萬、配偶不上班、二娃上國際,就是這個時代(高級)中產的經典「作死三件套」。他們要樂觀到何種地步,才敢將自己和家庭置於這種高風險的財務狀況之下?
在過去三十年,中國人經歷了可能是歷史上最波瀾壯闊的經濟擴張期,這當然是好事,也讓他們特別是中產們養成了一種很不健康的預期管理:收入會越來越高,房價會越來越高,日子會越過越好。
我非常同情這種樂觀,在本質上,沒有樂觀,就沒有人類這個物種。
但這種樂觀更多指向的是烏雲總會散去,人類社會總會回到正軌。但具體到個人生活和預期管理,這種樂觀是極其荒謬的。
說白了,這不是樂觀,這不是預期管理,這是賭博。
一個人因為現在年薪百萬,所以借了上千萬的房貸,給孩子上幾十萬學費的學校,這就是賭博。
賭贏了,皆大歡喜;賭輸了,就是煙消雲散。有一個詞,我始終不忍說出口。
2018年之前,中產的樂觀至少還是可以理解的,我們缺乏更多的思想資源去預測未來;但2018年之後,隨著國際經濟環境的變化,國內反資本輿情的形成,你竟然還可以保持非理性樂觀,大幅舉債,那就真的不只是環境的問題了。
圖/圖蟲創意
很多問題就出在你自己身上。
有些人很有意思,道理都懂,平日朋友圈也喜歡轉發各種經濟分析,貌似很理性,但具體到自己身上,就覺得大環境不佳與己無關,自己、工作和房子將足夠幸運穿越經濟周期。
這是何等地自負。
當然,如果是那種到現在都認為形勢一片大好的人,我連勸都不想勸了。
其一,他們的認知,可能就決定了他們沒辦法成為高級中產,沒辦法面臨中產的煩惱。
其二,他們的樂觀對其他人或許也有好處。所有人都悲觀的話,你想賣房子,賣給誰;你想換匯,就會形成擠兌。
一定要珍惜身邊的樂觀者,只是我不希望你成為那個今年樂觀,明年不知所措的預期管理失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