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心靈之燈 > 正文

毀掉你人際關係的罪魁禍首:習慣性反駁 專家教一招,讓你高EQ

在《魯豫有約》這檔訪談節目中,當主持人魯豫採訪嘉賓時,如果得到的回答與她的預期不符,她會習慣性回一句話:「真的嗎?我不信!」

這樣的質疑,常常讓嘉賓感到尷尬,甚至啞口無言。

就連魯豫自己,後來也忍不住在脫口秀中自嘲:她剛到鳳凰衛視主持節目《鳳凰早班車》時,工作非常辛苦,但身體卻一點問題都沒有。

體檢的醫生對她說:「沒問題呀,你這麼健康,工作肯定很輕鬆吧。」

魯豫回答說,「我天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呀!」

結果醫生回道:「真的嗎?我不信!」

隨後,魯豫開始吐槽這句話,「這大夫說話怎麼這麼難聽啊。」

像魯豫一樣,我們都清楚沒有人喜歡被否定;但在實際溝通中,我們卻又經常忍不住反駁他人。

比如,當別人興致勃勃地分享一個最新發現時,有些人會回答說:「你才知道呀,我早就知道了。」

當下屬向領導匯報工作想法時,有些領導會立即回覆:「你這個思考邏輯是不是有問題啊?」

當你習慣了反駁他人,你會發現主動與你交流的人會變得越來越少,偶爾難得有個人來跟你交流,你往往也是跟對方聊得不歡而散。

既然習慣性反駁對人際關係損害這麼大,那麼我們該如何調整這種表達傾向呢?

你不妨試試以下三點建議:

01第一回應Yes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套自我保護的心理防禦機制,為了保護自我的認知、立場和自尊,當聽到反駁時,這個防禦機制就會咯噔一下激活,讓你不自覺地反感對方的言論,哪怕對方說得天花亂墜,你也聽不下去。

因此,對別人話語最好的第一回應永遠是「Yes」。

當對方聽到你說「Yes」後,自我保護的心理防禦機制就不會被觸發,他會不自覺地開始聽你說yes之後表達的觀點和意見。

你可以觀察下,你周圍那些和人相處愉快的朋友、會管理和激勵人的領導,是不是大都是「yes」派呢?

要說好「yes」,由淺到深有三點方法:

1簡單附和

這是最容易做到的,你只需要點頭,說「是的」,「你說得對」即可。

只要做出認同的姿態,哪怕你是假裝的,對方也會忍不住對你產生好感。

2提煉認同點

從對方的表述中,提煉出要點,並以特別認同的方式講給對方聽。

例如,有人跟你感慨:「我覺得管人啊不能一刀切,要能容忍不同人的缺點。像誰誰誰,她辦事一根筋,不知靈活變通,與其要她靈活變通,不如就只給她安排需要原則強、變化少的工作。」

這段話你聽了後,就可以提煉出認可的部分,並反講給他聽:「你說得太對了!我們做管理,就是要像你說的這樣,用人所長、避其所短。」

這種提煉認同點的Yes,就比簡單附和的效果更進一步,對方不但對你有好感,而且還覺得你有水平,你的認同有價值,就更願意繼續跟你聊下去。

3感同身受

如果你還能設身處地地理解別人的情緒,做到感同身受,那這種Yes就更高級了,對方會視你為知音。

不過這一點比前兩者都要困難很多,因為它要求你跟對方有類似的身份地位、價值觀、知識結構或者相同的成長經歷。比如一起同過窗、一起扛過槍。

所以,這種Yes作為可選項即可,碰巧能做到更好,實在沒法共情,做到前兩點也完全夠用了。

只要你能將自己的第一回應,默認改成「Yes」模式,一周之後,你就會發現自己和別人的對話會流暢很多倍。三周之後,你跟周圍人的人際關係就有明顯的改善。

02降低Ask的質疑感

跟人對話時,第一回應默認用「Yes」,肯定是最佳選擇。但如果在對話過程中,你只是一直點頭表達Yes,對方就會覺得你在敷衍了。

特別是許多人的表達能力有限,很多時候他自己都覺得沒說清楚,你卻點頭說Yes,不但不會拉近跟對方的關係,反而會讓對方瞧不起你。

所以,人際溝通時還得會Ask,用提問跟對方做一些澄清。

這時問題就來了,提問問得不好,就很容易讓對方產生被質疑的感覺,覺得你是在質疑他。

我就親歷過一個反面例子:

前段時間,我閨蜜(差點成了前閨蜜)追劇時喜歡上了一個明星,我們閒聊時她感慨道:「朱一龍真帥啊。」

我沒多想,直接回了句:「哪裡帥呢?」

她當即和我翻臉,覺得我質疑她的看法很可笑。

我是真委屈呀,因為我壓根沒想著質疑她,確實是不知道朱一龍長什麼樣,就是單純想問下他哪個地方比較帥氣。

但沒留意提問的方式,就被閨蜜誤解了。

在生活中,和閨蜜發生這類誤會還好,因為彼此了解對方的為人,事後很容易解釋清楚。

但如果是在工作中或者和還不太熟悉的人發生這種情況,他們可能就不會當面跟你表達不滿,而是會私下認為你愛抬槓、情商低。

我經常因為愛提問發生類似的誤解後,痛定思痛總結了三個減少Ask的質疑感的方法,跟你分享下。

第一,Ask前,先表達對對方觀點的理解。

比如,「我理解你的意思是......,可以再進一步解釋......嗎?」,「你剛才提到的觀點很有啟發性,可以再具體說下嗎」。

這可以讓對方明確我們提問的出發點,是真誠的理解與好奇,而非質疑他的立場。

第二,Ask時,避免使用絕對或極端的詞彙,如「為什麼」、「真的」、「怎麼會」。

這些詞彙容易讓問題顯得過於直接、甚至挑釁。

你可以選擇更溫和的措辭,讓提問的語氣顯得更開放和中立。

比如,「請具體解釋一下」,「請舉例闡明」,「可以詳細描述......的原因嗎?」。

第三,觀察對方反應,在必要時澄清Ask的目的。

如果察覺對方有被冒犯到的信號,立即適時重申你Ask的目的。

比如,「請不要誤會,我提問的目的是為了更全面地理解您的觀點。」

像上面這樣降低Ask的質疑感後,你的提問就只會拉近跟對方的關係,而不會被對方誤解了。

Image

03正確表達No

第一回應「Yes」,對話中適時Ask,你已經完全能夠拉近跟任何人的人際關係了。

但如果你還想有更進一步的效果,讓對方不僅是親近你,還更看重你,甚至崇拜你的話,那還得學會正確表達No。

如何正確表達No呢?

在辯論節目《奇葩說》中,蔡康永表現出的三項辯論技巧就很適合我們上手應用。

1引用例子來表達相反的觀點

《奇葩說》有一期的辯題是:「痛苦的絕症病人想要放棄自己的生命,我該不該鼓勵他撐下去?「

蔡康永沒有直接說「不該鼓勵」,而是以他主持的《康熙來了》為例,說節目當時宣告停播的時候,很多觀眾鼓勵他繼續做下去,但是他壓力很大,不開心。他更希望觀眾們能夠肯定他的過去,讓他離開,這樣他反而會更舒服。

像蔡康永這樣,通過引用具體的例子來闡述相反的觀點是一種有效的策略。

通過引用具體的例子或講故事,可以直觀地展示相反立場的影響和後果,從而更能增強對方對你相反觀點的接受意願。

在實際工作中,當你想要表達No時,同樣可以多採用這種引用例子或講故事的方式。

比如,不贊同對方的方案時,你可以回復,「這套方案我之前正好用過,當時的具體情況是…」,或「類似的方法正好其它有項目用過,具體情況是…」。

基於具體事實或實例提出的異見,會顯得你更加中立和理性,也更易被對方接受與理解。

2表達對對方的關心和擔憂

針對辯題「沒有上進心,有沒有錯?「,相比於其他辯手言辭激烈地輸出自己的觀點,蔡康永不是給出自己的觀點,而是站在對方的角度表達出自己的擔憂和顧慮:

「我沒有辦法說沒有上進心是一個過錯,可是我有把握地說,沒有上進心,你一定會錯過。」

當你像蔡康永這樣,站在對方的角度,設身處地地為對方的處境表示關心和擔憂,對方自然就會願意聽取你想要表達的內容。

工作中,當你想表達不同意見時,也可以運用這個技巧。

可以這麼說,「我擔心這個時間節點實施,會影響你任務的最終完成效果」,或「如果沒有進一步落實相關條款,後面推進這個方案,我擔心你會遇到困難」。

3提供替代方案

針對辯題「該選擇愛你的人,還是你愛的?」,當對方辯手提出「選擇我愛的,因為我要主動追求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人」的觀點時,蔡康永的回應是這樣的:

我覺得大部分人在一味在愛對方的時候,常常是忽略了自己最美好的部分。

我們常常不夠愛自己,常常要通過愛我們的人才能夠發現我們自己有多麼好,所以我們最後是依賴著那個深深愛我們的人,而讓我們相信自己值得被愛,我們是一個好的人。

因此不要輕易拒絕,讓你感覺到自己好的機會。

在不得不否定對方的同時,像蔡康永這樣,給對方提供一個更好的替代方案,告知對方:「其實要達成你的目標,可能存在一個更好的方案供你參考。」

這樣,對方不僅不會反感你的否定,還會認可你的專業,甚至感激你的建議。

在工作中,當你想表達不認同時,也務必要提供一個替代方案,這樣就可以給對方傳遞一個友好信號:我的異見是基於對問題的深入思考,是想幫你解決問題的,而非主觀反對。

用好上面三個正確表達No的方法,不僅不會讓對方產生反感,而且還能讓對方感知到你是在幫他更好地實現目標或幫他變得更好。

04小結

習慣性反駁的根源是,你更樂意停留在自己的舒適區里,按自己習慣的方式與人交流。

這麼做了後,你確實是爽了,但也給別人留下了「與人為難」「愛抬槓」的不良印象,從而摧毀了自己的人際關係。

挽回的方式切實也挺簡單,就是轉變自己與別人的說話方式即可。

1、與人交流,第一回應默認講「Yes「。

2、當需要提問時,減少Ask的質疑感。

3、不得不表示不同的看法時,用以下三個技巧正確表達No:引用例子、表達關心和擔憂、提供替代方案。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YouCore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527/1907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