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全國裁員潮 3.5億中產將返貧變「中慘」階級

作者:

「未來企業裁員不止13%,甚至可能高達40%—50%!」矽谷投資人Elad Gil在5月9日發推預測了未來的企業動向。馬斯克跑評論區補了一刀:「我希望你是錯的,但我懷疑你是對的。」

確實,現在去街上隨便拉一個人問,只要這個人不是體制內,沒有一個人敢拍著胸脯保證自己能工作到60歲退休,這就是現實。去年至今短短几個月,裁員風暴已經從科技領域吹到金融圈、零售、汽車等行業,寒氣已經覆蓋了字節跳動、美團、京東、百度、微博、B站等大廠。

阿里雲更是頻頻被推上輿論浪尖,5月23日,社交媒體傳出「阿里、淘天裁員25%」,據說將影響約7%的員工。

這一切都預示著煤礦中的金絲雀——危險的先兆即將到來。而在這些風暴之下,最慘的一定是中產群體。

1

中國的中產,比無產階級還焦慮

什麼是中產?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李春玲解釋過,大致就是:受過良好教育、具有專業知識、有一定的職業能力和消費能力、有穩定的收入和一定的社會地位、接近中產最低收入水平,有焦慮又有欲望的群體。

簡單來說,可以用「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小康之家」來描述。

從社會角度講,中產階級是介於頂層和底層之間的緩衝,當他們成為社會主體時,底層的矛盾會自然而然的弱化,畢竟老百姓吃不飽飯才會想造反嘛。

從政治角度講,中產階級代表溫和、保守的意識形態,當這種意識形態占據主導地位時,極端的思想和衝突觀念就很難有市場。

從經濟學角度講,中產階級是帶動消費增長的重要群體,窮人消費能力有限,富人的消費其實也有天花板,買到一定程度也就到頭了,更多的錢用去投資錢生錢了,因此,帶動經濟增長三駕馬車之一的消費,基本靠中產階級。

相比成熟的已開發國家,中國的中產階級人數正在迅速增長,但他們也是中國最脆弱的階級:學歷貶值、通貨膨脹、房價瘋漲、金融危機、民粹主義……很多因素都在威脅著中國中產階級的崛起。

肖恩·賴因在《廉價中國的終結》一書也曾說過:「中國現在最大的問題是中產階層不高興,他們是全世界最悲觀的一群中產。」

特別是在經濟蕭條中,當大眾想把「社會穩定器」這項任務壓在他們肩上時,他們被迫在通脹、房產、教育、醫療四條跑道上亡命狂奔,焦慮與恐懼成了他們的代名詞。

相反,處於社會兩端的底層勞工和高淨值人群反而更加淡定。

 

因為底層勞工每天一直忙忙碌碌幹活,根本沒有時間、精力和這個認知條件去焦慮,也沒有多少可失去的值得焦慮。

比如外賣小哥,一天到晚為了生存爭分奪秒跑訂單,超過一個月後的事都沒空去思考,更別說對未來的思考了,而且想了也沒用。

而高淨值人群,雖然存在一定程度的焦慮和不安全感。但他們是有能力對這些社會風險做對沖的,因為他們在全球做了資產配置和戶籍安排,有多樣化的生存手段,家庭和個人對社會風險的敞口也不大,即使受影響也不會傷及生存根本。

只有中產階層,是最焦慮、最迷茫、最危險的。

宏觀層面,通貨膨脹、能源危機、經濟滯漲讓中產的機會越來越少。

微觀層面,降薪裁員,創業艱難,投資虧損讓中產的荷包越來越癟。

開支層面,房貸壓力,孩子壓力,通脹壓力等與日俱增。

2

中產階層,其實是中等危險階層

在呂著中國通史中是這樣形容中產的:「所謂中產,如技術、管理人員,是依附大資本家而得以自存。他的生活方式,雖然和上層階級相近,但是他的經濟地位的危險,實在和普通勞工無異。既然沒有上升的希望,就有墜落的危險。所以所謂中間者,實在不能成為階級。」

簡單翻譯就是——新中產等於普通勞工。

因此我們會看到,在中國薄薄一層的中產階層里,隨處可見一張張悶悶不樂的臉。

他們放下了對香奈兒、LV的執念,讓中國個人奢侈品市場結束5年增長牛市,從2022年開始下滑。從各處節省或者回籠的資金被他們存進銀行,於是,2022年全國住戶存款增加17.86萬億。

這群占社會大多數的中等收入家庭,有那麼一點點錢,每天卻圍繞著這麼一點點錢擔驚受怕,疲於破解著種種生活困境。

加上大部分中產是在改革開放釋放的制度紅利下「突然中產」,如今隨著大疫三年企業艱難、經濟轉型樓市停滯、增量萎靡超額難覓。

從職業規劃、到房產安排、到基金配置,那叫一個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1/ 中年就業危機

這一屆中產階層主要集中在40—50歲,在這個一切皆可「卷」的時代,大部分中產都會面臨提拔嫌老、退休還早,卷又卷不動、躺又躺不平的中年危機。

然而,疫情三年加上如今開始加快的各類資本、平台治理,房地產周期歷史性調整轉型,反貪腐、反內卷等各項整頓,步入中年的這批中產階層已經面臨著巨大的職業轉型危機。

最重要的是,AI科技數位化浪潮日新月異,創新群體越來越年輕,很多中產階掌握的技能在科技更新浪潮中被邊緣、被遺棄,一部分中產階級甚至從「腦力工作者」淪為「普通技工」。

當行情好的時候,網絡上高喊中產牛逼。抓住3.5億中產,等於抓住大未來。當行情不好的時候,所謂的中產在裁員面前又不堪一擊。

近期很多人討論的一個例子就很典型:杭州阿里一個40歲老P8,本來是業務骨幹,績效也還不錯,本以為還能再安穩幹個5年,正好兩套房的房貸可以還完,手裡還能剩不少現金養老,但突如其來的裁員把一切計劃全部打亂。

富裕的時候沒有雨露均沾,爆雷的時刻卻要一視同仁。昨天世界五百強,今天坑你沒商量。

2/ 家庭資產負債危機

前10年,我們或多或少聽過幾個中產人財富自由的故事。

而現在,我們聽到的都是高額房貸、高額子女教育的事故。

一開始,憑藉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快速的城市化以及穩步上漲的房產價格,中產階層的工資收入和財富市值在幾十年間翻了好幾倍。

然而,這些中產階級財富總量膨脹的同時,資產負債表也越來越脆弱,很多所謂的財富不過是帳面幻覺、貨幣幻覺。(可點擊查看我上周講解通脹的推文了解詳情)

尤其是近幾年,他們加槓桿的力度和速度超前,資產負債堆砌更加顯化,成為了時代的「三奴」:掏空所有財力湊夠首付買房,成為「房奴」;貸款買車,又要還貸又要養車,成為「車奴」;生了孩子,更是被「深度套牢」淪落成「孩奴」。

特別是在經濟好的年份,中產很容易錯誤預估未來收入走勢,把行業和時代暫時的紅利當成自身能力,盲目在房產上加槓桿。

1000萬總價的房子,貸款如果超過600萬,月供3w,基本可以算作高風險槓桿。一個三口之家,一旦夫妻雙方一人失業,單靠一人工資負擔3w每月的月供,很容易快速耗光積蓄,導致斷供。

所以說,很多中產階級看似體面的生活,其實都在「負」債前行。

更可怕的是,當下全球進入滯漲時代,所有東西都在猛漲,就是收入不漲甚至陷入倒退。負債節節攀升,財富增長卻不斷趨緩。入不敷出,已經成為很多中產的常態。

這種時候,一旦資產價格下跌(例如房價),他們的損失就是不計其數的。(詳見《房屋「過剩」時代,買房成了最快的「破產」方式》)

3/ 存款現金流斷裂風險

中產現金流主要就是工資,資產配置就是基金、股票、房產等。

以前大環境好的時候,失業風險不大,重要的是房地產價格堅挺,資產變現能力強,家裡有需要用錢的變賣房產就能救急,很少發生現金流危機。

但現在不一樣,除了疫情、資本治理、房地產整頓等帶來的工資收入下降和失業,作為中產最後一道財務護城河——房產也基本乾涸,成了「紙牌屋」,甚至還會反過來因還房貸消耗現金流。

此外,隨著人口老齡化,子女教育的費用,老人贍養,自身日常吃穿用度、各種醫療開銷,每個問題都在挑動著中產者的神經,他們手中真正可供中產驅使的財富少之又少,更不用說面對生活中不可預知的變故,根本不敢休息、更不敢生病。

電影《雙城記》中狄更斯說: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是智慧的時代,也是愚蠢的時代;是信仰的時代,也是懷疑的時代……我們的前途擁有一切,我們的前途一無所有。

 

這句話很好地概括了中產者的心境:他們的財富沒有暴富的指望,他們的職業沒有收工的暫停鍵,他們的階層待遇沒有確定的法律保障。

30歲的脖子60歲的頸椎,工作壓力無法排遣,造成嚴重的心理枯竭,自我期許與競爭意識到頭來反刃自傷。

經濟的高速增長、財富的累積造就了一個龐大卻脆弱的中國中產群體,也留下了一系列未來得及消化的時代困惑。

3

拯救中產刻不容緩

著名作家鍾二毛表示:「中國的中產階級硬體達到了歐美中產的標準,但不能說中產,我把他們叫『小中產』。」

他們曾無比相信,知識能改變命運,奮鬥能帶來成功;

他們強調法制化,需要權益與尊嚴得到保障;

他們強調個人價值,強調生活品質,強調教育質量與公平。

但是,目前的形勢,正在逐一否定他們的價值觀。

他們之所以沒有安全感與幸福感,歸根結底源於社會的保障體系不完善,以及政策的不連貫性。比如股市熔斷機制,有錢都變成沒錢。還有延長退休、關於養老的擔憂等。

要知道,中產階級是否能成為社會中流砥柱,將決定中國未來的發展和穩定,是時候停下來思考一下我們的挑戰了。特別是政策上,要給到中產階級希望和曙光:

1/ 改善公共服務供給

中產階層對子女教育的焦慮,對醫療健康的焦慮、對養老的焦慮等,其實都是因為他們對教育、醫療、養老的需求在不斷升級,但相應的供給卻跟不上。

縮小供需缺口,需要政府積極作為,增加優質教育資源、醫療資源和養老資源的供給,為中產階級提供穩定的預期。

2/ 提高就業質量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也是中產階層最重要的收入源泉。

面對高科技的廣泛運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美貿易戰不斷升級所導致的就業前景不確定,中央應該把「穩就業」作為國家戰略的一部分,採取多種措施。

特別是做好培訓,提高職工的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

在網際網路、金融資本、房地產三大泡沫之下,造就了人才泡沫。

特別是受「重學歷、輕技能」的傳統觀念影響,大學本科、研究生等畢業後都想去當辦公室白領、企業經理等腦類工作,於是看起來工作越來越難找。

殊不知,各個餐廳機構都缺人,一個資深銷售、營業員工已經到了1-2萬工資,就是因為願意從事動手技術工種的人才人越來越少,人才錯配與疊代夾擊。

所以說,中國的技術技能人才培育制度仍需一體化設計和深化落地。

3/ 促進社會流動性

階層固化是造成社會結構剛性和脆弱化的重要因素。

一個可以階層間流動,越來越多年輕人有希望加入中產階層的社會結構,才是充滿韌性的。

如果中產階層都能向上流動,那是極好的。但現實卻是下一層要上到上一層很困難,但上一層要滑到下一層卻很容易。尤其表現在官場上、事業單位中。

只有增加向上流動的機會,減少向下流動的可能性,才能有效緩解中產階層的焦慮。

當然,在不可逆的大勢面前,中產階層自身也要放平心態,學會看清本質,規避陷阱,時刻關注世界潮流涌動的趨勢,不能只顧低頭拉車,也要抬頭看路。

改革開放四十多年湧現的億萬中產,是中國最寶貴的「社會財富」。

如今,中國在社會轉型過程中,各種矛盾和風險日益複雜,共識達成和制度變遷的成本日益高昂,為避免民粹主義乘機露頭,我們必須讓理性、溫和的中產階層成為社會轉型的中堅力量,這對社會轉型期的中國尤為重要。

時代的一粒沙,落在普通人身上就是一座山。保中產階層就是在保中國的城市化,就是在保中國的工業化,就是在保中國社會的穩定。

中產階層的擴大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成就,也是中國崛起的重要標誌。維護好這個階層的信心和希望,就是維護改革開放和社會穩定的基本盤。

只有中產階級崛起了,我們的中國夢才能真正崛起。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網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528/1907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