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救經濟、失業要緊,專家稱這波症狀相對較輕!紐時:新冠疫情在中國捲土重來

北京的一條旅遊購物街,攝於上月。 MARK SCHIEFELBEIN/ASSOCIATED PRESS

去年12月,在新冠病毒感染激增、公眾對封控的憤怒情緒日益高漲的壓力下,中國突然放棄了嚴厲的「新冠清零」政策。半年後,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再次上升,但這次,隨著政府集中精力重振經濟增長,中國似乎決定讓正常生活繼續下去。

儘管其他國家對這樣做早就習以為常,但對中國來說,這仍是個改變。直到去年年底,為了消除感染,有時只是小型集群性感染,中國領導層仍然會對整個社區和城市部分區域,甚至整座城市進行封控。

據中國衛生部門發布的報告,自今年4月以來,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有所增加,尤其是正在全球傳播的新亞分支的感染病例。鍾南山是在2020年初最早公開承認新冠病毒很容易在人群中傳播的著名醫生,他在周一估計,到6月底,中國這輪新冠病毒感染波峰可達每周最多6500萬個病例。(高於他對於5月底將達到每周4000萬例的估計。中國已不再定期發布官方估計的全國感染病例數。)

彭博新聞社引用的估計,相比之下,去年12月取消「新冠清零」控制措施後,中國感染新冠的人數曾在疫情高峰期達到了每天3700萬。

新聞簡報:歡迎訂閱新聞簡報,包括每周四的「海外華人札記」專欄,獲取全球重大資訊,了解美國華人社區熱點話題。

儘管像鍾南山承認的那樣,感染病例上升的速度充滿不確定性,但疫情出現反彈的可能性總是存在,而且許多中國人似乎已準備好在時而發生新冠疫情的背景下生活,甚至準備接受新冠有時導致的死亡。

「人們習慣感染了,也覺得這是後疫情時代的常態吧,」在北京一家科技公司工作、現年36歲的林子先在接受電話採訪時說。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在室內與人見面時仍然經常戴著醫用口罩。但林子先說,他和家人在大多數公共場所已不戴口罩了,許多中國人也是如此。

「我的許多朋友去年都陽了,今年又二陽了,」林子先說。「我個人對病毒、疫情啊挺坦然的吧。」

北京首都國際機場的旅客,攝於今年3月。 JADE GAO/AGENCE FRANCE-PRESSE— GETTY IMAGES

中國各地的官員們似乎正試圖讓民眾對感染率上升有所準備,而不是再次採取嚴格的防控措施,去年年底,公眾已對嚴格防控的做法失去了耐心。自從取消了對國內旅行的嚴格限制後,政府已轉向恢復經濟增長和創造就業機會。城市年輕人中約20%的失業率似乎比新冠病毒感染上升在政治上更為緊迫。

「大多數人已在上一波疫情中感染過病毒,再次感染的嚴重程度不大,」芝加哥大學政治學教授楊大利說,他即將完成一本關於中國應對疫情的書。

他補充說,中國現已將新冠病毒作為「乙類傳染病」對待,而不是最緊迫的那類,雖然官員們仍在對最近的病例增加進行監控,但「也一再表示,這波感染的症狀相對較輕,努力讓公眾放心」。

雖然北京的衛生官員建議在公共汽車和地鐵上戴口罩,但不是強制性的。很多乘客仍不戴口罩,尤其是年輕人。雖然近期感染病例增加可能會給醫院帶來壓力,但許多人感染後似乎更願意在家休息,而不是去發熱門診看病。

「即使是我的兒子得了新冠,我同他呆在同一個房間也還好,我不介意,」從事技術工作的林子先說。

對於許多年輕人來說,感染新冠可能意味著出現一周左右的發燒和其他症狀。最近幾周,人們已在社交媒體上描述自己的症狀,通常用一種聽天由命的尖酸口吻。

更令人擔心的是老年人,他們中的許多人還沒有感染過新冠病毒,而且也許沒有全程接種疫苗上海華山醫院傳染病中心主任張文宏醫生是中國在新冠病毒問題上最主要的聲音之一,他最近接受中國媒體採訪時說,在最近這輪疫情中感染病毒的人中,有多達75%的人在第一波疫情中沒有被感染。

河南一家社區衛生中心走廊里等待看病的新冠病毒感染者,攝於今年1月。雖然近期感染病例增加可能會給醫院帶來壓力,但許多人感染後似乎更願意呆在家裡自愈。 QILAI SHE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儘管如此,據中國商業報紙《第一財經》報導,張文宏表示,新冠病毒捲土重來「對於我們整體的經濟生活不應該造成巨大的影響,我們也不應該因此過度採取防疫的措施」。

香港大學病毒學教授金東雁跟蹤過中國對新冠病毒的響應,他同意張文宏的說法,最近這波疫情的感染者許多人很可能是年紀較大或體質不好的人,他們在去年年底的疫情「海嘯」中受到保護,沒有接觸到病毒。

「老人在疫情海嘯中受到了很好的保護,因為他們的家人和護理人員盡了最大努力保護他們,」金東雁說。「但他們現在面臨的風險很高,因為人們的戒備已有所放鬆。」

金東雁說,中國應提高疫苗接種率,尤其是在老年人中;對國產疫苗進行升級,以更好地抵禦新的變異株;允許引進外國研發的疫苗;並讓新冠病毒感染者更容易獲得更便宜的抗病毒藥物。

「大多數人已從自己的經歷中認識到,新冠病毒不是怪獸,也不那麼可怕,這實際上是好事,」他說。「但新冠病毒已經過去,而且永遠不會再回來的說法不對,所以應該將這個信息明確地告訴公眾。」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紐約時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529/1907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