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美國「回防」南太,分析:將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香格里拉安全對話日前落幕,美國表示印太地區的安全布局獲得重大進展。作為印太戰略重要支點的南太平洋地區,美國近來也加緊布署以應對中國勢力的擴張。分析人士表示,太平洋島國不論在制度、文化、語言、宗教各方面其實都跟西方國家比較親近,美國的「回防」預期將可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右三)在新加坡舉行的香格里拉對話會議期間與東南亞各國國防部長合影。(2023年6月2日)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日前在「香格里拉安全對話」上說,過去一年,美國和盟友在印太地區的安全布局獲得重大進展。奧斯汀並表示,美國近日跟巴布亞紐幾內亞締結新的防務合作協議,深化雙邊安全合作,並與多個太平洋島國簽訂了「隨船觀察員協議」,幫助打擊非法、不受管制和未報告的捕撈活動。

斐中恐終止警務合作

《日經亞洲》6月4日報導,斐濟負責軍隊事務的內政暨移民部長蒂科杜阿杜阿(Pio Tikoduadua)在香格里拉對話期間透露,斐中警務合作協議的審查結果之一,有可能就是終止協議。

台灣國際法學會副秘書長林廷輝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很多太平島國過去都曾被英國、法國統治過,所以他們對於西方的法律制度與相關警察工作更為熟悉。去年底上台的斐濟新總理蘭布卡就曾說過,他不需要跟中國進行警務合作,主因就是中國大陸的警務辦案方式是屬於大陸法系,跟英美法體系的辦案體系並不相容。因此,他認為,如果有任何的合作計劃,島國還是會以西方國家為優先。

戰略地位

南太平洋島國多數位在第二島鏈的位置,戰略上對美國的重要性不言可喻。美國為了確保在第一島鏈實施防衛作戰時,它的「大後方」能夠安全無虞,必須要能主宰並完全掌控這片海域的安全,才符合美國軍事上的最大利益。

目前,中國在南太平洋設立了8個大使館或領事館,美國開設了9個大使館或領事館,日本也加強對島國經營並加快開設大使館的腳步。顯而易見,整個西方國家聯盟或者域外國家對於島國都變得更加重視,這也意味著未來中國跟美國在南太地區的外交競逐將更激烈。

2019年9月,中國在一周內拿走了兩個台灣所剩不多的邦交國-所羅門群島和吉里巴斯,但真正讓美國感到威脅的是去年4月中國和索羅門群島簽署了一份雙邊安全合作框架協議,被《外交政策》雜誌稱之為「美國在大洋洲黑暗的一天」。該協議允許中國軍艦停靠索羅門群島港口,並允許中國安全部門培訓該島國的執法部門。中國的行動重新激發了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在該地區缺席的美國的警惕。

美國回防

但美國很快就急起直追。上月底,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代替美國總統拜登前往南太平洋島國最大的國家巴布亞紐幾內亞,與之簽署《防務合作協議》。這份安全協議的內容據悉包括允許美國軍隊進入巴布亞紐幾內亞水域和港口,也允許美國海岸警衛隊登上巴布亞紐幾內亞船隻,協助巡邏非法捕魚和毒品走私,並進一步授權美國政府與巴布亞紐幾內亞共享衛星數據,以更好地進行海洋巡邏。

與此同時,美國和密克羅尼西亞聯邦與帛琉也續簽了《自由聯合協定》(COFA)」,該協定賦予華府保護這些國家的責任並提供經濟援助,藉此換取美國在這片太平洋戰略地帶的獨家權利。馬紹爾群島的協定可能會在未來幾周內續簽。拜登政府希望國會同意授權71億美元,向上述三國提供20年的經濟援助。

此外,美國在今年2月恢復了中斷30年的駐索羅門群島大使館,5月新開設湯加王國大使館,並計劃在萬那杜與吉里巴斯也開設大使館。

新加坡國際事務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胡逸山(胡逸山提供)

馬來西亞太平洋研究中心首席顧問胡逸山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美國的布局有積極與消極兩個層面。他說:「比較積極的當然是這些其實都是所謂的第二島鏈的重要組成部分,那麼假如再加一層島鏈,有這些南太平洋這些島國,再加上比如說巴布亞等等,那麼就把中國圍堵起來的這個氣味當然就很濃厚了。」

他說,消極層面是因為中國這幾年來在南太地區的動作不少,包括設立大使館,跟島國緊密的經貿往來,甚至可能會有進一步的軍事合作,這些讓美國必須做出一些抵抗。

軍事安全

林廷輝表示,太平洋島國有14個國家,只有3個國家有軍事部隊,分別是巴布亞紐幾內亞、斐濟以及湯加王國,其中部隊數量最多的就是巴新,接下來是斐濟,大概有800人,湯加王國則只有少數的皇家禁衛軍,至於其他國家惟有萬那杜有所謂的準軍事部門。因此,美國先跟巴新簽署安全協定具有象徵性意義,這可以讓美軍更加順利地進到巴新海域,甚至擴及到美拉尼西亞海域,有助於掌控太平洋海域的安全。

他說:「(美國)這個做法比較屬於是在去年4月中國開始跟索羅門群島進行安全合作的協議之後,中國希望把這個模式拓展到其他14個島國的一種『回防』的一種做法。」

中國官媒《環球時報》引述專家的話指出,美國試圖通過與巴布亞紐幾內亞的安全協議加強對巴新的拉攏和控制,並將其作為在南太地區抗衡中國影響力的工具。

台灣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助理教授陳奕帆

台灣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助理教授陳奕帆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美國與巴新簽署的《防務合作協議》,以及與帛琉、密克羅尼西亞兩國續簽的《自由聯合協定》都准許美軍使用港口與機場。萬一有事,美國可在南太平洋島國進一步「前沿部署」,派遣美軍機艦進駐。

《外交政策》在6月1日發表評論指出,美國續簽《自由聯合協定》的安排無異於為美軍提供一條進入印太地區的「力量投射高速公路」,以應對台灣海峽、南中國海、東中國海或者朝鮮半島的衝突。如果密克羅尼西亞和帛琉推進允許美國在其領土上建立軍事基地的計劃,美國的優勢只會增加。此外,美國軍方還計劃在2026年前在帛琉安裝新的預警雷達系統。

美國智庫哈德遜研究所研究員長尾賢(Satoru Nagao)向BBC表示,即使中國影響力已經擴大到該區域,但美國及盟友再次扭轉這些島嶼的態度也是有可能的。

經濟援助

在安全保障之外,南太島國關切的關鍵議題還包括氣候變遷、非法捕魚與經濟發展,這些都是美中抗衡的領域。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員黃恩浩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員黃恩浩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中國最大的優勢就是給予島國經濟援助時不帶任何條件,比如不需要談到民主指標,這對島國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有些當地政府如果覺得西方國家所要求的政治清廉、人權和反貪污等過於嚴苛時,很可能就會轉向中國。

不過他也提醒,島國一但落入中國的債務陷阱,導致最後要將機場、港口轉讓給中國,則是一大風險,「只有吃到中國的虧之後,他們才會轉向西方國家」,黃恩浩說。

林廷輝表示,雖然中國在南中國海有很多填海造陸的經驗,看起來似乎對島國應對氣候變遷很有幫助,也帶給當地商業機會,但從日本填海造陸而成的關西機場的例子可以得知,關西機場每年以6厘米的速度下沈;也就是說,中國在土木工程方面或許能夠幫忙島國建構,但可能反倒造成海岸侵蝕,讓地層下陷更快,國土流失更多,最後適得其反。

氣候變遷

台灣國際法學會副秘書長林廷輝

林廷輝表示,西方的作法更具體,紐西蘭早就已經答應吐瓦魯,萬一氣候變遷導致未來水淹滅國時,吐瓦魯將近1萬的國民可以全部移往到紐西蘭境內,中國則不太可能可以幫忙解決島國移民生存的問題。

胡逸山也說:「美國一向比較能夠接受移民,那麼這些島民是不是能夠都搬遷到美國去成為美國公民等等,這一點可能美國幫助會比較大。如果你說是要建立一些基建,比如說把這些島礁圍起來等等,這方面中國可能會做得比較好。」

胡逸山並表示,美國傳統上在南太平洋的勢力強大,很多島民甚至具有雙重國籍,本身就是美國公民,他們跟美國具有傳統深厚的情誼;中國跟島國的交往反而不深,所以才要很努力地通過經濟交流來加深彼此的關係。

林廷輝也說,島國不論在宗教信仰、語文,或是文化方面,其實都是跟西方國家比較親近,所以美國一但重新關注南太,將可以快速而深入地發揮影響力。

他說:「所以現在就是說,對於美國的回防太平洋島國這件事情來講,我認為他會有事半功倍的一個效果,因為基礎上來講的話,(島國)就是比較屬於親西方的,而且他們的體制比較屬於跟西方國家體制一樣。」

台灣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助理教授陳奕帆表示,美國在南太平洋從未屈居劣勢過,即便中國透過一帶一路協助南太島國打造基礎建設,但美國在政治、經濟、外交、軍事安全的影響力都遠大於中國。中國想要介入,但南太表現出來沒那麼容易被分裂。

他說,南太島國對外交政策多采「共識決」,目前多數國家仍選擇美國多於中國,所以美中在南太的競爭頂多是美國在索羅門群島的事件上跌了一交,「但趕快就站起來了,美國從來沒有輸過」。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607/1911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