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新聞 > 正文

擴大統戰陣線!揭港府以數千萬美元作這些事...

—研究揭港府以數千萬美元作政治遊說 影響美對中港政策

在美港人團體"香港民主委員會"研究報告,揭發港府已利用香港一些駐美機構的辦事處,進行政治遊說,在2019年反送中運動後,遊說開支更大幅增至3500萬美元,試圖影響美國政界對中港政策的看法。

在美港人團體"香港民主委員會"表示,自香港主權移交後,港府已利用香港一些駐美機構的辦事處,進行政治遊說。在2019年反送中運動後,遊說開支更大幅增至3500萬美元,試圖影響美國政界對中港政策的看法。有評論說,研究突顯北京和港府,利用香港半官方機構在海外擴大統戰的操作,也顯示在中美關係緊張、中國無計可施時,只能藉助僅存獨特性的香港,試圖打破遊說難的困局。

"香港民主委員會"最新的研究發現,港府在美國主導複雜的網絡,港府駐當地的經貿辦事處,藉助香港貿易發展局(貿發局)等半官方的機構,在美國用推廣經濟和文化的名義,實際是為港府在當地進行遊說和政治宣傳,試圖影響美國的政策。

研究發現,從1997年開始至2014年雨傘運動期間,貿發局有超過830萬美元的開支,用作在美的遊說工作。到2019年反送中運動後,有關的開支增加至超過3500多萬美元,其中大部分是通過貿發局支付予美國說客,同時也發現,貿發局與美國政界的互動高達400多次。

研究揭港府借貿發局花逾千萬在美聘說客

負責撰寫報告的研究員王樂知對本台表示,因為美國《外國代理人登記法》有要求,貿發局需要公開相關的開支,從而發現其充當港府做遊說的仲介。他表示,美國政界不清楚這些機構的背景,可能會間接受港府說客影響決策。

王樂知:"很多的開支是由香港經貿辦控制,用貿發局的名義,支付予美國的說客。當他們與美國議員見面時,談的不是貿易關係,而是談《香港人權民主法》和美國對中共的外交政策,如同'白手套'的運作模式。這些收港府和中共很多資助的說客,是在對付在美國做民主、人權和關注港人政策倡議的團體,是很嚴重的問題。"

他希望,研究結果能提醒美國政界和民間,與港府相關的機構接觸時要小心。同時,呼籲美國政府通過《香港經濟貿易辦事處認證法案》(香港經貿處認證法)等,防止港府及中共的支持者在美國繼續從事政治影響的活動。

評論:北京和港府利用香港半政府機構在海外擴大統戰陣線

時事評論員桑普表示,隨著政治環境的不同,貿發局等機構的功能早已大不同,這類機構拿很多港府的資源,從而淪為當局在海外的統戰工具。

桑普:"這種叫經貿統戰的手段,用這些公營或者半政府機構來擴大它統戰陣線的目的。其實這個擴展的陣線,不僅限於貿發局,凡有'發展'兩個字的機構都需要注意。一個是藝術發展局,另外一個是旅遊發展局。墮胎、金流、文化流和資訊流,他們用不同的方式針對美國施展'銳實力',跟1997年前相比,這些半官方機構已成為了黨國的喉舌了。"

評論:中美關係緊張官方遊說困難試圖借港機構創造新的空間

莊嘉穎表示,中美關係緊張遊說困難,中方加以利用香港特別地位創造新可能。(受訪者提供)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莊嘉穎表示,事件反映出在中美關係緊張時,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的特別地位,能被中方加以利用。

莊嘉穎:"對於不熟悉香港情況的包括官方組織,比如說州政府、市政府等等,或許他們比較容易把香港政府派來的說客,和跟香港有關的事務,當成是跟中國中央政府沒有直接關係,利用所謂的'一國兩制'來打通溝通路線。不過,香港經歷過那麼多事情以後,兩制被一國給取代越來越多的情況下,它這種遊說工作的效應可能也會越來越弱。"

他表示,在美國,政治遊說合法,港府的行動也顯示,流亡海外港人在當地政界的活躍度和影響力,迫使港府要出手制衡。

記者:陳子非責編:陳美華許書婷梒青網編:瑞哲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707/1924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