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政黨 > 正文

李濠仲:美方正往「≠陳水扁 ≒蔡英文」推論賴清德

作者:

賴清德若同時具備「不等於陳水扁、近似於蔡英文」的條件,應該是目前台美關係下,美方最想看見的樣子。(賴清德競選辦公室提供)

2012年到2016年是美方重新認識蔡英文的關鍵期。台美之間長期在國防、外交上具有密切關係,蔡英文當初沒能在第一次參選總統就阻斷馬英九連任,「美方質疑其兩岸政策」一直被認為是外在的重要因素。直到2015年蔡英文以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身份訪問華府,有機會當面向美方說明個人主張「維持兩岸現狀」的具體作法,後續便促成美方對她出現「有利」評析,包括「蔡英文不是陳水扁」。

陳水扁時期,小布希政府雖然大動作改以逐案審理方式縮短軍售流程,對台灣安全傳達了高度支持,另一方面,卻也因為「911事件」帶來美國聯中反恐的大環境,進而壓縮了「扁美蜜月期」。不過,陳水扁當初提出「一邊一國」、「入聯公投」的時機和方式,也數度讓美方感到不安。無論陳水扁在台灣地位問題上確實打算「自己走自己的路」,還是帶有「嘗試錯誤」意味,總之,美國「第一次面對民進黨政府」,確實有很多不愉快的意外。

因此,到了2016年1月蔡英文確定當選總統,美方即將面對「第二個民進黨政府」時,前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才會發表文章說:「蔡英文在大選前採取的溫和、甚至保守和令人放心的兩岸事務方針,符合美國的利益。」「她本次選舉對兩岸關係的態度,明顯比2012年的曖昧不明更具維持現狀的建設性,值得肯定。」「蔡英文在2015年訪問華盛頓後,調整的姿態贏得了美國對她的『默許』。」「可以看出,華府似乎相信,至少暫時相信,她已經掌握了管理兩岸政策的安全手段。」幾乎每一句都是在對照「民進黨總統蔡英文」和「民進黨總統陳水扁」的差異。

陳水扁遇上了導致聯中反恐的「911事件」,蔡英文任內,則是遇上美中競爭的另一番新局,這當然讓蔡英文在對美關係上有了更好的著力點。不過,最重要的是,任何國與國雙邊互動,必然都會欣見「對方元首的可預測性」,這應該才是蔡英文任內發展台美關係真正的有利條件。

而要說過去台美之間具高度敏感的「意外之舉」,七年多來,最早從川普當選(尚未正式就任)後和蔡英文通電話,多位美方政府高層相繼訪台,到拜登上台,數次對美國出兵保台表態,以及蔡英文在台灣接見民主黨籍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美時和共和黨籍眾議院議長麥卡錫會談,可以說「實際上意外的發動方」,很多都不在蔡英文本身。美國「第二次面對民進黨政府」的經驗,或許很早就讓他們忘記了陳水扁。

到今天,台灣目前正有三組總統參選人,美國必然會對「第三次面對民進黨總統」做準備。賴清德5日以「我維護台海和平的方案」(My Plan to Preserve Peace in the Taiwan Strait)為題投書《華爾街日報》,就是向美國「釋疑」的一種方式。

且因為已有現行為美方接受的「蔡英文模式」在前,賴清德看似是直接跳過了「2012年的蔡英文」,而以「2016後的蔡英文」作為個人的起點。諸如他在投書中提出的國防威懾、經濟安全、戰略夥伴關係、願與中國務實對話,都有延續蔡英文對外路線的味道,並形同以2023年的副總統,重新詮釋2017年他擔任行政院長時自稱的「務實的台獨工作者」。

賴清德這一初步陳述,華府兩岸學者葛來儀的分析是:「相信賴清德對於台海和平的闡述會受到華府歡迎,因為顯示了他將堅持總統蔡英文處理兩岸關係核心原則。」葛來儀並於推特上貼出一段投書內文的截圖:「我支持維持兩岸現狀——這符合中華民國(台灣的正式國名)和國際社會的最大利益。我永遠不排除不設前提,基於互惠和尊嚴原則的對話可能性。」葛來儀認為這是這篇投書的最重點。

葛來儀當然不代表美國,但她反映了至少有相當美國政界、學界很可能也是這樣看待賴清德的投書。更早之前,曾任歐巴馬時期國家安全委員會中國事務主任的瑞安·哈斯(Ryan Hass),在今年4月一場布魯金斯學會舉辦的座談上,他亦如此分析:「我預計賴清德將以最大程度提高當選總統機會的方式競選…這意味著他需要證明自己是一位穩定的領導人,就像蔡英文一樣,有能力照顧和保護台灣的長期利益…如果他獲勝,是否追求法律上獨立的選擇權也不會掌握在他一個人的手中…」

美方以「不等於陳水扁、近似於蔡英文」的方向推論賴清德,在這篇投書後會更明顯。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上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708/1924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