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5日,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的人民大會堂出席全國人大會議。
中共外交部長秦剛突然失蹤,外交部發言人先是用生病搪塞,後來乾脆拒絕回答記者的追問。顯然,秦剛的失蹤有蹊蹺,內中原因無非是政治上「踩雷」,或品行方面「被抓包"。只要中共尚未給出相關說明,這件事至少說明,習近平的日子不輕鬆,不只是國際關係難處理,經濟困境難解脫,連信任的高層官員也靠不住。究竟習近平的心境如何?筆者試作小析。
一、習近平的心思
習近平作為獨裁者,當然不會在中共的全會或人代會上講出心裡的真話。不過,他對年青幹部訓話時,心理負擔會小一些,那種場合他的講話,可以幫助我們來理解一下習近平的心境。
去年3月1日,習近平在中央黨校中青年幹部培訓班作了一個開班講話。這種內部講話,通常由秘書起草,但主要的意思要按照習近平的意圖來寫,成稿之後必須經過習近平審閱。這個內部講話被中共黨刊《求是》雜誌今年6月底刊登出來了。分析這篇講話的內容,可以發現習近平最擔憂什麼。
習近平一開頭就講,「如果我們培養出來的人都不信奉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了,不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面旗了,就會發生東歐劇變、蘇共垮台、蘇聯解體那種『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悲劇!」
這番話說出了中共官場的現狀,共產黨的幹部想要權、只信「錢」,對中共的意識形態都是口是心非,而真正所愛的是西方國家,有錢、有情人,都往那裡送。這種現狀說明,中共的整個黨政機器,除了習近平在乎黨國存亡,其他官員都不在乎;一旦風吹草動,黨國根基動搖,習近平的處境就會和撞景陽鐘的崇禎差不多。這就是習近平最擔心的事,怕中共幹部不忠於共產黨,最後中共象蘇聯共產黨一樣完蛋。
對中國古典文學有一點興趣的人,可能都知道,習近平講話中引用的那句,「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是五代十國之一的南唐小朝廷最後一任君主李煜亡國之後寫的。李煜在南唐滅亡後投降攻滅南唐的宋朝,被軟禁期間,寫過一首詞《春花秋月何時了》,詞牌名是《虞美人》,這首詞流傳千古,據說是李煜的絕命之筆,其中就有這一名句。
習近平為什麼讓秘書在講話稿中用了一個亡國之君的臨終哀嘆,已不可考;我們也不必去管,這樣的語句是不是對中共不吉利;但至少可以看出,面對一批中共的年青幹部,習近平的如此講話,倒是實實在在地展示出他深重的危機感和悲涼心境。
二、蘇聯絕命與南唐亡國
為什麼習近平老是想到蘇聯垮台,又把蘇聯絕命與南唐亡國聯繫到一起?南唐國小羸弱,不敵宋朝;蘇聯乃地球上的超級大國,七十餘年與美國抗衡,在美蘇冷戰中美國從來沒有想滅掉蘇聯。那習近平的執政恐懼從何而來呢?其中有一個真正的原因,那就是,蘇聯實亡於蘇共。中共的宣傳機器始終不願意承認這點,但習近平大概還是知道這一點的。
世界上最大的共產黨政權,被本黨同志棄如敞履,於是蘇聯絕命。如此命運,每每令習近平耿耿於懷,不免生出兔死狐悲的危機感。蘇聯共產黨並不是被外敵直接打敗的,沒人去打它;蘇共是被由蘇共幹部組成的國家議會(最高蘇維埃)宣布為非法組織而完蛋的。正所謂,興蘇聯者,俄共也;亡蘇聯者,蘇共也。為什麼蘇共幹部要滅掉蘇共?其實原因很簡單,想「跳船」了。而這正是習近平最恐懼的事情。
那1991年8月29日在克里姆林宮裡的國家大禮堂,蘇聯最高蘇維埃為什麼通過決議,「停止蘇共的活動」?因為,之前蘇共的一群高層官員不滿戈巴契夫的改革路線,策動了政變,把戈巴契夫軟禁在克里米亞。但這些參與政變的官員沒料到,他們遇到了莫斯科民眾和軍隊的抵制。蘇軍坦克部隊雖然奉命上街了,但面對支持葉爾欽的莫斯科民眾,蘇軍部隊不願意大開殺戒,而是偃旗息鼓,撤兵回營。
政變失敗了,蘇共中央在莫斯科的高層幹部當中,多數人既沒參與政變,也不願出面反對政變,但政變委員會的高官們把蘇共中央搞臭了。於是,當蘇聯最高蘇維埃的會議面對如此處理蘇共中央這個難題的時候,與會的最高蘇維埃代表們通過了決議,「停止蘇共的活動」。蘇共亡了,蘇聯的亡國之日為期不遠矣。
當時蘇共的高層幹部對此,都捶足頓胸、痛心疾首嗎?這裡引用一段戈巴契喬夫政府的總理雷日科夫當時評價蘇聯官場的話,大家就了解蘇聯亡國的真實背景了。雷日科夫說:「我們監守自盜,行賄受賄,無論在報紙新聞還是講台上,都謊話連篇;我們一面沉溺於自己的謊言,一面為彼此佩戴獎章;而且所有人都在這麼幹,從下到上,從上到下。所以,當時整個蘇聯的大部分老百姓都覺得,夠了,我們不想再這樣沒有尊嚴地生活下去了。我們需要政治上的改變。」雷日科夫的話是實情,當時蘇聯人確實普遍認為,他們不能忍受這樣一種充滿腐敗、充滿謊言、依靠鎮壓的制度。1991年蘇聯解體之前,蘇共黨員當中88%認為,蘇共不再有威信;有70%多的人準備退黨。
三、昔日蘇聯、今日中國
蘇聯當年解體之前的大部分情形,早就在中國發生了。雖然中共鎮壓了「八九民運」,習近平上台以後又一再通過反腐敗來清洗幹部,同時加強國內社會的嚴厲管控,但習近平改變不了黨心。當下,中共官場上的黨心究竟如何?習近平在中央黨校的那篇講話中都描畫出來了。
第一個特點,習近平指出,「腐敗是最容易導致政權顛覆的嚴重問題」。習近平心裡很清楚,中共幹部都想撈錢,只是在習近平的政治高壓下不敢動而已;只要政治高壓一鬆動,整個官場馬上就變成腐敗遍地。所以,習近平最怕的就是,各級官員表面上唯唯諾諾,暗地裡腹誹頻頻,貪心不滅,而最可能導致中共政權被從內部顛覆的,就是官場的貪財之心;習近平的政治高壓只能改變官員們的表情和空話,卻絲毫改變不了官場眾人那貪財的初心。
第二個特點,下面的幹部都在應付差事,混日子,對上面的命令,都是用「口號式、表態式、包裝式」的做法,喊得很響,恰如習近平在講話中所言,「不怕群眾不滿意、就怕領導不注意」。如此行為的真實動機,無非是在等待時機,一旦政治壓力稍懈,官員們就額手相慶,把貪腐玩得象江胡時代那樣有聲有色。
第三點,習近平提到,中共的幹部隊伍里,有一大堆「膽小鬼,心懷異心、身在曹營心在漢、同床異夢的人」。這是實話,世人皆知。中共歷任黨和國家領導人當中,有幾個人的家族中沒人拿外國綠卡、沒在國外置產藏錢的?習近平心裡一清二楚。海外媒體和非政府組織的調查報告十多年前就把名單一一列出了;只是習近平不敢按圖索驥,去一一拿辦,否則就「洪洞縣裡無好人」,「偉光正」的包裝徹底碎裂。
高官當中還有很多人現在貪而無恙,這不就是「榜樣的力量」嗎?中共官員既然貪心不淡,而錢藏國內又可能導致送命,那麼錢轉國外就成了必然選擇。正因為如此,中共各層官員當中,「心懷異心、身在曹營心在漢、同床異夢」的人,其實不是「一小撮、個別人」,而是大多數。焉知這大多數不會在中共進入困境和危機的時候,做出和蘇聯最高蘇維埃代表們類似的行動呢?那樣的行動,於官員們的私利無損,所損害的不過是黨國及其獨裁領袖而已。
四、銀行救財政,民眾存款塞進無底洞
現在中國經濟在持續衰退,而中共這個集權政府的指揮號令,出了中南海的紅牆就成了「雷聲大,雨點小」,這就是中國經濟沒救的根本原因之一。而中國經濟沒救的另一個原因是,習近平為了緊急搶救陷入深度財政危機的地方政府,採用了飲鴆止渴的昏招,其後患無窮,前景可悲。
中國的地方政府一直通過地方財政擔保的融資平台,發行大量債券,總額已經達到近70萬億。如此龐大的巨額債務,地方財政已經還不起了。最近因為房地產泡沫破滅,地方政府的賣地收入急劇萎縮,導致地方政府連到期債務還本付息、「借新債還舊債」都難以為繼。
而中共一直讓銀行購買地方政府的債券,變相地把地方政府的巨額債務轉移給銀行去承擔。中國5月發布的《2023年中國銀行業調查報告》提到,2022年59家上市銀行持有政府債43.7萬億元,占債券總額的七成;其中主要是六大國有銀行承擔了地方政府的債券。今年上半年,中國的幾家頂尖銀行正奉命給地方政府的融資平台提供期限25年的大量貸款,幫這些融資平台還舊債,這等於是讓大銀行給地方政府的爛帳買單兜底,而且這些貸款前4年免息。
顯然,為了眼下拯救地方政府的財政,央行不惜把國有的主力銀行拖進了壞帳泥坑。銀行奉命送給地方政府的這些貸款,到今年6月底總額已經占地方政府巨額債務的將近八成,嚴重缺錢的地方政府將來註定還不上。這些錢來自銀行的住戶存款,相當於住戶存款的半數,已經被中共塞進地方政府債務的無底洞,打了水漂。這些貸款註定會成為銀行的壞帳,可能導致中國的頂尖銀行將來面臨經營危機;而中國民眾一旦發現存在頂尖銀行的存款已經不再安全的時候,銀行的末日就來臨了。
之所以說,習近平讓銀行為地方財政的巨額債務兜底這種政策是昏招,是因為銀行系統是中國經濟最後的支柱,而習近平的這個昏招,事實上是把財政危機轉化成了潛在的金融危機;雖然短時間內地方財政喘了一口氣,但銀行系統卻被送進了覆滅的深淵。
五、習近平的悲涼感
中共現在是一個虛胖的統治機器,面對現實的經濟困難,其實束手無策。那習近平這個束手無策的獨裁者,支撐著這麼一個虛胖的政權,他當然會有很強、很深的危機感。其實,習近平的悲涼心境,也有他自身的能力問題。
作為一個大國領導人,如果是從困難中上任,有機會推動改變,然後局面改善了,在這樣的由難到順的過程中,領導人可能積累智慧、提高能力。中國人往往懷念胡耀邦、趙紫陽時代,卻忽視了其中的大環境變化和領導者個人的歷練過程。胡耀邦和趙紫陽都是在由難到順的過程中,積累了經驗和能力的。
而習近平則完全不同,他是從順境中接位,然後整個局面不可避免地一瀉千里,那他的施政就是由順到難。在這個過程中,他很難從成功當中吸取到有益的經驗,只會積累下越來越多的恐懼。何況,在中組部栽培他步步高升的過程中,習近平任職地方時唯一需要的是「積累資歷」,而不是做出政績。因此,習近平在地方任職期間,無論是在福建、浙江,還是在上海,他基本上是個「不沾鍋」,地方上的所有麻煩,他能躲就躲,自然談不上處理和解決難題的能力了。
待到習近平到中南海就大位之後,上任伊始,中國經濟上的泡沫還沒完全暴露出來,經濟運行表面上還比較順利,所以習近平完全沒想到快要克難了,更不懂如何克難。習近平任期的第一個五年,他的主要精力放在打擊政敵方面,特別是為了打破江澤民時代建立的軍權結構、把軍權抓到自己的手裡,用反腐敗為名,抓了一大批將軍,改變了軍隊的指揮系統。
等到習近平任期的第二個五年,經濟問題才陸續出現;直到他的第三個任期開始,房地產泡沫終於破滅,整體經濟一蹶不振。就經濟決策層面而言,習近平的執政之路,實際上是由順到難,越走越難。他原本就不懂經濟,也沒在地方歷練中學到什麼。那現在的經濟困境,來得比預期早,範圍比預期廣泛,困難比預期深得多;而最關鍵的是,中南海除了病急亂投醫的昏招,拿不出有效辦法走出經濟困境,而已經用上的昏招,諸如用今後的金融危機來替代當下的財政危機,則只會加重中國未來的潛在經濟危機。
因此,習近平面對當下和今後的中國,他的危機感和恐懼感,其實是命中注定的。既然中國的命運現在「定於一尊」,那麼,中國的前景似乎也已經看得見了。
(文章只代表特約評論員個人的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