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心理學:3大跡象,說明你正在培養一個毫無教養的孩子

「厭童」一詞曾一度上了熱搜。在韓國,越來越多的經營場所設置了「兒童禁入區」,在中國,也有很多帶孩子家長在高鐵上被苛刻對待的案例。

這裡面有著非常複雜的原因。

比如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不結婚不生娃,這樣他們很難對帶著孩子的家長有同理心;比如年輕人在社會中承受了非常大的壓力,所以在公共場所漸漸喪失了平和的耐心。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的家庭教育,正在培養越來越多的毫無教養的孩子。

高鐵上,熊孩子跑來跑去,你打一杯熱水過來,總要再三小心,因為你知道萬一有點啥事,可能幾個月工資都不夠賠的。

在小區里,有孩子玩的地方,你騎車過去,也要小心,因為你不知道什麼時候孩子會突然竄到你車前,或者你不小心,小孩子手拿水槍滋你一臉。

為什麼有的孩子會有這些「令人討厭」的行為?沒有教養的孩子,平時都有哪些跡象呢?

心理學:3大跡象,說明你正在培養一個毫無教養的孩子。

一:過於以自我為中心的孩子

過於以自我為中心的孩子,往往把自己當作宇宙的中心,認為世界圍繞著他們轉。他們缺乏同理心,比如當父母感覺到非常疲累的時候,過於自我的孩子,可能看不到堵門的感受,仍然堅持讓父母為自己做事。

他們不僅不關注父母的感受和需求,更加不會關注其他人的感受。

玩耍的時候,他們只會一味地關注自己的快樂有沒有被滿足,很少會與人合作,也不會妥協。他們不會主動幫助別人,對於別人的困難和不幸,他們通常會非常冷漠,缺乏關心。

過於以自我為中心的孩子,通常對於打破規則很在行,而且毫無負罪感。他們不會約束自己的行為,常常因為衝動做出一些傻事。這些孩子往往會為眼前的事情做出衝動的決定,但沒有能力為隨後的後果承擔責任的能力。

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是孩子認知成長的常見階段。孩子的成長,會慢慢把自己和周圍事物剝離,他會開始意識到自己是獨立的個體,是群體的一部分。

而孩子過於自我,往往和家長打斷了這種剝離過程有很大關係。

孩子想要什麼,家長就給什麼。不管是合理的還是不合理的要求,家長都會想辦法滿足。

他可以做任何事情,而不需要承擔責任。

這樣的孩子,會有一種「權利錯覺」。他覺得自己有無限大的權利,別人必須無條件滿足自己的所有要求。在他的眼裡,沒有他人,只有自己。世界是因為自己而存在。

如果以這樣的心態成長,即使以後身體上是成年人,心理上也依然是個孩子。當社會不能像兒時父母一樣給予他足夠的權利時,他會以怨恨、憤怒的心態過自己的人生。

二:缺乏自控力的孩子

缺乏自控力的孩子,往往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他們容易情緒激動、易怒或沮喪,並且很難調整情緒。

他們經常衝動行事,無法抑制衝動的行為或控制自己的衝動。

他們很難集中注意力,容易分心或受干擾,無法控制自己的思緒,上課很容易開小差,導致學習成績差。

他們缺乏社交行為上的自我控制,難以控制自己的言語、行為或情感反應,導致與他人相處時經常出現衝突。

他們無法控制自己的欲望和衝動,難以推遲滿足,缺乏節制和自制力。他們經常耽於眼前的享樂,而把自己要做的事情無限期後延,導致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一團糟。

缺乏自我控制力的孩子,往往是因為我們對於孩子過度寵溺,當孩子哭鬧著需要的時候,我們立刻就讓他滿足。

而且,缺乏規則和界限教育,我們沒有給孩子明確的界限和指導,讓孩子無法建立自己的自我約束能力。這樣孩子往往會隨意做事。

我們平時對孩子缺乏情緒上的支持和溝通,讓孩子無法承受壓力。在面對壓力的時候,孩子往往選擇逃避和及時行樂,而不是勇敢面對。如果我們能夠及時了解到孩子的壓力狀況,進行疏導,孩子就會產生面對壓力的勇氣和能力。

三:掩蓋錯誤,逃避責任的孩

「你跟他計較什麼,他還只是個孩子」,這是很多熊孩子父母常說的一句話。

簡單的一句話,充滿著殺傷力,當然殺傷的不僅僅是社會對孩子的包容,還有孩子的未來。

經常說這句話的熊孩子家長,會慢慢發現孩子變成了掩蓋錯誤、逃避責任的高手。

這些孩子常常不願意承認自己的錯誤,無論是在家庭、學校還是社交環境中。他們可能會試圖掩蓋錯誤,把責任推卸給他人或尋找藉口來解釋錯誤的發生。

這些孩子缺乏誠實和責任感,不願意承擔自己的過失和責任。他們不關心自己是否影響了別人,也不願意修正錯誤。

當孩子掩蓋錯誤和逃避責任時,他們錯失了學習和成長的機會。他們無法從錯誤中吸取教訓,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可能會陷入一個循環中,反覆犯錯而沒有改進。

逃避責任的孩子,他們的父母往往對孩子過度保護,認為自己的孩子所有的壞行為都必須原諒,錯過了孩子犯錯後及時引導教育的機會。

他們往往不會為孩子制定規則,在家長心情好的時候,孩子再壞的行為,都能得到父母的原諒甚至支持,而當家長心情不好時,則會對孩子一頓超過孩子心理承受能力的打罵。

孩子只是一張白紙,父母的教育方式深深影響著他們的性格。為了養育一個有教養、懂禮貌、具有同理心的額孩子,家長們應該多多學習育兒知識,反省自己的養育方式。

這一切不僅僅是為了孩子的未來,也是為了自己的成長與修行。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布穀媽媽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725/1931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