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台學者丁樹范:韓朝緊張關係可能會與台海關係有聯動性

2023年7月27日是朝鮮半島停戰70周年。1950年6月北部的朝鮮人民軍越過三八線南下入侵韓國,挑起戰爭。幾天後,聯合國通過決議,美國率領由18個國家組成的軍隊前往半島,支援韓國。同年10月19日起,中國人民解放軍數十萬軍隊陸續跨過鴨綠江,支援陷入困境的朝鮮人民軍。這場戰爭被看作是二戰後最嚴重的軍事衝突,參戰雙方都損失慘重。1953年7月,交戰方雖然簽署了停戰協議,半島南北方卻始終未能達成和平協議。70年後,朝鮮半島南北分裂還在進一步深化,緊張關係隨朝鮮不斷違反聯合國各項決議,擴充軍備而一再升級。而此時

2023年7月28日,朝鮮慶祝半島停戰70周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全國人大的副委員長李鴻忠(右一)率代表團訪問平壤,並出席閱兵活動。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與金正恩握手者)也率代表團參加活動。

韓戰令美國意識到了台灣的戰略重要性

法廣:有一些學者認為,台灣在一定程度上是70年前結束的韓戰的最大受益者,因為在韓戰爆發之前,北京方面,毛澤東正籌劃統一台灣,在台灣,蔣介石也想反攻大陸。但是韓戰爆發最終使得這場戰爭沒有發生。當時兩岸的情況是否確實有開戰的危險?兩軍對比情況怎麼樣?國民黨當時是否有勝算的可能?

丁樹范:「一般認為韓戰之所以會爆發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在爆發前不久,美國公布了一個政策,大意是,朝鮮半島跟台灣不在它的保護範圍……那這可能讓那個時候的北韓領導人金日成產生一個錯誤的印象:如果韓國半島跟台灣不在美國的保護範圍之內的話,當然他就可以發動戰爭。當然金日成當時是不是這樣想的(不知道),這只是後來的推測。不過,基本上也因為這樣,當時中華民國政府撤退到台灣以後,中國共產黨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想要繼續統一台灣,(兩岸)也打過一次金門會戰,那次金門會戰,其實共產黨的軍隊或者中華人民共和國軍隊基本上是失敗了。不能否認,在韓戰爆發以前,台灣的確是岌岌可危,解放軍金門會戰基本上失敗,對解放軍也是一個蠻大的打擊。所以他們如果要很快再集結部隊,再繼續打,對他們來講也沒那麼容易了。」

法廣:韓戰的爆發對台灣的影響是不是僅僅是讓台海兩岸至少當時免於一戰呢?

丁樹范:「應該說,韓戰爆發以後,美國總統派出第七艦隊來巡防台灣,某種程度來講,等於是美軍正式介入台海。當然也因為毛澤東那時候介入了韓戰,沒有辦法把注意力轉移到台灣海峽來。所以某種程度就變成是,解放軍可能一方面沒有辦法去注意台灣問題,再加上美軍火力還是比較強大,可以說是暫時阻擋了解放軍要打台灣的這種念頭。」

「但是也要看怎麼去解讀韓戰。當時北韓率先南侵以後,中國共產黨後來加入韓戰,當時蘇聯也在後面支持北韓,美國的解讀就是:韓戰是以蘇聯為主的共產主義在全球擴張的開始,這當然就變成美國更要在全球來圍堵共產主義的擴張。在這種形勢下,當然台灣、日本、韓國就都變得很重要。所以從1950年代開始,美國陸陸續續跟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還有跟日本、跟韓國簽署雙邊協防條約。我覺得,美國怎麼去解讀韓戰的開始,對解讀韓戰意義的影響是蠻大的。」

停戰70周年紀念,中國似有意淡化與朝鮮關係

法廣:70年之後,朝鮮半島緊張的情勢在不斷的升級。朝鮮方面(台灣稱北韓)不斷擴充軍備;台海方面,兩岸的關係也是越來越緊張,大陸方面不斷提升軍事壓力。朝鮮半島停戰協議70周年之際,中俄兩國都派代表團去平壤,參加朝鮮方面所說的」「勝利日的慶典活動。美日韓三國現在也在不斷加強他們之間的聯盟,不斷雙邊甚至多邊聯合演習……東亞地區目前局勢,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把70年前和70年後做一個比較?

丁樹范:「70年前,韓戰的確讓美國意識到蘇聯、中國跟北韓組成的共產黨聯盟要向全球擴張,70年後的今天呢,反而是中國的力量在向全球擴張,美國又進行另外一個新的——某種程度上可以算是對中國開始進行一種圍堵,因為蘇聯解體以後,中國現在國力遠遠超過俄羅斯,中國其實取代了蘇聯,變成美國要圍堵的對象。

但另外一方面,這一次朝鮮半島停火70年,其實中國派的官員,層級其實不算很高。第一,派的人層級不是很高,第二,不是派軍人——俄羅斯派了國防部長去,中國派出的是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的副委員長李鴻忠。所以某種程度上,我覺得中國似乎有點想要淡化這個味道,也向美國傳達一個訊息:中國可能跟北韓有一點小的距離。不過,總體來講,美國目前主要的對象是從蘇聯變成了中國。」

中國是否確實努力阻止朝鮮發展核武器?

法廣:中國是朝鮮在國際上極少的一個大國盟友。圍繞朝鮮核武發展問題的談判已經中斷了很多年。中國是否確實在努力阻止朝鮮發展飛彈甚至核武器?還是說中國在某種程度上也在打朝鮮威脅牌,去比方說牽制美國的力量?

丁樹范:「我的感覺是,十多年前,我們知道當時有個所謂朝鮮半島的六邊會談,中國當時扮演一個主要的角色,召集了幾次朝鮮半島六邊會談。雖然六邊會談基本上是失敗收場,可是至少在最近以前,中國在聯合國或者其它國際場合,而且透過很多公開的表態,都主張朝鮮半島非核化。但感覺上中國最近有點在淡化這方面的努力,這當然是因為美國、日本、韓國關係走得越來越近。中國在淡化呼籲非核化努力的時候,給人感覺上——講難聽一點,就是有點在玩北韓牌,的確會在某種程度上造成這樣的印象:坐視北韓發展核武,來平衡美日韓越來越密切的關係。」

法廣:但是這其實也是一種惡性循環:朝鮮不斷擴充軍備,促使美日韓不斷地加強聯盟,那就對中國實際上也形成一種壓力……

丁樹范:「中國這樣做的確會產生一些後果。比如,在韓國,就是我們講的南韓,現在國內有很多的聲音在討論,特別是韓國總統尹錫悅曾經想說,韓國是不是應該要發展核武,這當然引起很大的爭議,後來他也不講了。可是當北韓越來越發展核武,中國越來越坐視的時候,可能就會讓韓國老百姓乃至於日本人去想:他們是不是應該自己走向核武?因為美國固然想要向韓國或日本提供所謂核子保護傘等,但隨著美國國力稍微有點衰退,而中國崛起的時候,日本人或者韓國人某種程度也在懷疑:到底美國有沒有這個決心或意志?所以也就是說中國這種坐視不管可能會讓整個亞太地區,像韓國、日本,也躍躍欲試,要發展自己的核武器。這可能會讓整個情況變得更複雜。」

美日韓關係越密切,中國面對的台灣議題就越複雜

法廣:您覺得在七十年後的今天,朝鮮半島的緊張局勢和台海兩岸的緊張局勢,它們之間是否會有一定的彼此影響呢?會有怎樣的影響呢?

丁樹范:「某種程度可能會有一些聯動性。所謂聯動性就是說,在美中戰略競爭之下,美國現在跟日本韓國關係越來越密切,那麼就會讓中國處理台灣議題變得越來越複雜,變得讓中國很難評估:韓國日本在台海有事的時候到底會扮演什麼角色?

另外一方面,我們剛剛講,中國目前稍微有點在坐視北韓發展核武器等等。北韓可能覺得,這是他發展飛彈、發展核武器,甚至於在朝鮮半島製造議題的一個良好機會。因為某種程度來講,北韓可能會覺得,我在朝鮮半島製造一種緊張,可以牽制住南韓,令台海有衝突的時候,韓國政府可能不會去介入等等。所以;朝鮮半島跟台海某種程度可能有一點聯動的關係在裡面,可是這種情況目前並沒有真正發生,只是說大家在評估,在想像各種可能的狀況。」

法廣:朝鮮半島90年代末到2000年代,南北方都曾有過和解的努力,甚至美國,川普總統任下,也曾經希望完成一個傳世大業。但所有這些努力好像都失敗了。這也是韓國現在開始轉向美國的原因之一。而且南北分裂實際上不是在彌合,而是在加深。您認為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丁樹范:「我覺得主要原因是整個韓國內部在如何處理北韓議題上有兩種不同的看法。一種看法,是以現在的總統尹錫悅為主的,姑且把它稱為比較保守的一派。他們認為,北韓應該要遵守承諾,放棄核武等等。如果北韓不放棄核武,那麼南韓政府應該採取比較強硬的做法。另外一種觀念,就是文在寅當總統的時候,認為應該對北韓採取一種比較妥協的做法等等。應該說韓國內部現在對於怎麼處理北韓政策,整個社會基本上是一種比較分裂的狀態,所以,不同的總統,會有一些不同的做法,要跟美國保持多密切的關係,也會有一些不同的做法出現。」

兩岸議題與兩韓議題的共同點:和平共存難度非常高

法廣:南北韓的這種對立和分裂與台海兩岸的對立和分裂,是不是也有可比性呢?對台海兩岸可以有什麼樣的啟示?

丁樹范:「其實我覺得還是蠻難對比的。因為第一,朝鮮半島的分裂基本上受到國際的公認,所以兩邊都可以加入聯合國。可是雖然他們都加入聯合國,也還是一直沒有辦法達到和解。就像我剛才講,韓國社會基本上對如何處理北韓問題十分分裂。」

「就兩岸來講,兩岸曾經和解過一陣子,特別是在馬英九總統執政的時候。可是,這個和解無疾而終。這裡面我覺得一個蠻深層原因是,即使在馬總統執政,國民黨執政,追求兩岸和諧,可是在怎麼處理「一個中國」問題上,國民黨跟共產黨有一個很大的差別。國民黨主張「一中各表」。「一中各表」,講得更明白點,就是在國際上都要「各表」,就是中華民國政府應該要有國際地位。我想,台灣不管藍綠(陣營),追求國際地位,這是一個很大的共識,問題只是用什麼樣的名稱的國際地位。可是從北京的角度來講,「一中各表」只限於兩岸之間,而絕對不能適用於國際之間。北京擔心,如果「一中各表」「表」到國際上,那會變成兩個中國,其實就是分裂……也就是說,在國民黨時期,雖然看起來兩岸有這種和解,可是彼此對於這種國際地位問題,一直沒有辦法處理好。我覺得這個議題還是一個蠻潛在的分裂點,坦白講,會使得國民黨跟共產黨的關係也變成只能維持在某個限度。所以,兩岸的狀況跟兩韓的狀況的確是有點不太一樣。不過共同點是,彼此的關係要得到所謂的和平共存或者怎麼樣,難度還是非常非常的高。」

「北京一直強調說兩韓關係不能跟兩岸相比,因為他們覺得兩韓是有聯合國會員(地位),是受到國際承認的。可是北京一直想要打壓台灣中華民國的國際地位,這是兩岸中間一個很深層的分裂點。如果沒有辦法處理這個問題的話,坦白講,兩岸這種對立還是會持續下去的。」

法廣:北京當局當然是始終一再強調這是內部事務。但實際上台灣問題現在已經國際化了,您不這樣認為嗎?

丁樹范:「說台灣議題國際化,第一,當然是因為國際上關心台灣議題的人越來越多、國家越來越多。其中當然有很多原因,首先是整個亞太經濟占全球的份額越來越重,同時台灣,無論是半導體的產能,還是它在整個供應鏈中的主導地位等等,都讓很多國家意識到台灣議題其實基本上是非常的國際化,因為它產生的後果會非常嚴重。這就是為什麼有越來越多的國家來關切台灣議題。再加上中國處理新疆、西藏、香港議題(的方式)也讓很多西方的社會意識到中國這種做法有問題。所以,台灣議題的確是越來越國際化,可是問題是北京拼命地打壓……只能說北京腦筋還沒轉過來吧。」

********

7月27日晚,朝鮮舉行停戰70周年慶典閱兵。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的副委員長李鴻忠,與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率領的代表團應邀觀禮。根據法新社發自韓國首爾的報導,閱兵式上顯示了朝鮮人民軍的新型無人機以及可攜帶核彈頭的洲際彈道飛彈。朝鮮因為違反聯合國決議,執意研發這類飛彈而遭到國際制裁。

美國諾威治大學(NorwichUniversity)政治學教授Yangmo KU向法新社表示,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借邀請中俄領導人出席閱兵式向美國傳遞信息:中俄朝關係重新鞏固,朝鮮在軍事上已經準備好應對敵人的戰略威脅。上述教授補充說:這種跡象顯示,圍繞朝鮮半島的新冷戰正在成型。

首爾梨花女子大學(EwhaWomans University)教授李雷夫(Leif Eric Easley)則特別之處,中國代表團出席展示朝鮮有核武攜帶能力飛彈的閱兵式,確實令人質疑北京在朝鮮對全球安全構成的威脅問題上的立場。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RFI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730/1934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