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侄子接班中植萬億資產 業內稱「蓋子不夠用了」


圖源:視覺中國

作者 |肖望

出品|稜鏡·騰訊小滿工作室

北京投資者朱迪(化名)正如同熱鍋上的螞蟻。她今年4月購買了中植集團旗下大唐財富和中融信託的產品,合計數百萬元。

然而一周多前她突然被通知,中植旗下四大財富公司的產品暫停兌付,通過四大財富公司購買的中融信託產品也暫停兌付,其他渠道購買的中融信託產品則暫不受影響。

2021年12月18日,知名老牌資本系族中植企業集團創始人解直錕猝然離世,身後,是正在進行風險化解和戰略轉型的萬億中植帝國。

經解直錕家屬和集團管理層討論決定,解直錕的侄子、曾任中融信託董事長的劉洋接班,全面主持集團工作。

隨後,中植進一步壓降負債比例和成本,加大實體產業投資力度,曾經大手筆攬入的資產則陸續變賣。但在失去創始掌舵人後,迭加經濟增速放緩、資本市場震盪以及房地產市場低迷,中植過往多年的模式積重難返。

「杯子太多,蓋子不夠用了。」一位資深金融市場人士對作者如此評價。

曾經翻雲覆雨的資本大鱷,終致擱淺。

「有錢人被坑慘了」

朱迪購買大唐財富的產品已有4年。在理財收益整體下滑、資本市場波動劇烈的情況下,8%-9%的收益水平誘惑不小。出於對中植集團的信任,她逐漸加大了投資,信託產品的購買門檻為100萬元起。

大唐財富是中植集團旗下財富管理公司之一,與恆天財富、新湖財富、高晟財富並稱中植的「四大金剛」,在市場上以募資能力強悍著稱。中融信託第二大股東為中植企業集團,持股32.99%,劉洋擔任中融信託董事長。

「買了這麼多年,兌付一直都很正常。」朱迪表示,對接她的理財顧問同樣焦急,對方也買了不少自己公司的產品,對集團當下的情況同樣一無所知。

一份署名恆天財富理財經理梁亮的「小作文」在市場上流傳。該理財經理稱他管理近50組客戶,涉及1.5億元左右的資金。

他稱,此次中植集團(暫停兌付)涉及高淨值投資人15萬人,債權權益2300億。其中單個客戶最大金額50多億元,恆天財富董事長也持有這類集團債權產品700萬。

該理財經理介紹,過去三年,中植企業集團主動壓降募集規模,降低負債比例和成本。2023年6月,由於資產端大量的應收款沒能及時到位,進而導致流動性缺口,出現了第一次的產品逾期兌付。為避免風險擴大,自7月19日起,財富端所有關於中植企業集團債權類的產品募集和兌付暫停。中植被迫進入通過債務重組來償還投資人權益的流程。

朱迪得到的說法與此類似。亦有接近中植的人士表示,上述債權規模基本靠譜兒。由於家族辦公室、信託等投資者門檻本身就較高,所以涉及的客戶大多也是高淨值客戶,「有錢人被坑慘了」。

張力(化名)曾在中植集團旗下公司管理崗位任職,也是一名中植旗下財富產品的投資者。他告訴作者,解直錕去世後,他持有的產品陸續到期就沒有再繼續投資。

張力提到,解直錕曾表示,只要他在,這些產品就不會有問題。這樣的表態給了理財師們極大的信心,他們信任中植,所以也會賣力把產品銷售出去。

張力對作者表示,解直錕回歸即是操刀化解集團風險,他也相信解直錕的資源和能力。但當解直錕去世後,這樣的信任基礎不再。他甚至還勸誡過一些其他投資者,但不怎麼奏效,直到此次風險暴露,有人700多萬元的投資被套住。

「讓習慣了8%-9%產品收益的人,再回到市場上買3%利率的存款,誰都很難接受,而且多少有一定的僥倖心理。」他表示。

不要求財富公司盈利,「玩的是資本」

中植集團業務布局廣泛,子公司龐雜。在超過25年的發展歷程中,構建起龐大的涵蓋實體產業、資產管理、金融服務、財富管理等領域的綜合性企業集團,控股十多家上市公司,投資煤炭、礦產,同時手握信託、基金、財險、壽險等多張金融牌照,其內部宣傳資料稱管理資產規模已超3.7萬億元。

朱迪坦言,對於自己購買的理財產品對應的底層資產是什麼並不清楚。她主要是信任如此體量的集團公司,而且過往多年都兌付如常。

而在資深金融市場人士看來,多年的正常兌付背後,中植的資產不良窟窿可能越來越大,越來越難以掩蓋。

張力對作者坦言,中植系財富公司以固收產品為主,大量產品或涉「資金池」模式,即募資端的資金,供集團調配使用。而這些資金也成為中植集團在資本市場、地產以及投資等布局中攻城略地的彈藥。

張力告訴作者,除給投資者8%-9%的產品收益之外,理財顧問有1%左右的返點,加上人員、辦公大樓租金等各種營運成本,中植系的綜合資金成本可能達到15%-16%。

如此高的資金成本,實體產業很難負擔得起。「玩的是資本,只有資本遊戲能負擔得起。」張力介紹,解直錕曾表示,不要求財富公司盈利,只需要他們能夠源源不斷為集團募資提供資金支持。

中融信託相對獨立於四大財富公司。有前中融信託人士對作者表示,信託公司受到的監管更為嚴格,中融信託發展也相對穩健,在項目的合理性、風控措施等方面要求都很嚴格。曾經,中融信託的員工很受其他信託公司歡迎,在2019年之前,中融信託員工被挖角是常有的事。

但上述前中融信託人士也透露,中融信託確實會有些與中植集團相關的騰挪的業務,公司有金融資本部,專門對接中植集團相關的項目,很多項目會單獨上會決策。

除通過中融信託發行相關的項目募資產品外,天眼查信息顯示,2022年6月-10月間,中植集團關聯公司還向中融信託質押旗下公司股權以獲取資金。這或許表明,中植的資金鍊緊張狀況在此時已有跡象。

例如:中植旗下湖州明道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將持有的八匹馬新能源科技公司股權質押;中植集團將持有的恆邦財險公司股份質押;中植旗下湖州明道德利資產管理合夥企業將持有的安徽京控環境技術服務有限公司質押;中植旗下上海熾信投資有限公司將持有的寧波梅山保稅港區創績資產管理合夥企業股權質押。上述股權都質押給中融信託以獲取資金。


中植系公司向中融信託質押股權一覽,作者整理截圖自天眼查

今年5月31日,應中融信託要求,標普撤銷對中融信託及其子公司中融國際的發行人信用評級。

評級撤銷時,中融信託的評級為"BB+/B「,評級展望為穩定,中融國際評級展望則為負面。標普在評級報告中指出,中融信託的管理和治理狀況不佳,主要反映在某些投資產品可能被視為關聯方的資金來源。公司第二大股東中植集團有積極的業務擴張記錄和複雜的公司結構。

拒絕被評級,意味著外界更難以深入了解其營運狀況。

中植還能擠出多少錢?

中植的窟窿到底有多大,外界尚不得而知。中植系財富公司的理財顧問們對投資者們稱,集團已經聘請了會計師事務所盤點家底,核查資產以制定債務重組方案。

「通過高收益吸引來的客戶,需要持續維持較高的投資回報水平,否則客戶就會大量流失,造成資金缺口。如果解老闆還在,以他的資源和人脈,資金和資產騰挪還有空間,蓋子還能蓋上。」張力稱。

中植長期以高收益剛兌的模式很難按下暫停鍵,只能繼續蒙眼狂奔。

中植到底還能拿出多少錢?

上市公司板塊是中植集團最重要且流動性最好的一塊資產。在2021年9月入主天山生物時,中植披露了其資產布局狀況。

公告顯示,當時中植持股5%以上的上市公司共有20家,包括美吉姆、美爾雅、宇順電子等。

中植集團稱,依託控股的十家上市公司和獨角獸培育平台,大力發展半導體、大數據、大消費、大健康、幼兒早期教育、新能源汽車等細分行業龍頭。2022年末,時任中植集團總裁顏茂昆在闡述中植戰略時稱:通過不斷併購重組,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實現市值的飛躍提升。

併購重組提升市值曾是中植系的經典打法,並一度通過此模式大賺上千億。然而隨著監管修復漏洞,加之市場環境變化,借錢借成股東、炒股炒成大股東在中植身上頻頻發生。

張力也稱,資本市場行情好時,中植持股的上市公司市值一天就能漲上十億元。然而事與願違,資本市場持續低位徘徊,使得中植持股帳面浮虧嚴重。

眼花繚亂的行業布局下,中植持有的多家上市公司市值在15億元-30億元之間,業績堪憂,有3家已經退市,還有3家被ST遊走在退市邊緣,多家公司的股權已被中植質押給金融機構融資。

作者統計,截至8月4日收盤,中植持股的上述20家上市公司市值合計僅73億元。今年以來,中植不斷將手中的部分上市股權轉讓變現,包括准油股份、康盛股份和宇順電子,轉讓款合計14.23億元。

上述公告還顯示,中植持有中融信託、中融基金、恆邦財險、橫琴人壽等金融牌照。


今年2月8日,國聯證券披露擬收購中融基金股權,最終國聯證券購得中融基金75.5%股權。從該筆交易中,中融信託獲得15.04億元,上海融晟獲得7.52億元,中植系合計約得22.56億元。8月1日,中融基金更名為國聯基金,正式易主。

在金融市場人士看來,公募基金產品發行嚴格,較難為中植的資本運作輸送彈藥。此外中融基金在100多家公募基金中排名第46位,難言領先,在當下變現也在情理之中。

相較於中植龐大的負債規模,這些資金都只是杯水車薪。

在資產端,中植還有能源資源板塊。公司稱,在內蒙古、山西、貴州、雲南等省(區),已探明煤炭資源儲量45億噸,涉及採礦權、探礦權30多宗,金屬和非金屬礦床潛在價值1200多億元。公司還有獨角獸培育平台,包括充電樁營運商萬城萬充、八匹馬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但這些資產變現價值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有資深金融市場人士分析,中植在多年的營運中,可能大量的資金涉嫌自融,但處置資產需要時間。此外還有常年積累下來的壞帳、內部貪腐和投資損失等,積重難返。此外,或還有部分資金流向了低評級的政府融資平台和小型開發商。回籠資金難言樂觀。

旋轉門關閉,新帥難領老臣

解直錕原本已淡出中植的管理,但中植系接連踩雷,解直錕又重回台前。

張力告訴作者,解直錕回歸後的一大動作就是設立八大首席,另一大動作便是主導中植布局實業投資。

八大首席均是政界或金融監管部門資深人士,各自分管相應的職能中心和業務辦公室。如首席合規官劉輔華是原中國證監會法律部副主任,首席經濟學家王允貴是原國家外匯管理局綜合司司長兼新聞發言人,首席財富官武建華是原中國證監會機構部律師、法律部調研員處長。

解直錕去世後,中植集團的一大動作是將旗下北京恆天明澤基金銷售有限公司等四家獨立基金銷售公司整合為北京中植基金銷售有限公司,稱目的是做大做強中植基金。不過,中植集團信息顯示,該整合過程從2020年10月便開始啟動,意味著仍是解直錕主導的改革。

解直錕離世後,侄子劉洋接過重任。劉洋今年48歲,自2001年就進入中植集團,歷任集團副總裁和執行長,此後還長期擔任中融信託董事長。解直錕的直系親屬如妻子毛阿敏、子女等則淡出中植。


前中融信託人士稱,中植系內部頗有些「聯邦制」的感覺,各板塊負責人的權限都很大。協調處理各負責人的關係頗為考驗。

張力表示,解直錕的人脈資源積澱深厚,對集團內的人事關係最熟悉也最善協調。「但凡換個人,都很難處理好。」他還表示,中植的問題複雜,許多問題仰仗解直錕調解,很擔心人走茶涼。

八大首席因解直錕感召而來。曾任中植首席風控官、後出任中植集團總裁的顏茂昆曾表示,自己毫不猶豫選擇中植,很大原因是出於對解直錕的欣賞和欽佩。此前顏茂昆在最高法院工作25年,曾任最高法審判監督庭庭長、審判員職務。

中植集團信息顯示,劉洋主持集團全面工作後,對組織架構進行新的調整,成立集團執行委員會作為最高決策機構,執委會增加了集團主要資產端公司的負責人。2022年11月,中植成立戰略改革與發展委員會,將集團旗下四家財富管理公司董事長納入委員會,進一步加強對資產、財務和人員的集中統一管理。

《時代周報》今年6月報導,八大首席已有三位離開中植集團,分別是首席經濟學家王允貴、首席人力官王鈺和首席合規官劉輔華。「三人都深得解直錕信任,經驗豐富,是集團老將。」而中植相關人士稱,原來就沒有首席制的說法。小組制要比單人負責更為穩定。成立全面依法治企領導小組目的之一是(增強)合規性,把公司所有資源都協調在一起。

後解直錕時代,顏茂昆成為輔佐劉洋的中植二把手。

在2022年末恆天家辦的年會上,時任中植集團總裁顏茂昆提到,中植面臨創始人離世、疫情影響及房地產下行的影響。他稱,金融支持房地產16條等政策措施對信託公司的房地產業務,對集團各資產管理公司的房地產業務來說都是利多信號,有助於存量房地產信託項目的穩健運行和風險化解處置。

顏茂昆還提到,在公司投資方面,要建立投資終身負責制和責任倒查機制,防止內外勾結,利益輸送。

7個多月後,中植風險暴露。百度百科信息顯示,顏茂昆已離職,該信息由其「本人」於7月7日編輯完成。

房地產業則仍未回暖。天眼查信息顯示,中融信託成為多個地產項目的全資「房東」。其先後踩雷融創、陽光城、世茂等多家地產公司,產品兌付延期。

朱迪等投資者更關心的是,一旦進入重組處置環節,中植帳面的資產價值還剩多少?還有多少投資款能拿回?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騰訊新聞《稜鏡》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811/1939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