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習近平對台無武統時間表」 軍事評論員亓樂義:美台戰略協作應持續(圖)

副總統賴清德出訪友邦巴拉圭並在台北時間13日上午抵境美國紐約,中國外交部及國台辦都出聲批評賴清德是「麻煩製造者」。不過長期關注兩岸和印太軍事安全事務的軍事評論員亓樂義就分析,「中國在今後相當一段時期內全面武統台灣的概率很低」。而要防止習近平不理性地蠻幹,「美台之間的戰略協作與軍事合作只有強化深化下去,才能使戰爭風險降到最低。」

副總統賴清德出訪友邦巴拉圭並在台北時間13日上午抵境美國紐約, 中共外交部及國台辦都出聲批評賴清德是「麻煩製造者」。不過長期關注兩岸和印太軍事安全事務的軍事評論員亓樂義就分析,「中國在今後相當一段時期內全面武統台灣的概率很低」。而要防止習近平不理性地蠻幹,「美台之間的戰略協作與軍事合作只有強化深化下去,才能使戰爭風險降到最低。」

▲ 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總統蔡英文、副總統賴清德(資料圖/總統府提供)

亓樂義表示,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報告中,闡述兩岸統一與民族復興形成辯證關係,緊密關聯,相互促進。民族復興的實現路徑和戰略步驟分兩個階段安排,第一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階段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前者為鋪墊、後者為實現。「兩岸統一應該設在第二階段。」

亓樂義指出,在第一階段出現2027年實現建軍百年奮鬥目標的要求,被外界視為對台動武完成統一的時間表。「然而,在中共中央軍委公布的文件和習近平的講話中,找不到武統台灣時間表的說法。」

亓樂義認為,從實現建軍百年奮鬥目標的路徑、根本指向與4個主要標誌來看,2027年更像是解放軍為達成2035年軍事現代化目標前的一個承上啟下、有序銜接的關鍵節點,以及驗收軍改成效的管制時間,以國防和軍隊成功轉型,作為建軍百年獻禮,而非求戰,更不會因武統問題與美國正面衝突。

亓樂義進一步說明,2019年1月習近平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發表講話,首次提出探索「兩制」台灣方案,顯示習近平以自己的方式向統一跨出標誌性的一步。尤其是習近平說「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實現統一的最佳方式。兩岸制度不同,不是統一的障礙,更不是分裂的藉口。亓樂義指出,這正是兩岸之間本質上的區別,台灣不可能接受。

亓樂義說,眼看美台關係層層突破,一中原則被逐步掏空。2022年8月北京發表新版對台白皮書,大幅收緊兩岸談判內容,不提平等談判,改為兩岸民主協商,共議統一;也不提台灣可以在一國兩制的模式下維持自己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更不提台灣可以保留自己的軍隊、大陸不會派軍隊和行政人員駐台等原有的對台政策,把台灣完全降為地方層級。

亓樂義提到,在此同時,解放軍發動大規模圍台軍演作為策應。可看出「中國對台政策全面收緊,軍事上進入全面壓縮台灣防衛縱深的階段。但是民間交流重新放寬,呈現政治收緊、軍事壓縮、交流放寬的局面。」他表示,白皮書沒有急於武統的論述,反而自信認為,隨著大陸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持續提升,必將有力推動統一進程。

由上所述,亓樂義強調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期,解放軍在台海的常態化演訓,用以遏止所謂「台獨」勢力擴大,且防止美台關係升級變質,爭取一中原則重返正軌為主要考量。從最近兩次具有針對性的圍台軍演來說,就是在為今後解放軍對台形成一體化聯合作戰模式打下基礎,也為封控台海、拒止美國介入營造有利的戰略態勢。對台軍事行動的本質是「懾戰」,並非武統。

亓樂義認為,要防止習近平不理性地蠻幹,或誤判形勢而心存僥倖,「美台之間的戰略協作與軍事合作只有強化深化下去,才能使戰爭風險降到最低。」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三立新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814/1940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