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北京無力止血!中國翻天覆地巨變要來?掌控戰略物資 中共悄悄下令…

風雨欲來!兩則消息傳來中國遭遇「股匯雙殺」美媒:中國或開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中植系」爆雷恐引爆金融危機,中共急了!啟動專項小組 萬物噌噌噌齊漲,住北京真不容易 惠譽:中國東北糧倉遭洪水全球米價或再漲 內貿無貨可運大批貨船被迫拋錨,官方逼船東成立黨支部 「世界工廠」褪色!東莞上半年GDP成長率全中國倒數第2

風雨欲來!兩則消息傳來中國遭遇「股匯雙殺」,美媒:中國或開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最近中國房地產企業雷聲不絕於耳,恆大、桂園、富力接踵而來,現在連央企遠洋集團也出現債務違約,中植系更是讓中共急了,啟動債務專項小組。

中植系的爆雷再次完美驗證了一句江湖傳言:普通人死於P2P,中產死於理財,富豪死於信託!

旅美經濟學家秦偉平認為,中國實際上已經爆發金融危機。

還有網友認為,中國式次貸危機已經開始。無論從債務連環爆雷,鏈式反應,還是從社融腳踝斬,居民貸款急劇下降,CPI/PPI通縮,都已經交叉驗證。大趨勢已經被證明,無可辯駁。

中國「世界工廠」褪色!東莞上半年GDP成長率全中國倒數第2。

中國整體上進入通縮,不過日常生活品價格卻不斷升高。評級機構惠譽指出,中國東北糧倉遭洪水,正推高全球米價。

風雨欲來!兩則消息傳來中國遭遇「股匯雙殺」美媒:中國或開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周一(8月14日),中國相關股指大幅下挫,人民幣匯率跌至今年的最低點,反映了從房地產領域蔓延到金融領域的日益增長的焦慮。

摩根大通敲響了警鐘,突顯出債務纏身的開發商及其非銀行利益相關者面臨的流動性壓力加劇,加劇了這種低迷。

有評論稱,房地產問題可能正在波及整個中國金融體系,並有可能產生更廣泛的溢出效應,至少在短期內是這樣。

碧桂園周日在提交給證券交易所的文件中宣布,暫停該公司11隻公司債券的交易,這進一步加劇了人們對這家中國最大房地產巨頭健康狀況的擔憂。

碧桂園股價周一下跌18.4%,延續了該股的跌勢。該股本月已累計下跌約50%。這一暴跌給香港恒生指數帶來了壓力,該指數下跌1.6%,並影響了整個亞洲市場的人氣。其他中國地產股也大幅下挫,恒生地產指數下跌2.4%,上周晚些時候發布盈利預警的中國金茂控股下跌4.1%。

納斯達克金龍中國指數一度下跌將近2.37%,刷新7月24日以來盤中低點至6923.48點。截至發稿,跌1.22%,報7005點。成分股中逸仙電商跌7.9%,比特數字跌6.1%,蔚來汽車跌超5.1%,小牛電動、陸控、天境生物、嘉楠科技至少跌超4.0%,理想汽車、晶科能源、達達、悅刻電子菸至多跌約4.0%,阿里巴巴、老虎證券至多跌超2.5%。

摩根史坦利分析師在同樣於周日發給客戶的一份報告中,將碧桂園股票從持股或中性下調至減持,並將其目標股價從2.40港元下調69%至0.75港元。

Gimme Credit分析師Cedric Rimaud周一在一份報告中告訴客戶:「不僅碧桂園的合同銷售在直線下降,整個國家也是如此。」他說,這是一個「全行業現象」。他指出,中國國家統計局報告稱,6月份全國房地產銷售下降28%,這種螺旋式下降威脅到整個經濟。

《巴倫周刊》稱,有進一步跡象表明,房地產問題可能正在波及整個中國金融體系,並有可能產生更廣泛的溢出效應,至少在短期內是這樣。

《巴倫周刊》稱,有進一步跡象表明,房地產問題可能正在波及整個中國金融體系,並有可能產生更廣泛的溢出效應,至少在短期內是這樣。

香港《南華早報》援引提交給上海證交所的文件稱,兩家中國公司表示,它們未能收到中融國際信託的到期款項。中融是中植企業集團的子公司,中植企業集團是中國最大的私人財富管理公司之一,也是一家龐大的金融集團,對房地產集團是一個有影響力的債權人。

《巴倫周刊》表示,中植的情況是一個令人信服的證據,表明中國的房地產危機已經超出了高樓大廈的範圍,在刺激措施幾乎沒有起到止血作用的情況下,有可能波及到中國不透明的金融體系的核心。

《巴倫周刊》指出,碧桂園的困境突顯出,中國可能開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除了房地產行業,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似乎還面臨著消費放緩、通貨緊縮和初現端倪的人口危機等深刻的經濟挑戰。刺激措施能在多大程度上減輕對房地產行業以及中國金融體系中相關實體的影響,甚至對科技巨頭阿里巴巴等中國企業巨頭的影響,還有待觀察。

離岸人民幣周一一度下跌0.5%,至1美元兌7.2927元人民幣。今年以來,人民幣已下跌約5%,在亞洲貨幣中表現僅好於日元。

傑富瑞(Jefferies)外匯策略師Brad Bechtel表示:「中國人民銀行一直在瘋狂地試圖控制通脹。」「他們所做的不是阻止它,而是減緩它,也許這就是他們所關心的。」

他說,如果沒有這些努力,離岸匯率可能會低於7.400,甚至7.500。

中國股市周一也出現下跌,滬深300指數跌幅高達1.8%,抹去了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發出促增長基調後的大部分漲幅。由於投資者尋求將債券作為避風港,債券價格上漲。中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下降1個基點,至2.62%,逼近今年低點2.59%。

「中植系」爆雷恐引爆金融危機,中共急了!啟動專項小組

管理著1兆人民幣(約4.46兆台幣)資金的中國金融巨頭中植系,其最核心金融投資平台中融信託,相當於逾1.5兆台幣的信託產品停兌,被形容為中國版「雷曼風暴」要來了。

據風財訊報導,爆料指出,中融信託全部產品(含資金池)停止發售募集,中融信託資金池已空,透過中植旗下4大財富公司恆天財富、新湖財富、大唐財富、高晟財富購買的中融信託產品,全部暫停兌付。

中融信託近年來接連踩恆大集團、佳兆業、融創、陽光城、藍光集團、泰禾集團、世茂集團、華夏幸福、海倫堡、名門地產、東亞地產、鄭和發展、北大資源、青海國投、皇庭國際等,至少15家地產相關企業的大雷。

中融信託由於本身巨大的企業關聯網絡,此次兌付危機還對8家上市公司或造成直接影響,涉及金額超4.1億人民幣。

彭博和陸媒都報導,中融信託爆雷危機已經引起中國監管部門重視,並啟動專項風險化解小組。彭博指這顯示中共當局擔心危機擴散。

萬物噌噌噌齊漲,住北京真不容易

北京工作逾10年的金小姐發現,自己的住處距離公司約2.2公里,直到疫情期間,用滴滴搭計程車大約12至14元,但是疫情解封後,叫車費用悄悄調漲,現在動輒就超過20元,有時碰到上下班尖峰時刻多等幾個紅綠燈,車資甚至超過30元。

金小姐住處附近走路5分鐘,原本有一家營業了16年的沃爾瑪美式賣場,今年3月吹起熄燈號,取而代之的,是阿里巴巴旗下、在北京開出第2家分店的盒馬X會員店,一年的會費要258元。

不僅沃爾瑪收攤,少了一個逛街的好去處,就連曾經的商超巨頭家樂福,今年4月時北京還有15家分店,迄今也僅剩雙井店和四元橋店等2家門市。

住在北京的小琪說,北京的物價向來不便宜,以前沃爾瑪還在的時候,她會趁逛街時,順手買幾盒沃爾瑪自有品牌的牛奶,1升只要8.5元;或是有些國外進口的平價牛奶,美團上經常有買一贈一促銷,平均一盒只要8元,「疫情後,價格都上漲、優惠都消失,回不去了!」

惠譽:中國東北糧倉遭洪水全球米價或再漲

《CNBC》報導,中國是世界最大的稻米生產國,占全球產量約35%,而身為中國糧倉的東北地區如:內蒙古、吉林和黑龍江等更是深受暴雨之苦,惠譽指出,雖然目前尚不清楚農作物損害程度,不過今年收成量勢必將會降低,進一步推高中國國內的糧食價格與下半年的稻米進口量,而隨著中國進口稻米的需求增加,全球稻米價格很可能因此被推升。

此前印度政府已禁止部分稻米出口,泰國也因缺水而呼籲農民減少種植水稻,這次又因中國東北洪災影響稻米收成,恐為全球稻米市場增添更多壓力,根據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統計,目前全球所有稻米價格指數,已飆升至近12年來最高水平。

內貿無貨可運大批貨船被迫拋錨,官方逼船東成立黨支部

日,有浙江的海運船主發布海事圖,顯示包括浙江、福建、上海在內的中國各港口,內貿貨運持續陷入低迷,並已導致大批貨船被迫拋錨停運。另據一位船主在社交網站透露,迄今為止,福建寧德已拋了大約100多條船,浙江象山港周邊大約拋了60來條。此外,舟山附近的避風港灣至少也有100多條船已經下錨。並且船東們為了減少開支,將幾條船靠在一起,僅雇兩個人看護船以節省費用。

一位要求匿名的資深船東告訴自由亞洲電台記者,這些已下錨的船,幾乎都是超過100米的大船。他透露,3年來,因內貿不給力,此前已有大約30%的內貿船投入了巨資升級成了可以跑國際海運的外貿船,並且還有大批的內貿船,被印尼人買去。但即便是這樣,目前剩下的內貿船也無貨可運。

圖:隨機查驗錨定船舶的細節顯示都不是小船。

這名資深船東表示,儘管官方數據也反映出同比數值大幅下滑,但該數字被縮水,真實情況其實更為嚴峻。當局無力挽回頹勢,反而正在大力推進在私營機構成立黨支部,甚至要求將黨支部覆蓋到所有外企,這種做法在民間深惡痛絕,但沒人敢發聲公開反對。

資深財經人士朱永指出,中共官方現正加大對所有領域的控制力度,特別是對船舶這種戰備甚至是戰略物資的直接掌控。

朱先生說:幾年前就談過這個事情嘛。如果是私營的船東也要成立黨組織,它這是加強對戰備資源的控制,這不是一個好事情。

「世界工廠」褪色!東莞上半年GDP成長率全中國倒數第2

廣東省東莞市曾經是「世界工廠」,製造業冠絕全球。然而,受到產業鏈外移、手機產量萎縮及外貿減少的影響,今年上半年GDP增長率只有1.5%,淪為全省經濟最差的城市,也是全國倒數第二名,「世界工廠」的招牌已被打破。

以往全球每4部智慧型手機,就有1部是東莞製造;世界上每5部電腦,就有1部是在東莞製造;每5件羊毛衫,就有1件是在東莞生產。從東莞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來看,近幾年東莞的主要產業下降趨勢非常明顯。以手機為例,東莞2019年的產量達到4.06億部,去年已下滑至只有1.97億部。

在外貿出口部分,今年上半年東莞市外貿進出口金額為6,186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1.3%。當中,電腦、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等下降4.9%,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下降7.4%。

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導

責任編輯: 吳莉亞  來源: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816/1941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