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狂人」孫正義,最近又有大動作。
投資家網獲悉,軟銀旗下半導體巨頭ARM已正式向美國證監會遞交IPO申請,預計最早今年秋天在納斯達克上市,巴克萊、高盛、摩根大通、瑞穗、美銀、花旗等均位列承銷商陣營。
據透露,軟銀和孫正義希望ARM通過本次IPO募資上百億美元,他們給ARM的目標估值為46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600億元,或將成為晶片行業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IPO,也可能是全球2023年最大體量的IPO。
一
公開資料顯示,ARM成立於1990年,是一家源於英國的半導體智慧財產權(IP)提供商。
在招股書中,ARM將自身定位為CPU行業的領導者,主要業務為設計、開發和授權高性能、低成本、高能效的CPU產品和相關技術,這也是ARM的安身立命之本。
數據顯示,自成立以來,ARM的晶片出貨量累計超過2500億顆,僅在截至2023年3月31日的2023財年,ARM的晶片出貨量就超過305億顆,較2016財年的出貨量增長約70%。
ARM的晶片,運行著世界上絕大多數的軟體,小到智能手錶、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和個人電腦,大到無人機、工業機器人、數據中心和網絡設備、車輛作業系統和應用程式等等。
據悉,有超過260家公司報告稱,他們在上一財年中發貨了基於ARM的晶片,其中不乏亞馬遜、谷歌母公司Alphabet、AMD、英特爾、英偉達、高通、三星電子等全球科技巨頭。
ARM在招股書中表示,全球超99%的智慧型手機均使用ARM架構晶片,產品覆蓋全球約70%人口。由此可見,無論是在網際網路科技還是晶片行業,ARM都是絕對龍頭。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自身不負責生產,沒有任何重資產投入,產品使用周期又長、可以不斷復用,ARM的毛利率高達96%,稱得上是「一本萬利」。
此外,因為占據了網際網路科技的上游地位,ARM幾乎不會受到單一行業的周期性變化影響。換句話說,不管行業如何風雲變幻,ARM都能穩坐釣魚台,輕輕鬆鬆賺錢。
據招股書披露,2021財年至2023財年,ARM的年收入分別為20.27億美元、27.03億美元、26.79億美元;淨利潤則分別為3.88億美元、5.49億美元、5.24億美元。
不過,受全球消費電子市場不景氣的影響,尤其是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下滑的影響,ARM的營收和淨利在2023財年出現下滑,並且這種下滑趨勢仍在持續。
截至6月30日的最新季度財報顯示,ARM收入同比下滑2.5%至6.75億美元,淨利潤也從上一財年的2.25億美元降至1.05億美元,同比下滑過半。
從全球布局來看,中國市場是ARM的重中之重。在報告期內,來自中國的營收分別約占ARM總營收的25%、18%、20%,比例不可謂不高。
眾所周知,中國擁有全球最多的智慧型手機用戶。在過去十年間,中國一直是半導體行業收入和增長的重要來源,格外倚重智慧型手機業務的ARM自然也不例外。
ARM在招股書坦言,如若未能保持來自中國的收入、進入中國新的和現有的市場或在中國獲得新業務領域的吸引力,或ARM在中國的競爭中失去市場份額,可能會對其經營業績和競爭地位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二
追溯ARM的開端,還要回到上個世紀。
1978年,奧地利物理學博士赫爾曼·豪瑟與英國工程師克里斯·庫里因志趣相投,在英國劍橋創辦了一家CPU公司Acorn,推出了第一代廉價個人電腦Acorn Atom,從此打開了家庭市場。
後因產品疊代需要,Acorn開始自主研發晶片,將其命名為Acorn RISC Machine,這也是ARM名字的由來。1990年,Acorn正式成立ARM公司,以IP授權模式作為公司盈利的主要來源。
ARM成立之初,正值全球行動通信設備崛起之際,諾基亞6110是首款應用ARM處理器的全球行動通信系統手機,並在面世後取得了巨大成功,ARM也藉此站穩了腳跟。
此後,ARM連續推出ARM7等系列晶片,授權企業超過160家,經營規模日益壯大。1998年4月,ARM成功在英國倫敦證交所和美國納斯達克同時上市,迎來了歷史上的高光時刻。
時間來到2007年,劃時代的第一代iPhone誕生,並且使用了ARM公司設計的晶片,ARM因此名聲大噪,還吸引來谷歌、微軟等知名客戶,自此奠定了在晶片行業的江湖地位。
2016年,「投資狂人」孫正義相中了ARM這個優質標的,秉承一貫以來「快、准、狠」的投資風格,孫正義大手一揮便將ARM收入囊中。
經過快速談判,孫正義以320億美元的價格,100%收購了ARM,並將其私有化。這個價格比ARM當時的市值高出43%,外界將孫正義此舉稱為「絕命豪賭」。
為了湊齊這筆費用,孫正義頗費了一番功夫,他賣掉了阿里巴巴和遊戲公司Supercell的股份籌集了140億美元,軟銀還因此欠下了不少債務。
孫正義表示:「事實上,我並不想出售Supercell,也不想賣阿里巴巴股票,但我必須這麼做,因為ARM對我長期的策略太重要了。」
對於收購ARM,孫正義堅信這是一筆好生意,將其視為「第二個阿里巴巴」。孫正義直言:「我是英國退歐後首批對英國進行大賭注的人之一,我將把ARM交易視為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交易。」
可惜好景不長,為填補其他投資帶來的巨額虧損,孫正義一度籌劃出售ARM。2020年4月,深陷虧損泥潭的軟銀,不得不將ARM擺上了貨架,以尋求緩解財務壓力。
彼時,孫正義邀請高盛敲定買方,並希望買方能為這項業務支付約400億英鎊(520億美元),超過2016年支付的240億英鎊(320億美元)。
隨後,高盛曾與蘋果公司接觸,但蘋果決定不收購。於是,高盛又試圖成立一個由高通、三星和英偉達組成的財團來收購ARM,但最終只剩下英偉達還留在談判桌上。
之後,軟銀與英偉達之間陷入拉鋸戰,經過多輪談判,雙方終於在同年9月達成協議,確定將以現金加股票的方式完成收購。
如果一切順利,孫正義將會收到一筆來自英偉達的660億美元巨款,這不僅是軟銀史上最大規模的資產出售,也將是全球晶片行業史上規模最大的收購案之一。
但現實總是充滿了戲劇性的變化。因各方監管機構均未能批准,英偉達放棄了對ARM的收購。這對於急於套現求生的軟銀而言,無疑是個不小的打擊。
此後,軟銀開始尋求推動ARM重啟IPO。孫正義預測,ARM的價值大概相當於谷歌、亞馬遜、Meta、蘋果這四大巨頭的水平,揚言「ARM上市將是晶片業史上最重要的IPO。」
三
不過,相比ARM重啟IPO,孫正義的人生更具有傳奇色彩。
公開資料顯示,孫正義1957年出生於日本,1978年畢業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1981年創建軟銀,一手打造了大名鼎鼎的軟銀投資帝國。
上世紀90年代,伴隨網際網路浪潮興起,孫正義開始大展身手,在全球範圍屢屢出手。在接下來的十多年間,軟銀在全球投資了數百家企業,其中包括雅虎、盛大、阿里巴巴等。
而孫正義投資生涯中最出彩的一筆,無疑是投中了阿里巴巴。據悉,孫正義早期投資阿里巴巴的2000萬美元,為其帶來了超2000倍的收益,成為全球投資史上教科書式的經典案例。
如此驚人的戰績,不僅讓孫正義名利雙收,在全球投資圈直接「封神」,也為其日後的大手筆投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投資圈內人盡皆知,孫正義的投資方法極具攻擊性,出手堪稱「快、准、狠」,對意向標的志在必得。而連續的大手筆投資,也讓軟銀成為重塑全球投資行業格局的關鍵角色。
近年來,抱著「寧可投錯,不能錯過」的心態,孫正義在全球市場瘋狂掃貨,幾乎重倉了所有網際網路獨角獸企業。孫正義的目標,是投出「下一個阿里巴巴」。
無奈天不遂人願,孫正義至今沒能等來「下一個阿里巴巴」,反而因為不計後果的重倉押注,為軟銀埋下了一顆大雷,自身也背上了巨額債務。
最近幾年,關於軟銀和孫正義的新聞,不是虧損,就是更大的虧損。在熱衷的投資事業上,孫正義屢屢碰壁,日子過得如履薄冰。
數據顯示,2019年財年至2022財年期間,軟銀僅在2020財年實現盈利4.99萬億日元。2019財年、2021財年和2022財年,軟銀分別錄得淨虧損9615.76億日元、1.71萬億日元、9701.4億日元,成為投資行業的反面教材。
其中,聯合辦公空間WeWork被外界視為孫正義投資生涯中的最大敗筆。昔日估值高達470億美元的WeWork,如今市值已跌破3億美元。
據悉,孫正義對WeWork寄予厚望,他曾向WeWork多次注資,投資總額超百億美元,如今卻只剩下一個零頭,這筆投資堪稱「血虧」。
2022年11月,在軟銀的財季報告會上,因自覺無顏面對股東,65歲的孫正義宣布,以後不再出席軟銀財報會議,並將軟銀的日常管理工作移交給CFO後藤芳光等管理層。
孫正義坦言:「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無論是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我們所做的幾乎所有投資都沒有好的表現。上市公司和未上市公司接近全軍覆沒,願景基金也受到重大打擊。」
因軟銀的巨額虧損,孫正義向投資者道歉,稱「我為自己過去貪圖暴利而感到羞愧。我們太自信,太好高騖遠」。接下來,孫正義將告別軟銀,退出風投,全力參與晶片創業。
令人意外的是,在半年之後的軟銀股東大會上,孫正義再度復出。他直言,人工智慧革命和今後的AI投資令他興奮至極,暫時不想退休,同時宣布軟銀的投資策略將轉守為攻。
推動孫正義復出的直接原因是狂熱的AI市場,典型代表是GPU霸主英偉達。今年以來,乘著AI東風,英偉達的營收、利潤、股價紛紛上漲,成為全球科技圈的「當紅炸子雞」。
以股價為例,英偉達股價在今年飆漲超200%,市值暴增近8000億美元,最新市值高達1.14萬億美元,穩坐全球市值最高半導體公司寶座。
值得注意的是,軟銀曾在2017年5月斥資約40億美元入股英偉達,並以4.9%的持股比例成為其第四大股東,當時英偉達的股價在30美元上方徘徊。
但在2019年1月,軟銀出清了其所持有的英偉達全部股份,與本次股價暴漲行情失之交臂。眼睜睜看著AI熱風席捲全球,孫正義將全部希望放到了ARM身上。
在多個公開場合,孫正義為ARM積極站台。對於在全球投資市場摸爬滾打大半生的孫正義而言,推動ARM上市相當於其投資生涯的背水一戰。孫正義是輸是贏?答案即將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