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5日,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開幕式。(美聯社照片/Ng Hanguan)
中共國家安全部近日在其微信公眾號頻頻評價外交事務,甚至對中共領導人習近平是否應該出席11月在美國舊金山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峰會發表意見。分析人士認為,國安部之所以敢站到外交的前台,是因為習近平對於安全問題到了「著魔」的地步,把國家安全放到了外交的中心位置。他們還說,習近平內閣的兩位重要成員前外長秦剛和國防部長被解職都跟習近平對安全問題的執著有關。
國安部指點外交越界了?
2023年7月31日,中共國家安全部開通微信公眾號,正式入駐中國幾乎所有網民都在使用的社交媒體。該公眾號的簡介是:國家安全是民族復興的根基。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9月3日,該微信號發表一篇名為「新瓶裝舊酒:美國對華戰略『新兩手』實際還是『老兩手』」的文章,通篇點評美中關係。文章稱美國的「競爭+管控競爭」的「新兩手」表面上代替了「接觸+遏制」的「舊兩手」,但是沒有本質區別,註定要失敗。文章結尾說:「中國絕不會因為美國的幾句漂亮話放鬆警惕,中國只會「愈戰愈勇,更加自立自強」,要真正實現『從峇里島到舊金山』,美國需要拿出足夠的誠意。」
文中提到峇里島和舊金山,是指2022年11月習近平在印度尼西亞峇里島二十國集團(G20)峰會上和美國總統喬·拜登(Joe Biden)舉行的會晤,以及今年11月,習近平和拜登可能在美國舊金山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的再次會晤。
目前還不清楚,國安部的這篇「檄文」是否會影響到習近平和拜登在舊金山的會晤。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傑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9月16日至17日在馬爾他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外交部長王毅舉行會談。有報導說,兩人的會談可能為拜登和習近平今年晚些時候的會晤奠定基礎。
不過,國安部對中國外交指手畫腳的文章後來被中國國內各大媒體轉發,也引起關注美中關係學者的注意。人民大學國際關係教授時殷弘對《紐約時報》說,這篇微信文章極不尋常。他說國安部「不負責外交」,因此沒權力就中美關係發表看法。
位於華盛頓的人權組織「公民力量」創辦人楊建利認為,一般有涉外業務的機構比如商務部,有時候的確會對外交上的事務做一些評論,這是正常現象。「但是一個涉外機構,如果他不是主管外交政策的,他對兩國元首,尤其是中美,這兩個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關係的兩國元首見不見面,開出條件,指明方向,這就很不尋常,顯然是越界。」
楊建利告訴美國之音,這還有另外一個不尋常之處。「在習的政治之下,大家都知道,誰都不敢輕舉妄動。因為你有外交的管外交,我不說話是不會犯錯的。說話可能就會犯錯。所以一般來講這些部長、官員的選擇是不亂說亂動。那顯然陳一新掌管的國安部在這裡高調的亂說亂動了,這就更加不尋常。」
截至目前為止,國安部微信公眾號一共發布40篇文章,其中14篇為原創文章,內容大都和反間諜有關,比如7月31日的首篇文章「反間防諜需要全社會動員」、8月1日的「依法懲治間諜行為與尊重保障人權並重」、以及關於新生效的《反間諜法》的問答,包括幾篇細節甚少的破獲間諜案的案例。此外,原創文章有幾篇是批評美國和日本,比如「美國『國家安全』的本質,就這六個字」、「起底美國新發布的《國家情報戰略》『四種危險思維』」、「從強推核污染水排海看日本『國家安全觀』」,等等。
情報系統是否才是「管事兒的」?
位於美國的中國民主黨全國委員會執行長陳闖創律師在9月8日參加美國之音《時事大家談》欄目時表示,中共國家安全部一直都在外交事務中發揮作用,只不過這次在陳一新就任新部長後,國安部通過微信公眾號發表一些重磅文章站到了前台。
他說:「在(美國前總統)川普時期,中美當時的(正式)交流是很少的。但是國安部下面的這些智庫這些學者,又有官的名義,又有民的名義,和美國進行溝通其實是常見的。比方說和川普的智囊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中共這邊有袁鵬那些所謂中國的鷹派。在現實操作中,國安部這些智庫、學者,一直都有給習近平提供外交方面的建言,他們對於習的判斷也是有很大影響的。」
陳闖創補充說,習近平把經濟的發展都歸結到要安全的發展,把外交方面歸結為安全的外交也就毫不意外。「很多人都知道,俄羅斯在處理外交事務的時候,外交部長其實並不是最重要的,情報系統才是。所以俄羅斯一定要求美國CIA局長訪俄來溝通外交問題。就像前不久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華之前,其實美國第一位內閣級的官員是CIA的局長,他5月秘密訪華。當時大家都很奇怪這個人去中國幹什麼。可見習近平大概也是有普京式的思維,所以他把CIA局長招到北京來談中美如何恢復接觸。」
美國中情局(CIA)局長威廉·伯恩斯(Bill Burns)於今年5月秘密訪華。據報導,伯恩斯在中國期間與中國的安全官員進行了會談。伯恩斯還曾於2021年前往莫斯科,試圖就阻止俄羅斯進攻烏克蘭進行斡旋。
陳闖創說:「我想事後過了3個月,中國的安全部就跳出來為習近平代言,為習近平訪美開出條件這就不奇怪了。重點還是習近平歇斯底里的把安全放在第一位。這就是所有奇怪的事情為什麼發生,包括秦剛為什麼消失,都和習近平這一套思維有關係。」
楊建利認為,如果說中共外交由國安部主導,未免言過其實。「國家安全成為中國外交的一個重心,這是一個新的現象。但是完全由國安部主導可能性不大,習近平的個人因素也非常重要。因為我們知道,一個國家領導人,如果他權力過於集中,而且認為自己是偉大領袖,大搞個人崇拜,這就給了他很多政治上的空間,不尊重體制。」
他還說:「在不尊重體制的情況下,可能部門之間的界線就會打破,尤其他覺得需要用一個部門去衝擊另外一個部門,用自己的一個親信去限制另外一個親信的時候。『文革』時期出現了很多這樣的現象,黨委都不存在了,中國的最高機構是中央文革,這都是反體制的。但是他發生在毛和習這種領導人的統治之下,所以也可以從這個角度去理解現在的現象。」
習近平對安全問題「著魔」導致內閣成員相繼消失
習近平對安全的執著已經影響到他的內閣成員的安全。中共外交部長秦剛的失蹤大案尚未落下帷幕,國防部長李尚福的消失又掀起新一輪狂熱議論。9月15日,英國《金融時報》發表一篇報導,題為「美國政府認為,中共國防部長李尚福被北京當局調查」,稱「這是北京軍事和外交政策精英階層出現動盪的最新跡象」。
楊建利用「著魔」一詞來形容習近平對於安全問題的極度重視。「習近平給自己的親信陳一新,在國安部有一個對於外交進行介入的使命。而這個使命我們想來也不覺得太奇怪,因為我們都知道,尤其是海外的評論非常多,說習近平著魔於安全思維。他也明白中國的經濟非常重要,中國經濟出現了這樣那樣的問題,而經濟的表現長期以來是中共在執政正當性最主要的來源。但是他太著魔於安全思維,所以他很多政策嚴重影響了經濟的發展,而且還要往更嚴重的程度上發展。」
據《紐約時報》報報導,在2011年與當時的美國總統歐巴馬和副總統拜登的私下交談中,習近平曾表示,中國是「顏色革命」的對象。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負責中國事務的何瑞恩(Ryan Hass)說,後來習近平訪問白宮時一直在談「顏色革命」:「對他來說,那顯然是占據首要地位的問題。」
2022年9月,在烏茲別克斯坦舉行的上合組織國家元首理事會上,習近平發表講話,號召上合組織各國加大相互支持。他說:「要防範外部勢力策動『顏色革命』,共同反對以任何藉口干涉別國內政,把本國前途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楊建利分析,在目前內外交困的大環境下,習近平可能把外交政策轉攻為守。「國際上,美國試圖和中國周邊國家建立更緊密的聯繫,比如日本、韓國、印度、越南,菲律賓、蒙古,甚至澳大利亞,來阻止中國的擴張。而中國和一些東南亞國家的關係,又因為不久前的『地圖事件』變得更糟。就連中國之前引以為豪的『金磚國家』組織的擴張,如今印度更顯得占據領導地位。」
習近平最近缺席了一系列國際會議,包括在印度舉行的G20峰會,在俄羅斯舉行的第八屆東方經濟論壇,而他是否會參加11月舊金山的亞太經合組織峰會也尚無定論。
楊建利補充道:「不過,這不代表習會放棄他的全球擴張雄心。他是毛主席的學生,他深諳毛主席的那句話-我們退下來,不是因為怕敵人,而是為了把拳頭收回來,等到時機成熟,也就是我們出重拳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