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奇聞趣事 > 正文

清朝畫家自稱見「鬼」,畫在紙上流傳200多年

根據傳統觀念,人死後靈魂離開身體,這就是人們對鬼存在的信念。

在古代,鬼被視為死者靈魂的回歸。由於很少有人親眼見過鬼,因此人們對鬼常常懷有恐懼,畢竟未知事物常常讓人害怕。

然而,清朝時期的畫家羅聘聲稱親眼目睹過鬼,並將其畫下來,他的作品至今廣受傳頌。

羅聘是清代畫家,出生在安徽省歙縣,後搬到揚州。他的母親非常辛勤地照料和培養他成為畫家,他也在揚州拜了金農為師,成為「揚州八怪」之一,這些藝術家富有創造力和趣味。羅聘在描繪鬼怪方面也非常擅長。

有人說羅聘是半人半鬼的天才。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中描述了羅聘所見鬼的樣子:「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鬼存在。那些非常邪惡的鬼通常會傷害人類,所以絕對不能靠近。而普通的鬼在上午陽氣旺盛時會躲在牆根底下,避開陽光,而在午後陰氣旺盛時,則四處遊走,可以穿牆而過,遇到行人則會躲避。」

羅聘喜歡描繪鬼怪,並且在畫鬼方面很擅長。他曾寫到:「深秋的黃昏,我坐在燈下閱讀,幾個鬼伸長脖子,彎著身子齜牙咧嘴地向我走來。」

中年時期,羅聘離開揚州前往北京賣畫,但遇到了困難。他意識到自己與眾不同,並聲稱自己能夠看見鬼,並開始畫出自己所見的鬼。

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鬼趣圖》,它是由多幅散頁連在一起的,每幅尺寸都不同。《鬼趣圖》共有八幅,通過淡墨潑染的技法創造出奇異而多變的氛圍。畫中的鬼有男有女,有官員也有普通人,有荒野上的白骨,也有在雲中穿行的大頭鬼。

羅聘的鬼畫風格獨特,生動活潑,一點也不可怕。無論是成年人還是孩子都非常喜歡他的作品。

其中有一幅畫描繪了一群鬼集體旅行的場景,儘管他們身上露出白骨,卻穿著虎皮裙,幾隻鬼背著包歡快地向前走。幾個小鬼坐在大鬼的扁擔上,仿佛坐在「免費轎子」上;穿虎皮裙的鬼回頭看,與戴官帽的鬼開心地交談,其他鬼則四處張望。整幅畫生動有趣,讓人忍俊不禁。

另一幅畫中,兩個白骨在荒林野草間交談。一個骷髏站在大石前,一手叉腰,一手指著地面,似乎在默默地講述著某個故事。另一個骷髏背對觀眾,一腳踩在石頭上,一手做著手勢。儘管畫中的形象是骷髏,但仍然引起了人們的濃厚興趣。

還有一幅畫中,一個鬼半藏在雲霧中,畫面昏暗,動作誇張,在布滿烏雲的背景下努力前進,然而似乎看不清前方的道路。

羅聘喜歡在畫紙上創造水墨滲透的效果,然後用適量的墨渲染背景,並用合適的筆法描繪鬼怪的形象,以營造出神秘而奇異的氛圍。

由於他的名氣,羅聘引起了許多人的嫉妒和敵視。他的同鄉、著名鹽商程晉芳非常聰明,提醒羅聘早日回鄉,以免遭人陷害。

於是,羅聘匆忙回到了揚州的彌陀巷,與妻子和孩子團聚。這一次,他帶著聲望和財富重返家鄉,他的家人也過上了富裕的生活。這也成為了他重返京城的動力。

幾年後,一位來自北京的朋友透過同鄉帶來的消息,邀請羅聘再次前往京城創作。然而,在此時,他的妻子方婉怡因病變得衰弱,羅聘前往京城籌集大量資金治療妻子,並希望家人能過上富足的生活。然而,不幸的是,羅聘抵達京城後不久,方婉怡去世了。

方婉怡的離世對羅聘造成了巨大的衝擊。從那時起,他不再畫塵世間的鬼怪,而是開始畫未來的佛像,希望能描繪出遠離塵世的光明。

方婉怡是他的家,但家已經不存在了,羅聘離開了故鄉,四處流浪。他的旅程長達十年,沒有固定的居所。

十年後,由於資金不足,羅聘再次回到揚州,以賣書畫為生。在這個時期,他的佛教主題作品達到巔峰,再次受到人們的認可。

1790年,羅聘帶著次子羅允纘回到北京,達官貴人紛紛願意高價購買他的書畫作品。羅聘再次獲得巨額財富,但對他來說,失去了婉怡,金錢已經失去了意義。他揮霍無度,幾年內一文不名。

最後,在一位鹽商朋友的資助下,羅聘帶著幼子回到了「朱草詩林」。嘉慶四年,羅聘在67歲時去世。

羅聘是揚州八怪中最年輕的成員,他為這個藝術群體注入了三十年的活力。他獨特的繪畫作品運用了柔和雅致的色彩,同時融合了文學趣味和導師金農的文學技藝。經歷了許多坎坷的轉折,他的一生的每個階段都讓人感動。或許正是這些與眾不同的經歷和多變的人生,塑造了羅聘深厚的文化底蘊,並留下了許多傑出的藝術作品。他豐富的傳奇引發了人們極大的興趣,成為文化歷史中一道熠熠生輝的景觀。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歷史大學堂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920/1956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