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選人用人,最看重的是對他的忠誠。圖為習近平資料照。
9月28日,藍佛安上午卸任山西省委書記,下午就「另有任用」,接替劉昆的財政部黨組書記職務。劉昆是部長、書記「一肩挑」,港媒稱藍佛安料接替劉昆部長職務。若是,則與潘功勝同一模式(潘7月1日出任央行黨委書記,同月25日接任央行行長)。
劉昆,現年已66歲,「二十大」沒續當中央委員,就是準備讓他到點退休。今年3月換屆,劉昆留任財政部長,應是過渡,估計當時還沒有確定接任者。
財政部長是個要害位置。雖然,藍佛安在財政系統工作近20年,還有8年審計工作經歷,但藍沒有中央工作經驗(大學畢業到財政部預算司中央處當3年科員不算),接掌財政部頗出人意料。
習近平2012年末上台之後,財政部長一職先後4人,這4人都有豐富的中央工作經驗。
第一個謝旭人,43歲(1990年)從浙江上調中央,從財政部副司長做到副部長,之後歷任中國農業發展銀行行長、中央金融工委副書記、國家經貿委副主任、國家稅務總局局長,才於2007年8月主掌財政部,直至2013年3月。
第二個樓繼偉,1984年獲得經濟學碩士學位後就進入國務院辦公廳調研室財金組工作。樓繼偉深得朱鎔基賞識,在財政部副部長的位置上任職長達九年,才於2013年3月升財政部長。2016年11月卸任,時年66歲。
第三個肖捷,長期在財政部工作,從一般幹部做到副部長,2016年以國務院副秘書長(負責國務院辦公廳常務工作,正部長級)兼任財政部部長,熟稔中央事務。2018年卸任財政部長後,升任國務委員及國務院秘書長。
第四個劉昆,2013年5月,從廣東省副省長任上調任財政部副部長;2016年12月任全國人大常委會預算工作委員會主任,2017年2月任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經過5年曆練,才於2018年3月出任財政部長。
財政部長作為「管家婆」,天天要跟中央各部門、地方打交道、磨嘴皮、討價還價,周旋能力要強,經驗、資歷特別重要。而從藍佛安的履歷看,恐怕難當其任。
藍佛安的仕途有兩個特點。第一,地方工作橫跨發達和發展中省份,應算了解國情:先在中國經濟第一大省廣東工作近30年,然後任職海南4年(省紀委書記),再主政山西2年(從代省長到省委書記)、按照習近平的指示主推經濟轉型。
第二,從工作歷練看,地方財政經驗豐富,但基層磨練不足,主政一方時間太短:先在廣東財政系統工作近20年(做到財政廳副廳長),又當審計廳長約7年;然後短暫主政韶關(2015年出任韶關市委書記),旋即(2016年1月)升任廣東省副省長;馬上(2017年3月)又轉戰海南,執掌紀委;4年後(2021年6月)開始入主山西,掛帥山西省產業鏈總鏈長,但尚未看到成果就調任財政部黨組書記。
沒有中央工作經驗尤其是財政部領導經驗,是藍佛安的一大短版;曾經主政一方,應算藍的長處,這有助於其「跳出財政看財政」,只是調換過快,不一定能深入掌握地方情況。
藍佛安2022年10月在「二十大」上當選中央委員,隨即升任山西省委書記,恐怕當時習近平並沒有讓他接掌財政部的意思。
不過,「二十大」後中國形勢陡然變化,經濟風雨飄搖,政治風雲莫測,表面上習的「核心」地位已到頂端,實則岌岌可危。習自己的危機感也非常強烈,一方面對自己曾經的親信也下狠手;另一方面,習大幅調整原來的人事布局。
最明顯的一個例子,是潘功勝。潘功勝今年60歲,19屆中央候補委員,央行副行長。「二十大」上連中央候補委員都不是了,看樣子是準備讓他退休了;但是,進入2023年金融形勢異常嚴峻,習家軍里沒有得力之人(或者沒人敢接這個燙手山芋),於是「破格」使用潘功勝。怎麼「破格」呢?要知道,2018年3月任職央行行長長達16年的周小川卸任後,央行行長和書記這兩個職位就分別由易綱、郭樹清分別擔任,而潘功勝這次又恢復為「一肩挑」了。
而藍佛安從山西省委書記調任財政部黨組書記、有望接任財長部長,應該也是習近平人事布局調整的又一個例。
目前中國經濟糟糕,財政緊張,地方債隨時可能暴雷,金融風險加劇,藍佛安面臨的挑戰不可謂不大。藍佛安能否應對,不得而知。
大概習近平也沒有把握。那麼,習近平為什麼選擇藍佛安呢?主要不是從業務能力上考量的(藍缺乏潘功勝那樣的業績),應該是藍聽話,在中央沒有勢力圈子,能夠認真執行習的指示(中共慣例,因為很多花銷不能擺上檯面,所以財政部長一定要是黨魁親信)。
大政方針都在習一個人。在習眼裡,用人,資歷並不是決定性的(所以李強能當總理),政治忠誠至上,有能力更好,能力即使相對不足也堪使用。
再回到財政部長人選問題上。藍佛安在上任財政部黨組書記之後,接任財政部長是大概率事件。而習近平打破慣例,讓部長與黨組書記這兩個職務分設,另選他人當財政部長(或者劉昆留任一段時間,待藍上路後再退休),可能性不是沒有,但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