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北美新聞 > 正文

美國大學校園,成了巴以衝突「第二戰場」

圍繞巴以衝突的深刻兩極分化,已在美國大學校園裡存在了一段時間,而過去一周發生的事件,更是讓這種兩極分化加深。《基督教科學箴言報》採訪到的一名學生認為,媒體的報導已經「扭曲」了公眾對於哈佛學生群體的看法,尤其是在校園態度遠非是「非黑即白」的情況下。「媒體的報導好像絕大多數學生都支持哈馬斯或支持暴力,但我認為這裡沒有一個學生支持暴力行為。

當地時間10月12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內的親巴勒斯坦學生群體(上圖)和親以色列學生群體(下圖)各自舉行抗議示威活動。圖自路透社

過去一周以來,巴以衝突的局勢加劇,不僅讓加薩走廊的數百萬平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放眼全世界的許多角落,人們也正因這場激烈衝突而變得分裂。

「在衝突愈演愈烈之際,持異見學生間的緊張關係已在美國部分大學校園裡爆發。」

當地時間10月14日,路透社報導指出,許多美國大學已成為巴以雙方抗議活動的爆發點,包括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耶魯大學、史丹福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大學等精英高校都捲入這場「爭議旋渦」,學生之間的對立關係達到白熱化。

在這些大學裡,各自支持巴以雙方的學生群體大量緊張對峙,甚至爆發暴力衝突,哥倫比亞大學一度封鎖校園。更嚴重的是,這種分歧已經蔓延到美國的各個校園,似乎沒有停止的跡象。

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指出,美國大學校園裡圍繞巴以衝突的兩極分化已經存在許久,過去一周的所發生的一切更是加深了這種兩極分化。

許多學生針對巴以歷史問題的衝突和究責發表了嚴厲的批判言論,或譴責哈馬斯,或譴責以色列,或譴責所有暴力行徑……也有許多匿名接受採訪的學生坦言,巴以衝突有著複雜的歷史經緯,並承認自己確實對這一段歷史不熟悉。

同時,這場衝突也重新點燃了關於所謂「取消文化」(cancel culture)、「後果文化」(consequence culture)以及大學校園言論自由的討論。路透社報導稱,未來幾天,美國大學校園氣氛可能會變得更加緊張。

當地時間10月12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內的親巴勒斯坦學生群體舉行抗議示威活動。圖自路透社

哈佛學生團體譴責以色列,遭大批校友施壓

「和往常一樣,哈佛占據了舞台中心位置。」

作為全球最知名的高等學府之一,《商業內幕》如此形容此輪巴以衝突爆發後,這所大學內所發生的一切。

當地時間10月9日,哈佛大學一個由30多名學生組成的「哈佛巴勒斯坦團結組織」發表了一份聲明,稱以色列政府「對所有當前正在發生的暴力事件負有全部責任」。聲明還稱,加薩走廊的數百萬巴勒斯坦人「被迫生活在露天監獄中」,並呼籲哈佛大學「採取行動,制止正進行的對巴勒斯坦人的屠殺」。

這一聲明,隨即引發哈佛大批著名校友的抨擊,包括諸多校內人士和校外政商界人士,比如知名對沖基金經理、潘興廣場資本管理公司創始人比爾·阿克曼(Bill Ackman),他呼籲校方公布這些社團中的學生姓名,「以免他們被華爾街聘用後才被發現」。

哈佛學生團體在校內聲援巴勒斯坦圖自《紐約郵報

此後,哈佛校領導層發布了聲明,但批評人士仍認為該聲明「過於軟弱」,哈佛大學校長克勞丁·蓋伊(Claudine Gay)隨後又是致信,又是發布視頻,譴責「恐怖主義暴行」,並表示與這些學生團體保持距離,稱這些團體不代表校方立場。

據《哈佛深紅報》(Harvard Crimson)報導,當地時間10月10日,涉嫌捲入此事的學生姓名和個人信息被公布在了網上,11日,一輛公開展示著這些信息的廣告宣傳卡車甚至在校園內行駛。該報稱,截至10日晚間,最初的34個簽名者中,至少有5人已經撤回了其支持聲明的表態。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前財政部長拉里·薩默斯(Larry Summers)也曾擔任過哈佛大學校長,他也批評哈佛大學對這些學生團體的聲明保持了「沉默」。不過,薩默斯似乎不太認同阿克曼的想法,認為其「有點忘乎所以」,並通過彭博社發表看法稱,阿克曼要求校方提供學生名單的做法,是一種「麥卡錫主義的把戲」。

美國多所大學對立嚴重,甚至爆發衝突

在巴以衝突出現近年來罕見的重大升級之後,哈佛大學並不是唯一一所捲入相關「爭議旋渦」的美國大學,許多知名高校也碰到了和哈佛大學一樣的情況。

當地時間10月12日,哥倫比亞大學有數百名學生組織了「兩組人馬」,一方支持以色列,一方支持巴勒斯坦,並在校內的示威活動中緊張對峙。為保證安全,學校官員封鎖了公眾進入校園的通道。

在當天現場,巴勒斯坦支持者在圖書館附近的草地上舉著標語牌,上面寫著「解放巴勒斯坦」和「生存就是抵抗」等字樣,其中許多人戴著口罩來隱藏自己的身份。而就在大約30米開外,支持以色列的學生也默默地舉著海報,上面涉及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劫持人質的有關內容。

當地時間10月12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內的親巴勒斯坦學生群體(上圖)和親以色列學生群體(下圖)各自舉行抗議示威活動。圖自路透社

然而,並不是所有活動的參與者都如此「安靜平和」,路透社報導稱,同樣是在哥倫比亞大學,當一些人為巴勒斯坦受害者默哀時,有反對抗議的人士憤怒地向親巴勒斯坦組織高喊,「你們應該紀念被哈馬斯殺害的兒童」。

此外,哥倫比亞大學內還有一名以色列學生被人棍打,他自稱當時遇到了一名正撕毀印有哈馬斯綁架以方人員信息和照片宣傳單的女子。紐約警察局發言人證實了這一消息,並稱警方已逮捕並指控一名嫌疑人犯有一項襲擊罪。

英國《衛報》採訪到的一名自稱約尼(Yoni)的哥倫比亞大學學生認為,親巴勒斯坦的集會是在「慶祝死亡」:「他們想殺了我們所有人,你在這裡看到的死者照片只是一個開始,他們不相信我們有生存的權利,否則為什麼不來和我們一起哀悼我們的死者呢?」

當地時間10月12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內的親以色列學生群體舉行抗議示威活動。圖自路透社

而另一邊,親巴勒斯坦陣營的一名學生阿維拉·謝瓦利埃(Darializa Avila Chevalier)則說,親以色列陣營的集會才是關於「殺戮」。她稱自己之所以參加集會,是擔心以色列正對加薩走廊的巴勒斯坦平民發動可怕的報復行動,那裡有大量平民,其中許多是兒童,都在以色列的空襲被炸死。

「這事關與加沙人民站在一起,提醒全世界,這些人應該有尊嚴地生活,應該擺脫占領,擺脫殖民暴行,擺脫以色列不斷向他們施加的暴力。」謝瓦利埃說:「沒有人想要暴力,不是嗎?參與這些抗議活動的人試圖傳達的是,這種暴力不是五天前開始的,這種暴力始於以色列對巴勒斯坦的占領。」

雙方團體組織各執一詞,分歧蔓延全美高校

英國《衛報》指出,「這種分歧已經蔓延到美國的各個校園」;《商業內幕》網站也表示,「其他學校也被捲入了爭論中,且沒有停止的跡象」。

作為賓夕法尼亞大學的主要捐助者,阿波羅全球管理公司執行長馬克·羅文(Marc Rowan)號召他的賓大校友「合上支票本」,直到學校校長和董事會主席下台,他還譴責上個月在學校內舉辦和參與巴勒斯坦寫作文學節活動的校友。

在耶魯大學,出現了一份呼籲罷免一位大學教授的在線請願書,並已獲得四萬多個支持簽名,據稱該教授疑似在社交媒體上「慶祝哈馬斯發動襲擊」。史丹福大學暫停了一名講師的職務,該講師被指控在課堂上專門針對猶太學生。而據印第安納大學校方報紙報導,該校舉行的抗議活動,以緊張的衝突而告終。

據報導,當地時間10月12日,「巴勒斯坦學生正義組織」(SJP)宣布發起一個「抵抗日」(day of resistance)活動,該組織在北美各大學的200個分會舉行了示威活動,這導致校園裡的緊張局勢再次加劇,這其中也包括亞利桑那大學圖森分校、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和喬治城大學等高校。

「巴勒斯坦學生正義組織」稱,哈馬斯此前發動的襲擊是「巴勒斯坦抵抗運動的歷史性勝利」,而與反猶太主義作鬥爭的非營利組織「反誹謗聯盟」(ADL)則給眾多大學校長致信,警告「巴勒斯坦學生正義組織」的行動,「是將哈馬斯的恐怖主義重新包裝為正當的『抵抗行為』,是在寬恕哈馬斯的恐怖主義」。

難解的巴以問題令美國高校陷入困境

「(美國)大學管理人員正努力解決如何保持校園安全,一方面譴責中東的暴力事件,另一方面又不太深入地捲入一場影響猶太學生和巴勒斯坦學生個體的激烈政治和歷史爭端。」路透社認為,許多美國大學的管理者已經陷入到了這樣的困境之中。

當地時間10月13日,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也刊發一篇長文,解析了美國高校在巴以衝突升級後所遇到的複雜景象。

文章指出,隨著巴以衝突的升級,以及許多暴行被曝光,許多學生對巴以歷史問題的衝突和究責發表了嚴厲的批評,在引發一場風暴的同時,也引發了人們對於大學在解決分歧問題和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方面起到作用的質疑。「這也發生在反猶太主義抬頭的時刻。」該報援引「反誹謗聯盟」的數據稱,2022年,美國校園裡的反猶太事件增加了42%,這比美國全社會36%的增幅還要高。

文章稱,圍繞巴以衝突的深刻兩極分化,已在美國大學校園裡存在了一段時間,而過去一周發生的事件,更是讓這種兩極分化加深。

《基督教科學箴言報》採訪到的一名學生認為,媒體的報導已經「扭曲」了公眾對於哈佛學生群體的看法,尤其是在校園態度遠非是「非黑即白」的情況下。「媒體的報導好像絕大多數學生都支持哈馬斯或支持暴力,但我認為這裡沒有一個學生支持暴力行為。」

採訪中,許多學生都承認,巴以衝突有著更為廣泛的歷史背景,而這一段歷史是自己所不熟悉的。而德克薩斯大學的研究生索斯(Saws,化名),則是來自中東地區的穆斯林,她覺得自己有責任讓同齡人了解這場衝突。

「沒有人想要戰爭,但這不是從五天前開始的——是從75年前開始的。」索斯告訴她的朋友,加薩走廊數十年以來一直遭受攻擊,「我不支持濫殺無辜,但如果你看看這些數字……已經有數百名巴勒斯坦人在報復中被殺害。」

在波士頓,東北大學的四年級心理學專業學生科比·克雷格(Kobe Cragg)和母親打了很長一通打電話,試圖弄明白巴以衝突的一切,並問候了他的巴勒斯坦及以色列朋友,了解他們過得怎麼樣。他稱,在以色列和加薩走廊發生的暴力是「絕對的悲劇」。

當地時間10月12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內的親巴勒斯坦群體和親以色列群體對峙。圖自美聯社

克雷格認為,「共情」是可以實現的,儘管對於與衝突有密切關係的人來說,「共情」可能會更加困難。「我相信任何人都有同理心是可能的。」他說,「考慮到目前發生的事情,我理解對彼此的立場產生『共情』是一種挑戰。」

而與這位學生所想的不同,媒體對此並不樂觀。《商業內幕》網站評論道,只要戰爭在以色列和加薩走廊肆虐,美國大學校園裡的衝突也會持續下去。

路透社認為,未來幾天,美國的校園氣氛可能會變得更加緊張。當前,以色列誓言要消滅哈馬斯,以報復巴勒斯坦激進分子發動的針對以色列的史上最致命襲擊。

截至10月13日,本輪巴以衝突已致雙方超過3200人死亡。巴勒斯坦衛生部門13日晚間宣布,本輪衝突已致巴勒斯坦方面1949人死亡,受傷人數超過8600人。其中加薩走廊死亡人數為1900人,受傷人數為7696人。約旦河西岸死亡人數為49人,受傷人數超過950人。以色列衛生部更新數據顯示,自本輪巴以衝突以來,以方死亡人數超過1300人,受傷人數至少達到3484人。

與此同時,加沙當地人道主義危機在日益加劇。據聯合國網站消息,聯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和工程處主任專員拉扎里尼警告說,整個加沙地區已經有超過42.3萬居民流離失所,其中27萬多人在近東救濟工程處的庇護所避難。

責任編輯: 李安達  來源:ZAKER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1016/1966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