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五位中國養老院院長經營自述:這不是賺錢的生意

熬過三年疫情,養老院院長們正在迎來一個更加分化的養老服務市場。

一方面,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2.8億人,占全國人口的19.8%,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2.1億人,占全國人口的14.9%。在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的背景下,必然催生更多的機構養老需求。

另一方面,在這個看似巨大的需求背景下,養老院經營現狀卻出現了嚴重的分化。以北京為例,2023年7月,北京市政協通過調研發布的報告顯示,北京共有571家養老機構,但養老機構床位總體入住率僅38%,「一床難求」與大量閒置並存。

近期,經濟觀察報採訪了三地的五位養老院院長,講述他們的經營現狀以及希望得到的政策幫扶。

在南方多個城市投資並營運養老機構的李濤表示,集團在上半年的一次內部營運分析會議上提出一個觀點,即要「勒緊褲腰帶過日子」。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他們決定加大營銷力度,以提升養老機構的入住率,同時取消了一些不符合規定的人員補貼。

在北京連鎖化經營多家養老機構的負責人陳恆說,由於入住率提升不足,一些市場亂象開始出現。其中包括一些仲介機構收取8000元/人的仲介費,從養老機構中「挖走」老人前往新的養老院。這些仲介還會通過各種渠道尋找養老院管理者,請求他們幫助「挖老人」,並支付一定比例的回扣。

另一方面,養老院院長們也對接下來的養老市場充滿期待。馬鞍山中交仁逸康養中心院長張忠表示:「對於半失能、失能和失智老人,養老院養老是比較適合他們的養老方式。養老院能夠解決他們的剛性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質甚至生命質量。在老齡化不斷加深的背景下,養老行業依然是一個充滿機遇的行業。」

五位中國養老院院長經營自述:這不是賺錢的生意

張忠:當未富先老遇上老齡化

作為全國首批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城市,截至2022年年底,馬鞍山的人口老齡化比重達22.24%,全市的養老院數量也超120家,床位數超1.2萬張。

近年來,馬鞍山養老服務市場出現了一些現象:一些規模較小、收費相對較低的養老院入住率相對較高,而中大型養老機構的入住率則始終保持在50%或以下水平。儘管許多老人有入住養老機構的需求,但有限的支付能力抑制了他們的養老需求。

從整個行業來看,我們面臨的最大挑戰是支付能力與服務需求之間的不平衡。老年人的平均購買力往往無法滿足養老院行業對高標準和優質環境的需求。在大部分養老機構,特別是那些規模較大、管理規範的機構中,如果沒有政府的補貼,他們很可能會處於虧損的狀態。

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從兩個方面入手來釋放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需求。

一方面,我們仍然希望政府能夠提高老年人的整體購買力和支付能力。目前,長期護理保險雖已進入試點階段,但在各個試點地區的政策差異較大。通過長期護理保險,老人每月入住養老機構能獲得的補貼金額從700多元到2000元左右不等。

另一方面,如果能夠降低養老機構的營運成本,也能顯著降低養老機構的服務定價。在這方面,主要涉及一次性改造建設和房租。在改造建設方面,可以通過提高建設補貼、改造專項補貼或專項無息貸款等方式進行支持。對於房租方面,建議政府將手中大量的閒置物業以無房租或者遠低於市場租金的價格專項用於養老機構。

以我所在的馬鞍山中交仁逸康養中心為例,這個機構在馬鞍山市場定位為高端養老機構,養老院人均收費約3900元/月,其中包括伙食費、床位費以及護理費。這樣的服務定價,是在考慮租房、改造房屋等投資後所能定下的最低標準。

即使如此,由於受到當地老人收入水平的限制,我們機構目前入住的160餘位老人主要是當地的退休職工。但如果政府能夠承擔一次性改造建設和房租,日常營運和服務由養老機構負責,企業節約的成本就可以轉化為降低老人護理價格,這樣就能讓更多老人享受到中高端養老機構的服務。

也因此,除了能「拎包入住」的公建民營項目,當下我不太建議新人投資養老院。如果選擇進入,需要做好充分的市場調研,定位精準。不能脫離實際,盲目追求高大上的定位和價格。財務測算也要嚴謹,不能過度樂觀和自信,並且需要認識到,即使是非常專業的團隊和公司經營養老機構,也需要至少5-6年的時間才能收回前期投資,且之後的營運利潤也不高。

最後,除了養老機構和政府應發揮其作用,家庭、子女的角色和作用其實是難以被完全取代的。我深刻地意識到,失獨或無子女的老人在臨終時往往會面臨沒有監護人、擔保人,就醫困難等問題。此外,針對沒有子女親屬的孤寡老人,我們的社會體系還需要進一步完善,以解決這部分群體的後顧之憂。

陳恆:養老行業的短期亂象與長期主義

疫情三年,一些養老機構面臨著當前收入無法覆蓋支出的困境。進入2023年,北京一些養老院的入住率提升也不理想,但入住率的高低對於養老機構的可持續營運至關重要。為此,一些在最近兩年開業的養老機構,開始尋求各種辦法從其他養老院裡「挖老人」。

此前,養老服務市場上,仲介渠道介紹一位老人入住養老院,養老院一般給仲介的費用為2000元/人。但今年以來,市場被擾亂,仲介費不斷上漲。一些養老院為了短期內提升入住率、儘快回收前期的資金投入,開出的仲介費在8000元/人甚至更高。

在這樣的高價誘惑下,仲介機構除了挖掘有入住養老院需求的新老人,還開始從其他養老院「挖老人」——他們通過各種渠道直接聯繫養老院機構的院長、護理部主任等——許多養老院院長是外部招聘而來的管理者,而非投資人。他們明確表示,如果能挖到一位老人,就能獲得一定比例的回扣。

在北京,普惠性質的養老院收費平均在5500元/月。羊毛出在羊身上,不斷走高的仲介費最終只能由老人買單或者降低機構的服務質量。

其次,有些新建成的養老院甚至直接提供雙倍薪資來吸引有經驗的養老院院長,並要求院長帶領整個團隊以及一定數量的老人加入,這種薪資待遇也遠超養老機構的市場平均水平。

這些做法其實很考驗養老院管理者的人性。如果院長意志不堅定,就可能抵制不了這種誘惑,動搖營運多年養老機構的「軍心」。如果這樣的市場亂象不能及時制止,還有可能會形成惡性循環。

2019年1月,北京養老行業協會發布《北京市養老服務行業誠信自律公約》及實施細則,提出禁止向老年人推銷無關的商品或服務等行為。但是,其中「高價挖老人」的行為未能被納入《誠信自律公約》。如果未來能在《誠信自律公約》裡增加一些相關的規範條例,我相信這樣的現象也能得到遏止。

追溯亂象的根源,關鍵還是養老機構與老人之間的信息傳遞不通暢。實際上,很多老人有入住養老院的需求,但市場上能夠為其尋找到滿意養老院的渠道較少,最終只能通過仲介找到合適的養老院。

2023年6月28日,北京養老服務網上線。通過這一數位化平台,老年人可以便捷地找到養老機構,實現養老服務的供需對接。這是一項重要的舉措,如果越來越多老年人或家屬能夠使用北京養老服務網,將直接省去仲介環節。當然,實現這一切還需要政府部門的大力宣傳。

除了短期亂象,養老機構想要堅持「長期主義」也會存在一些現實顧慮。公建民營性質的養老機構最多只能與政府部門簽訂三年租賃合同。可是一家養老機構從開始營運起,至少需要一年的時間積累口碑和客戶,到第三年才能夠開始盈利。如果這時候被換掉,前期的投資就會「打水漂」。因此,一些投資者在一開始就會望而卻步。此外,對於入住養老機構的老人而言,如果服務商頻繁更換,他們也會有顧慮,這其實已經是養老行業老生常談的問題了。

李濤:機構發展的各項瓶頸

我在全國營運招數十家養老機構。即使疫情已結束,今年養老行業企業依舊過得很艱難。

上半年,因為養老機構潛在客戶減少,養老機構入住率並不高。以往九十月份是老人入住養老院的小高峰,但事實是,集團內各個機構的入住老人數量增加得並不多。

在今年上半年,機構的一次內部營運分析會上,企業就傳達了要「勒緊褲腰帶過日子」的觀點。包括下發了「降本增效」的若干規定,如取消養老機構一些不符合規範的人員補貼,減少一些耗材的使用。同時,公司要求把現有的項目經營好,加大營銷力度提高入住率,確保現金流安全。

今年我們遇到的一個現象是,一些長期入住在養老機構的老人被家屬接回家中養老,主要原因是家庭成員失業,因此想節省開支——選擇在家養老。今年退院回家的老人數量比去年明顯增多。

以我們在某個二線城市的養老院為例,該養老院所在的區域共有六個街道。大部分養老機構的入住人數相較於去年和前年都有所減少,每家養老院減少的人數在30到80人之間。

我們也想通過各種渠道提升機構入住率,但養老機構的營銷宣傳渠道相對比較有限。我們沒有足夠的資金在營銷方面進行投入——線上只能通過自營的抖音、視頻號做宣傳;線下則主要通過入住老人家屬「口口相傳」的方式。

除此之外,養老機構還面臨一項重要的發展瓶頸,即缺乏專業的養老服務人才。這使得整個養老行業服務水平普遍不高。

養老服務人才主要包括以下兩部分:首先是一線的技能型服務人才,例如護理員和醫護人員。如果一線護理人員都是年齡偏高、學歷偏低、文化層次偏低的群體,那麼專業照護就無從談起。在歐美國家,一線護理服務人員多數是科班出身,但在中國,近五年來這一目標還難以實現,即使是在上海等一線城市也是如此。國內的養老機構普遍存在照護人員「一高兩低」的現狀,這制約了養老服務水平的提升。

其次是養老院中高層管理人員。在當前的工資待遇水平下,招聘有管理能力、有專業技能、有責任心的管理人員很難。例如,在珠三角地區的養老機構,一個院長的工資基本上在2萬-3萬元/月,中層幹部則在1萬元/月以上。相比於其他行業,中層幹部這樣的工資水平並不高。但養老機構本身就是微利行業,這樣的工資待遇已經讓我們的成本壓力很大。

此外,我也想呼籲一下,我們需要更加關注老年人群體的心理健康。

相比10年前,普通大眾對機構養老的認知顯著提高,比如意識到失能老人應該要進養老機構得到更專業的照顧,這是好的變化。但隨著老年人群體數量逐漸增長以及經濟社會的發展,除了關注老人們基礎的衣食住行,還應該更多關注到老年人內心的需求。

坦率地說,中國養老機構在關注老年人心理、滿足他們的精神需求方面,還遠遠不夠。當然,這方面的服務會產生相應的成本,完全由老年人、機構或政府來承擔並不現實,需要家庭、企業和政府共同參與,形成合力。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營造一個對老人友善的社會氛圍,提高大眾對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認識。

對於老人自己而言,也要有一種積極的心態,不要覺得老了就廢了,就與社會完全隔離了,家庭成員應該給予老人晚年生活更多的包容。

總而言之,雖然當下面臨諸多困境,我們對於養老行業未來的發展還是比較有信心。隨著老齡化程度加深,重度失能老人或者失去家庭成員護理的老人數也不斷上漲,對於他們,養老機構的護理是剛需。

朱浩:期待養老行業更好的營商環境

我在北京營運多家社區養老服務驛站。熬過三年疫情後,雖然上半年養老驛站入住率並不理想,但總體一直處於穩步上升階段,最近一兩個月增長尤其快速。

相比於傳統的養老機構,我們養老驛站的優點是直接嵌入到社區里,貼近社區老人,老人能在熟悉的社區里獲得養老護理服務。今年下半年,我們實現了近幾年養老驛站的入住高峰。這也說明在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的背景下,整體養老需求量是在不斷上升的。

對於所有養老機構而言,今年其實相當於「大病初癒」的第一年,整體處於一個緩慢的恢復階段。在這個過程中,一些新的困擾也隨之而來。

可以明顯感覺到,今年相關部門對養老機構的監管力度比以前加強了。由於疫情三年,養老機構基本處於封控管理,相關部門難以進入一些零散型的養老機構進行實地監管。疊加近一年來,個別養老機構發生了消防安全事故,因此今年以來養老機構受到了非常多的檢查,相關部門對機構設備、人員的要求也變得越來越高。

對於我們而言,入住率提升幫助機構增加了營收,但合規改造也導致成本在快速提升。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內心還是比較煎熬。三年疫情,養老從業者的「委屈」還沒有完全排解,剛想趁今年恢復元氣,但一輪又一輪地檢查開始找上門來,這可能會讓一批機構營運者選擇離開養老行業。政府部門還是應該對養老機構加大培育力度,讓行業能夠健康持續的發展。

除此之外,我們也希望政府部門創造更好的「為老營商環境」。養老服務是一個大概念,牽扯多個環節,比如養老服務、醫療服務、適老化改造、老年用品。如果能夠更好地連接起養老服務的各個環節,企業間群策群力,促進養老行業的蓬勃發展。

目前,在具體的操作執行過程中,養老服務各環節的連接存在許多難題。例如,養老驛站想要提供老年餐,但受到場地等因素的限制,辦理餐飲手續變得非常困難。此外,如果想要在養老驛站中引入理髮企業,按照相關政策規定,企業只能提供簡單的「洗剪吹」服務。如果理髮店想要提供燙染服務,則需要得到衛生監管部門的許可。當然,滿足監管要求是必須的,但如何在這個過程中讓各部門之間能夠更好地協調合作,仍需要不斷探索和努力。

宋珊:機構養老的性價比難題

從整體宏觀數據來看,老齡化程度正在逐漸加深,高齡失能老人、家庭成員難以護理的老人數隨之增多,這也將讓機構養老的需求量出現明顯增加。中長期來看,很多養老機構的入住率將會逐步提高。

只是,宏觀數據雖如此,在北京經營多家養老機構的過程中可以發現,養老機構入住率增長跟老人的實際需求不是特別匹配。其中一項重要原因是很多老人、家屬還是選擇居家養老僱傭保姆的方式。

我們簡單算一筆帳,北京四環以內,一位老人入住養老機構的平均費用約為7000元/月,而兩位老人同時入住養老院則需要1.4萬元/月,許多老人的退休金無法覆蓋這樣的費用。相比之下,如果兩位老人以市面上約6000元/月的價格雇用一位保姆,再加上老兩口2000元/月的伙食費,似乎家庭請保姆的性價比看起來更高。

這樣的價格對比,讓許多失能老人家庭選擇請保姆進行居家護理,同時也抑制了養老機構入住老人數量的增長,成為養老機構面臨的共同難題。

但一味追求性價比可能會帶來很多風險。在專業護理方面,普通的保姆往往無法與專業的養老機構相媲美。養老機構通常擁有醫生、護士、物理治療師、營養師、社工等團隊服務,能夠提供全方位的專業護理。如果選擇不專業的保姆護理,可能會引發意外事故或增加其他風險。此外,保姆由於缺乏專業知識,可能無法準確判斷老人的健康狀況和風險。

另外,對於保姆是否欺老虐老的問題,監管起來也十分困難。相比之下,養老機構的監管體系通常已經非常健全,有完善的等級星級評價體系,老人的權益也能夠得到更好的保障。

養老院高定價延伸出來的一個問題是,房租、建設等硬性成本支出,導致養老機構沒辦法降低費用。

當前,房租成本占養老機構營運成本50%以上,而北京免費提供給養老營運的公建民營項目很少,大部分養老院還是需要自己租房;其次,近幾年養老機構的硬體要求如消防設施等在逐步提高,造成機構營運成本進一步提高;第三,護理員成本在逐年提高。即使護理員工資保持在6000元/月不漲,但因為逐年提高的社保繳費基數,企業的社保費用也在不斷上漲。目前,護理員到手工資約5000元/月,而企業的支出成本約8500元/月,這也是養老機構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還有一項值得擔憂的問題是,養老人才梯隊建設不足。當前科班畢業的大專生、中專生,更多隻願意護理活力老人,並且他們日常更多想做管理。對於失能老人,大小便不能自理,還是只能依賴50歲左右的外來務工人員提供貼身護理和照料老人的服務。

總體來看,現在老人的消費觀念、消費意識和消費實力在不斷提高,未來養老機構還是有很廣闊的發展前景。同時,我們也呼籲市場層面能夠提供專業的養老服務或產品。比如針對老年人的服裝品牌、旅遊產品。很多時候,老人想花錢都買不到好的品牌服務。目前,養老行業還沒有真正意義上形成一個產業。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經濟觀察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1023/1969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