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巴以衝突在法國一觸即爆

作者:

呼籲支持巴勒斯坦的示威遊行此起彼伏,政客們勢不兩立互相痛罵沒完沒了……在法國這個有著殖民主義歷史、同時是歐洲最重要的猶太人和穆斯林社團的國家,巴以衝突,這是一個爆炸性的話題。

法國總統馬克龍周二起前往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同時訪問了約旦和埃及,馬克龍盡力持中,一方面表示以色列有權自衛,一方面強調巴勒斯坦人的生存權利,強調兩國方案才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和平共存的永久出路。不過,馬克龍與內塔尼亞胡會談時說了一句,可仿照打擊伊斯蘭國的做法,建立一個國際聯盟來共同打擊恐怖主義運動,首先從哈馬斯開始,在法國引發爭議。觀點周刊載文質疑,哪一隻蒼蠅咬了總統的神經?法國要派兵去中東出征嗎?還有批評這是要「重回布希和新保守主義派的反恐戰爭理論老路」,愛麗舍宮趕忙出面淡化。

這個爭議不算大,除了含義不清,馬克龍基本掌握著分寸,所謂第五共和國處理巴以問題的基調。不過,最新的一個引爆點卻是法國國民議會議長婭埃爾·布朗-皮韋的以色列之行。星期天,她在特拉維夫說:「誰都不應阻止『以色列』自衛」引起爭議,被指責偏袒以色列。

法國激進左翼政黨「法蘭西不屈服」領導人梅郎雄立即做出嚴厲的反應,指責「在特拉維夫安營紮寨」的皮韋女士「鼓勵」以色列在加沙進行「大屠殺」,梅郎雄的這番話也激爆一輪激烈的反擊。法國猶太人機構理事會(crif)主席阿爾菲抗議說,梅郎雄這番話等於是「把猶太人說成是外國人和發動戰爭的一方」,而右翼共和黨人、阿爾卑斯大區主席瓦奎茲則批評梅郎雄這是「遲到了80年的合作」,暗諷80年前法國維希政權與納粹合作的黑暗一幕。但梅郎雄反駁任何針對他的「反猶」指控,反指對方是「語言警察」。

哈馬斯10月7日血腥屠殺以色列人以來,「法蘭西不屈服」與左翼大聯盟Nupes中的其他黨派不同,拒絕指稱哈馬斯為「恐怖組織」,凸顯該黨與包括綠黨以及社會黨在內的左翼大聯盟內部的深刻分裂。更不要談整個左翼與右翼,左翼與極右翼之間有多大的天然鴻溝。

根據愛麗舍宮的最新通報,至少30名法國人在哈馬斯攻擊中喪生,這是1948年以色列建國以來罕見的悲慘事件。但是這一悲劇無法平息法國內部的爭議。法國奧爾良大學政治史教授讓.加里格指出:當前的爭議「表明法國的辯論有多麼具有易燃性,即使是『專家』之間也存在很多偏見,難以保持客觀中立」。

他提醒「悔罪」問題從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涉及到巴勒斯坦事業的一些支持者,部分原因與法國殖民統治馬格里布有關,而法國大部分穆斯林人口都來自馬格里布;但這也與猶太社區的支持者有關,因為在納粹浩劫期間,「法國的合作歷史和法國維希政府參與了(消滅猶太人的)『最終解決』方案」。

就支持巴勒斯坦的人而言,這是一種所說的「泛阿拉伯」式的團結、這包括阿爾及利亞戰爭後急於拉近與阿拉伯世界關係的戴高樂派、天主教左翼網絡以及反帝國主義的極左派。赫克指出,與烏克蘭戰爭等問題不同,中東衝突仍然是「唯一能夠讓法國數萬人走上街頭的國際問題」。法國國際研究學院(Ifri)研究員馬克-赫克也認為,「巴以衝突在法國引起的共鳴遠遠超出了族裔的屬性」,他指出,「在法國歷史上,各種行動者都曾引發過大規模動員」。

剛剛過去的周末,隨著以色列對加沙不停轟炸造成眾多平民死亡後,法國各地都有大大小小的支持巴勒斯坦人的示威活動。他們喊著「以色列殺人犯」,「馬克龍同謀」等口號。不過,法國的示威遊行整體上在和平中進行,而2000第一次投石運動,以及2009,2014以色列攻擊加沙期間,都在法國出現了激烈的反猶暴力活動。

法國政治學者菲利普.何諾認為激進左派「火上澆油」的方式令人擔憂,法國政界從來在這一問題上都相當分裂,但是梅郎雄的做法被認為是一種「選舉盤算」,指望這樣做可以贏得穆斯林選民和郊區選民的支持。

過去一直反猶的法國極右翼,現在在竭力「改變」形象,瑪琳娜.勒龐的國民聯盟政黨宣稱他們是真正「保護」法國猶太人的政黨,以此尋求擺脫一直纏繞該黨的反猶標記。

赫克認為,在這一電光石火的背景下,馬克龍總統於周二訪問了以色列,隨後又訪問了被占領的約旦河西岸,他處於一種「非常不舒服的平衡狀態」。

一方面,「人們希望他表現出對以色列的強烈聲援,而這可能會被親巴勒斯坦的人視為偏袒」;另一方面,「他試圖發出法國的傳統聲音,關注保護平民、重啟巴以和平進程」以及平息法國內部的緊張局勢。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法廣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1026/1970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