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莫言告誡晚年人:回故鄉吃頓飯,揭示「三個真相」

當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時,莫言深情感慨道:「我的創作,都源自故鄉的熱土,我每年都回老家待一段時間,接地氣,了解日益變化的鄉村生活,這是我創作的源泉。」的確,作為著名的「鄉村作家」在莫言的筆下,出現最多的是農村,其許多作品的人物原型,都來源於他的左鄰右舍。

莫言將身體中血液中流淌著的對故鄉那份「潛在的愛戀」,融進了充滿理想的「高密東北鄉」。然而,當莫言功成名就,一夜成名回到故鄉後,卻發現物是人非,很多人和事早已變了模樣。因此莫言對故鄉的感情是複雜的,他恨故鄉,是因為那裡的人總是愚昧,踩高捧低。可他也熱愛故鄉,當他回家時,骨子裡流淌的血液、熟悉的鄉音,讓莫言明白,他離不開故鄉。

如今,莫言已經步入晚年,對於故鄉的人和事,他也產生了新的思考,無論是落葉歸根,還是遠離故鄉,都要慎重考慮。比如,在《晚熟的人》中,莫言提醒世人:人到晚年,六十歲之後,回故鄉吃一頓飯,就會明白這「三個真相」

曾經和村里人的爭執,已經毫無意義

莫言在《晚熟的人》中說道:「世事猶如書籍,一頁頁被翻過去。人要向前看,少翻歷史舊帳。」年輕時,大家總是互不相讓,你占我一厘,我搶你一毫。為了巴掌大的地方,和故鄉的人爭得面紅耳赤。可如今人老了,六十歲過後,回到故鄉後才深有感觸莫言所說的,往日的恩怨已經變得無關緊要,人終究是要向前看的。

那些曾經和村里人產生的爭執,矛盾,都遠不如此心安處是吾鄉,晚年了,上了歲數,只想求個內心的安穩與生活的寧靜。

人情變得淡薄,很多熟人,早已生分

《晚熟的人》中,有這樣一句話:「與其在你不喜歡或不喜歡你的人那裡苦苦掙扎,不如在這幾朵祥雲下面快樂散步。」到了晚年,參加故鄉的飯局時,才會慕然發現,曾經的熟人,早已變得生分。或許你回到故鄉,本想借著吃飯的機會,好好敘敘舊。結果就是「該來的,並沒有來;不該來的,倒是來了」。

因此,不妨學學莫言告訴我們的那樣,不必因為人情的淡薄而傷心,你不來,我不往,當親也不親。六十歲了,往後餘生將時間投入到更有價值的人和事上,才能越來越順遂。

相聚時難別亦難,許多長輩,一見永別

莫言說道:「人生四然;來是偶然,去是必然,盡其所然,順其自然。」人上了年紀過後,恐怕最見不得的便是「離別」了吧。你和故鄉見了一面,可匆匆忙忙之間,又要離開。相聚時難別亦難,許多長輩,真是每一次見面,那便是最後一面。六十歲的人了,父母還在的,恐怕寥寥無幾吧?昔日的長輩老友,還在嗎?只有那一座矮矮的墳,埋住了故鄉的靈魂。

然而,生命是脆弱的,歲月是無情的。我們無法阻擋時間的腳步,就只好像莫言所說的那樣,順其自然,既然走出了故鄉,那邊繼續前行。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 靜靜時光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1120/1980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