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巴勒斯坦的「苦難」,得靠以色列的強硬才能解決

馬斯克,世界級的企業家兼富豪,在以哈戰爭引發的「巴以衝突的輿論巨浪」中,一度沉淪於巴勒斯坦苦難,

先是準備給加沙帶去星鏈服務,意在破除以色列的信息壟斷,然而,他很快就被歐美fake news頻頻打臉,它們更偏向採納由哈馬斯提供的信息素材,

之後,他又在自己收購來的X社交平台上,支持反猶言論,

這個行為直接惹來了大麻煩,不光美、以政府對他發出強烈批評,與此同時,許多跨國企業紛紛中止與X的廣告合作。

基於商業利益上的壓力,在以哈臨時停火,以色列用哈馬斯罪犯交換哈馬斯劫持的人質的第五天,

並且是在哈馬斯重要頭目哈立德·馬沙爾,宣稱已經做好了長期戰爭準備、反對任何阿拉伯或外國軍隊參與加薩走廊管理的時候,

馬斯克終於「醒悟」,或者說「認輸」,轉身調頭,只身前往以色列,棄巴挺以,加入「支持以色列消滅哈馬斯的陣營」。

在以色列訪問期間,馬斯克受到臨時內閣要員以及總統的接待,規格不可謂不高。這個現象,可以說是,有關巴以衝突輿論飛地的風向,自此有了重大改變,白左的泛濫愛心,今後將落到現實——

解決巴勒斯坦苦難,必須得踏上真正可行的道路,而不是停留在虛無的道德感上。

據相關信息披露,內塔尼亞胡特意領著馬斯克參觀了10月7日恐襲現場,觀看當日極端大屠殺的視頻,馬斯克感到非常震撼,隨即做出挺以表態:

「必須消滅那些參與恐襲的人;必須停止加沙的仇恨教育;必須讓加薩走廊經濟繁榮起來。」

據說,馬斯克很大概率,將來會向加薩走廊注入投資——具體如何,其實並不重要,馬斯克有錢不假,但也如他自己說過的,億萬富翁的錢別說與一個國家比,就算與一個武裝組織相比,很多時候也不值得一提。

的確,解決加薩走廊的戰後問題,缺的不是錢,而是應該如何確認苦難根源。也就是說,得理清巴勒斯坦歷史苦難、加沙平民現今的災難,它們到底是怎麼產生的——有了這個前提,接下去的問題才能迎刃而解。

站在色列角度,或者說,站在現代任意一個文明國家的角度敘事,誰也不敢給哈馬斯重生機會,不敢讓巴勒斯坦存留極端恐怖主義的土壤,那等於姑息放縱哈馬斯喘息過後發動無休止的恐襲。

按馬斯克的建議,最大的執行難度在於,哈馬斯及其幕後金主,僅憑「以色列占領加沙,實行新殖民主義」,就能匯聚足夠的反以力量。

主次尤為重要,同樣的一件事,用以色列與巴勒斯坦或者加沙代入,會得到不同的結果。比如「必須停止加沙的仇恨教育」,以色列來主導,效果就比不上由巴勒斯坦來主導,更比不上由加沙平民自己來主導。

說白了,唯有加沙,巴勒斯坦,乃至泛阿拉伯,它們正視自身存在對異教的仇恨狀態,才可以對症下藥,消除弊病。

但是這些,只要沒有外力強制,就不可能會主動發生。而以色列達不到足夠的力量——並非指軍事上的,更多的是政治上以及輿論上的。

理論上的最優選,當然是由聯合國介入,但多數國呈現譴責以色列製造人道主義災難的形勢下,很難成行;

退而求其次,美以聯合介入也算優選,可惜目前看拜登的表態,白左味道占了上風,看不到聯合跡象,甚至,他還準備將加沙做為禮物,拱手送給阿巴斯;

最後只剩唯一的方法,其中得寄期拜登賣了順水人情,檯面上送給白左陣營虛情的同時,在台面下卻是支持以色列「占領」加沙,實施像當年對日本那樣的強硬改造,讓平民覺醒,放棄炮灰復仇情結。

關於這個推論,還得繼續觀察,因為以哈罪犯換人質還在進行中,臨時停火到底能給哈馬斯贏得多大生機,凝聚多大掙扎力,將決定以色列的強硬成色。

不過,在結果到來之前,還是可以說,馬斯克此次以色列之行,對文明世界是重大利多。絕不能簡單地認為他是為了短暫的利益而轉向,更高的視角,應該是商業戰略的考量。資本精英們肯定知道,在自由市場中避開秩序原則大談道德,本身就是不道德的作死行為。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國產神燈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1129/1984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