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譯叢:美國不必在烏克蘭和台灣之間做選擇

—就美國維護穩定的使命而言,盟友的支持至關重要

作者:史蒂芬·G·布魯克斯,威廉·沃爾福斯

原載:日經新聞

譯者:白丁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右)七月在立陶宛與北約領導人會面:美國及其盟國的共同努力使基輔有能力對抗莫斯科。(路透社

史蒂芬·G·布魯克斯(Stephen G. Brooks)是達特茅斯學院政府學教授暨斯德哥爾摩大學客座教授。威廉·沃爾福斯(William Wohlforth)是達特茅斯學院政府學系講席教授。

美國能否在繼續幫助烏克蘭抵禦俄羅斯侵略的同時,保護台灣免於中國的進犯?

越來越多的共和黨政策制定者和外交政策分析師表示不可能。正如密蘇里州參議員喬什·霍利所說:「事實是,我們無法在保衛烏克蘭、阻止中國進犯台灣的同時滿足我們自己的軍事需求。我們根本無法同時兼顧所有這些。」

那些認為防禦台灣需要美國放棄烏克蘭的觀點建立在幾個錯誤的假設之上——其中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假設是,美國已經如此衰落,以至於除此之外它別無選擇。

美國的主導地位確實不如20世紀90年代,當時美國在軍事、經濟和技術方面同時領先於任何國家。但縮小這種實力差距還需要很多年的時間,因為美國仍然遠遠領先於中國,並且遠遠領先於其他所有國家。

中國在經濟領域已經迎頭趕上。但美國仍然具有相當大的優勢,儘管一些觀察家會指出,以購買力平價衡量的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現已超過美國。

但是用購買力平價來衡量GDP的目的,是為了比較生活水平,而不是經濟實力。正如諾貝爾獎獲得者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所寫,「如果我們想要比較地緣政治影響力,那麼名義GDP才是值得關注的數據,[因為]決定它的因素包括進入該國市場所能帶來的價值以及該國所能提供的援助數額等等。」南京理髮比洛杉磯便宜這一現象,並不能說明北京和華盛頓在全球舞台上的相對影響力。

目前,中國的名義GDP約為美國的70%——如果你完全相信中國的GDP數據的話,但沒有一個嚴肅的分析師會相信這一點。最近,最好的一項估算表明,近幾十年來,中國的GDP增長被誇大了約三分之一。如果真是這樣,那麼中國的美元GDP與美國的GDP相較,則與蘇聯在1975年峰值時期的相對水平相當(即美國GDP的58%)。

為了挑戰美國作為超級大國的地位,莫斯科曾需要將其計劃經濟的20%左右用於軍事力量的生產。相比之下,中國長期以來將GDP的2%左右用於軍事支出。此外,在冷戰的大部分時間裡,蘇聯由於武器生產和使用相對簡單,在軍事上與美國競爭處於有利地位,但現在情況已不再如此。蘇聯的地理位置也使其能夠有力地挑戰現狀。相比之下,中國對美國實力的挑戰所帶來的威脅要小得多,儘管挑戰仍然很嚴峻。

美國及其盟友具有競爭優勢(全球占比)

*:以2015年為基準

數據來源:美國農業部(實際GDP),世界銀行和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院(軍事支出),Ben Vagle與Stephen Brooks合著的《衡量商業力量》(高科技工業的利潤)

從本質上講,力量的分配並沒有發生太大變化,美國還不至於必須在促進亞洲穩定和促進歐洲穩定之間做出選擇。自20世紀90年代和2000年代初以來發生的變化是,美國在這些地區維護穩定的使命更加依賴於盟友的支持。美國擁有如此眾多的盟友——而且它們構成了美國之外世界上最大、生產力最高的經濟體的絕大部分——這一事實非常重要。

烏克蘭對莫斯科軍事力量的頑強抵抗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正是由於美國及其歐洲和亞洲盟友的共同努力,烏克蘭的抵抗才成為可能。如果只有美國、或僅是其盟友反對普京的領土掠奪,那麼莫斯科無疑會占領更多領土。

共和黨主張放棄烏克蘭以保護台灣的一個關鍵前提是,歐洲可以接管烏克蘭的防禦。但事實根本不是這樣。許多關鍵資源只有華盛頓才能提供,例如其在情報、指揮控制、培訓、網絡安全和後勤等方面的獨特能力,是經過數十年努力積累起來的。

相反,如果華盛頓想要成功遏制中國對台灣的侵略,美國需要其歐洲盟友的廣泛合作。但如果美國放棄烏克蘭而使它們陷入困境,它們將陷入危機模式,因而不太願意也沒有能力對美國主導下的對中國的威懾行動提供協助、或者在威懾失敗的情況下做出反應。

「放棄烏克蘭」陣營認為,失去歐洲協助並不重要。但這是假設威懾中國和保衛台灣僅僅是軍事能力,而歐洲確實沒有什麼可以在亞洲戰區部署的軍事能力。但至關重要的是,經濟工具也必不可少,如果歐洲企業不充分合作,美國部署這些經濟工具來幫助保護台灣的努力將收效甚微。

拜登政府試圖限制中國先進半導體的生產能力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如果沒有荷蘭公司ASML(唯一一家生產最先進半導體晶片所需機器的生產商)的合作,華盛頓的限制性政策在這項關鍵軍事技術方面對北京的打擊就不會如此有力。

如果美國聽從了參議員霍利的建議,聽任俄羅斯對烏克蘭和歐洲任意擺布,那麼與ASML公司和阿姆斯特丹的合作能否獲得成功就值得懷疑。放棄烏克蘭幾乎肯定也會損害在亞洲的威懾力量的可信度。

「放棄烏克蘭」陣營的人想讓你相信,這不會影響中國對台灣採取行動的可能性,也不會影響美國在亞洲的盟友反對北京侵略的決心。也許吧,但這是一個危險的賭注。

威懾的全部目的是避免戰爭:如果美國及其盟國將在台灣受到攻擊時做出回應這一威脅具有可信度,那麼中國可能永遠不會提出挑戰。任何可能對這種可信度造成不必要損害的措施都是魯莽的。

總而言之,「為了保衛台灣,美國現在必須停止幫助烏克蘭」這一論點基礎薄弱。正相反,美國應該對烏克蘭的國防工業基礎進行再投資,而台灣則應該適當投資於「豪豬」防禦戰略。烏克蘭的經驗表明了為什麼這些政策措施具有價值。但採取這些措施並不需要放棄基輔。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日經新聞/議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1210/1988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