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生態 > 正文

黃河清,必有災,歷史上兩次被不幸言中

黃河,又被譽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這裡孕育了中華文明,是華夏歷史最偉大、最神聖的起源地。

它位於中國的北方地區,屬於世界長河之一,也是中國第二長河,發源於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的約古宗列盆地,自西向東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陝西、河南、山東,最後注入渤海。

黃河全長約5464公里,其流域面積大約為752443平方公里。

黃河中上游以山地為主,中下游則以平原和丘陵為主,至於說黃河的「黃」,主要是指其攜帶的泥沙,據統計黃河每年流經黃土高原地區時便會裹挾16億噸泥沙,其中有12億流入大海,剩下的則被留在了黃河下游,形成了適合於種植的沖積平原。

在科技不發達的古代只能靠天吃飯,這就使得即便黃河多次泛濫,古人依然在其周圍繁衍生息的關鍵因素,黃河泛濫雖然頻繁,但人總要生存,而黃河就是適合生存的地方。

黃河鬥水,泥居其七。

所以黃河的黃才是常態,時至如今,依然如此。

不過凡事都有例外,即便是渾濁的黃河,也有水清的時候,由於黃河水清的次數實在太少,所以每次出現都被人們當成天大的事來看待。

天降異象,必被古人賦予別樣的意味,黃河清,自然也是如此。

只是很長一段時間裡,古人都認為,黃河清不是祥瑞,而預示著災禍將要發生,至於這一說法並不是空穴來風,歷史上有兩次被不幸言中,那麼背後是巧合或是科學?

01大地震

在古人看來,天降異象,必定會預示著會有大事即將發生,這對於他們來說,是上天降下了旨意,無法違抗。

正是因為如此,在大事即將發生之前,古人也會苦思冥想出異象降臨的假象,以向天下告知,自己的所作所為實乃上天註定。

所以古人所記載的異象,真真假假,令人眼花繚亂,不過黃河水清這事,可不是能憑古人的意願就會發生的。

在明史的記載中,就明確記載了一次黃河水清的事件。

在這次黃河水變清之時,北京發生了一件事,即恰逢明世宗出生,當時朝廷內的投機分子便奔走相告:

黃河清,聖人出。

不管後來明世宗即位與這件事有沒有關係,但至少讓一些人看到了機會,只是讓他們沒想到的是,一場大天災已經逼近關中。

這場天災是一場大地震,震級高達八級,史稱明嘉靖關中大地震。

在那個時候,人們對於地震打心底里畏懼,再加上又沒有科學的解釋,所以一度被古人認為是上天的懲罰。

這場地震爆發之後,關中百姓生靈塗炭,哀嘆之聲傳遍了大河南北,百姓流離失所之後,便改了口,直言:

黃河清,必有災。

這件事情過後,人們便對黃河水清,有了畏懼之心,久而久之,已成了古人心中的一塊傷疤。

02大乾旱

繼明朝這次黃河水清之後,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再也沒有出現過這種異象,人們也逐漸淡忘,直到民國時期再次出現。

民國時期的這次黃河水清異象出現之後,帶來了什麼?

帶來了超級大旱災。

這次旱災持續了很長時間,在那個靠天吃飯的年代裡,持續的乾旱預示著百姓將顆粒無收,餓殍遍野。

中原大地也因為這次大旱災陷入了混亂之中,再加上時局混亂,百姓流離失所,根本無法過上幸福的日子。

久旱逢甘霖。

這次持續的乾旱過後,天空終於下起了雨水,這讓人們終於鬆了一口氣,可是沒過多久,人們再次陷入了恐懼之中,因為這雨下不停了。

連日的暴雨沖刷著中原大地,隨之而來的又是一場大型的洪澇災害,百姓再次被大自然的怒火肆意折磨。

百姓再次想起了古人口中的那句俗語,黃河清,必有災。

03黃河清

這兩次黃河水清,都發生了巨大的自然災害,這也使得這句俗語成為了很多人的共識,生怕黃河水再次變得清澈。

那麼這兩次事件是不是巧合?

其實也不見得,因為黃河水渾濁才是常態,水清則預示著生態環境發生了劇變。

我們上文已經提到,黃河的泥沙來自黃土高原,黃土高原土質疏鬆,黃河水奔襲而過,便會裹挾著大量的泥沙沖向下游。

而當黃河水變得清澈時,這也就意味著,它無法大量裹挾黃土高原疏鬆的泥土,很顯然,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就是黃河水量變小,水位變淺。

黃河流域的生態環境,全靠黃河水系來調節,既然黃河水位變淺,那麼這也預示著乾旱即將來臨。

所以,如果說這兩次災難完全都是巧合,這是說不通的,畢竟以現在的科學眼光來看待的話,那也是有幾分依據。

當然,這也不是說,黃河水清,一定會帶來重大災害,這兩者之間,並沒有直接必然的聯繫,至於說自然災害的發生,主要還是取決於氣象變化,而黃河水清也只是氣象變化的一個結果而已。

自然環境的變化與人類活動息息相關,我們一定要愛護大自然,它才會反過來回饋我們,反之,如果人類一味地破壞大自然,那麼必將自食惡果。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韓三錘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1226/1995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