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網聞 > 正文

90年代下崗潮和2023年失業潮,驚人相似?

1

歷史總是驚人相似?

你以為你可以安穩的過一生,卻從來不會料到:歷史一直在輪迴。

去年看新聞,國家統計局發布中國經濟「半年報」顯示:2023年上半年,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5.3%,年齡16-24歲勞動力調查失業率為21.3%。

下半年,國家統計局宣布,自8月起,暫停公布全國青年等分年齡段的城鎮調查失業率。

當時很多人驚訝,但仔細琢磨一下,又覺得合情合理。

這一決策非常高明,一鍵暫停,讓我們的勞動力市場面對風浪的時候,可以更加沉穩。

可能大家對失業率沒什麼直觀感受。

那麼21.3%的失業率,換句話說,20歲左右沒讀書的小年輕,5個裡面就有1個沒工作的。

這樣你有沒有感到冷冬的寒意呢?

而這難免不讓人懷疑,是不是上世紀90年代的下崗潮要再次上演了。

2

現在的失業潮和90年代的下崗潮還是不一樣的,咱們先看看這兩次下崗、失業的背後是啥造成的。

90年代的下崗潮是指因國企改革或企業重組等原因引發的員工下崗,因人數眾多且影響範圍大而稱之為下崗潮。

下崗潮起於上世紀九十年代,當時因中國經濟中,國有企業占據經濟的絕對比例,然而由於管理落後等諸多原因一直效率低下,眾多國有企業面臨改革開放後帶來的一系列衝擊,不得已進行重組後的必要改革措施而引起的職工下崗。

當時是一次主動嘗試的經濟體制改革,對象主要是集中在國企和集體所有制企業,這裡面既有內因,也有外因。

內因就是進入80年代以來,國企一直是改革重點,但一直成效不大。到了1998年,國企的問題已經十分嚴重了,不改不行了。

當時有1/3的國企明虧,1/3暗虧,只有剩下的1/3在盈利。

外因就是中國要加入WTO,要調整經濟結構,給市場經濟讓出空間。在內因外因的加持下,於是就有了1998年的國企改制。

當時也出台一些安置下崗工人的政策:

比如發放基本生活費。國有企業下崗職工的基本生活費由企業、社會和財政各負擔三分之一;

保障基本醫療。符合條件的下崗職工,可以享受基本醫療保險待遇;

實施失業保險。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在一定期限內可以得到失業保險金;

提供職業培訓和就業服務。政府通過職業介紹機構為下崗職工提供免費或低價位的職業指導和職業介紹服務;

對困難較大的國有企業實行「特別政策」。對經濟效益不好、職工收入較低的企業,允許其適當降低最低工資標準;對特困企業,可將其部分產權轉讓給本企業職工,並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破產處理。

這些政策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度過難關,維護社會的穩定和發展。

相信很多讀者,或者讀者的父輩們都經歷過這段下崗潮和困難期。

畢竟鼓勵兼併、規範破產、下崗分流、減員增效等措施,導致了大量職工下崗的問題。

據統計,1998年到2001年,全國國有企業下崗職工累計達到了2550萬人。

不過在落地的時候,現實發生了巨大的問題。著名歌星曲婉婷的母親被查出貪污受賄金額超過3.5億,其中包含許多下崗工人的安置費。

作為對比,她卻可以彈價值萬元的鋼琴,後來又到國外讀書、玩音樂,最後以一首我的歌聲里紅遍大江南北。

有多少人能知道這首歌背後是由多少痛苦的破碎家庭獻祭的?

3

回到2023年,現在的大範圍失業的背後又是啥呢?

我以為,引發我們現在失業是因為四個原因:

疫情衝擊。以旅遊業和餐飲業為例,它們都是受疫情影響最為嚴重的行業之一。由於疫情的蔓延和各國防疫措施的實施,旅遊業和餐飲業的業務大幅下滑,不得不裁員或停業,導致許多從事這些行業的員工失去了工作。這些失業的員工面臨著巨大的經濟壓力和就業困難。當然,除了旅遊業和餐飲業,其他行業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衝擊。疫情的持續時間和影響範圍都是不確定的,這使得許多企業在制定經營計劃和招聘策略時變得更加謹慎。現在雖然疫情已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但如果出現新的變種或者疫苗接種率不足,也可能導致疫情繼續持續,進而導致企業停業和失業率上升。

技術升級。簡單來說,隨著知識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業的比重不斷上升,經濟的集約化程度也在提高。但這也意味著,在某些範圍和時間內,經濟增長對勞動力的吸納能力可能會降低。這就會導致一些企業員工因為文化技術素質相對較低,難以適應技術進步的變化,從而面臨結構性下崗的風險。換句話說,技術升級可能會導致一些傳統崗位的消失,因為新技術的推出,生產效率提升了,需要的工人就減少了。

技能錯配。簡單來說,技能錯配就是勞動力的技能和工作崗位的需求不匹配。這種不匹配會導致一些有趣的現象,比如高技能勞動力在逆向衝擊下的失業率會得到緩和,但代價是低技能勞動力的失業率會大幅度增加。這是因為高技能勞動力可以更靈活地適應不同的工作崗位,而低技能勞動力則更容易受到技能錯配的影響。比如現在大學生學的技能,到了社會後發現根本不是工作所需要的。

結構失衡。從短期看,它會加大就業壓力,增加失業風險,讓很多人找不到工作。從長期看,勞動力資源得不到優化配置,一些企業招不到合適的員工,發展受到限制,同時也會導致產出下降。更重要的是,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現象會長期存在,這對人力資本的投資是不利的,對教育體系和培訓體系都會產生較大影響。為什麼上了大學還是找不到工作?除了實際技能不匹配之外,還有一個就是所需要的崗位變少了。過去接納上千萬大學生的行業主要集中在房地產、教培、網際網路這三個行業,但是現在你看看這三個難兄難弟,非死即傷,就剩網際網路還能喘口氣了。

當然,你也可以理解說,是因為全球經濟復甦的放緩,全球政治和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這些都可能影響到企業的決策和投資,從而導致失業率上升。

但毫無疑問,工作是越來越難找了。

4

看了上面的分析,大家應該也看得出來,其實現在失業和90年代下崗潮還是有明顯區別的。

過去主要是國企工人受影響,而現在失業人群的範圍更廣了,包括各個年齡層、各種教育背景的人。

哪怕現在年輕人接受過更好的教育,裁員大刀落下來的時候也是一樣無情。

最重要的是,失業後的機遇也不一樣。90年代下崗潮後,加入WTO為很多人帶來了新的商機。但現在的情況,如果你失業了,別看有那麼多行業,但是能悠閒給你一份工作的單位卻沒有幾家。

咱們說說掏心窩子的話,現在知識改變命運的可能性已經下降了,經濟增長活力也完全比不上剛加入WTO的時候了。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起點聽書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116/2004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