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短評 > 正文

黃世澤:香港變成國際航運中心遺址

作者:
,西方並無落新訂單來中國,而香港又已經沒有本土製造業,所以貨櫃碼頭就變得空空如也,現在就看赤鱲角機場的超級空運一號貨站,又會否變成另一個遺址。因此,香港和中國航空公司很努力推銷經香港或北京轉機去日本的機票,中國向歐洲國家國民提供免簽待遇,其實是為了掙扎求存。 中國生存的因素在於冷戰結束,習近平重新啟動冷戰,那與自毀長城沒有分別。

由本台空拍片段顯示,香港九號貨櫃碼頭空空如也,這以往難以想像,最初九號貨櫃碼頭在主權移交前投標時,更曾因當時英、港、美合資財團成功投得用地,引發中英爭拗,因為貨櫃碼頭是一盤必賺的大生意,沒有人想過,三十年後的香港貨櫃碼頭變得如斯空蕩蕩。即使在中國的其他港口,都出現類似景象,或大量空櫃積壓,中國製造業出口情況有多糟糕,盡在不言中。

香港變成了國際航運中心的遺址,其實反映了中國已不再是世界工廠,甚至有可能陷入經濟大崩潰的明顯訊號。而中共忘記了中國為何能成為世界工廠,以為積聚了點財富就可以為所欲為,正是中國為何陷入如今的困境。

香港早期是中國重要轉口港,因為自中共奪得政權後,其實都沒有跟隨西方的經濟步伐發展,在冷戰期間,至少中國和蘇聯未交惡前,都不多可能能與西方做到生意,當其他自由世界成員在二戰後開始享受和平紅利時,中國明顯被拒諸門外。亦由於中國不多需要與西方做生意,中國在開放改革初期,根本不像香港已經興建了可以處理大量標準貨櫃的碼頭。

香港在英治年代就成為中國最重要轉口港,根本原因是這裡。當然,隨中國自己都興建可以處理大量標準貨櫃的碼頭,香港的貨櫃碼頭少了生意可以理解,但一定不會這樣空。對於做貿易的商人,香港自由港的地位,貨物清關手續簡單易明,仍然是相當大的優勢。現時這樣空,是西方已經不再與中國做生意,將訂單交給印尼、柬埔寨,甚至歐洲有不少訂單交給突尼西亞或阿爾巴尼亞。

中國真的當起世界工廠其實在冷戰結束時,西方世界以為中國不再是敵人,既然已經和平了,那只要交貨準時,價廉物美,就可以得到西方大公司的青睞。因此,中國的興起有兩個很重要的條件,首先中國不可以與西方對抗,另一方面,就是中國的工資比其他國家平。文革後中國百廢待興,那遲來二戰後的和平紅利,再加上中國當時很需要錢,可以給予很便宜的報價,雙重和平紅利受惠下,再加上文革一窮二白什麼生意都做,才有中國的崛起。而中國改革四十年後,工資開始上升,東南亞國家已經對中國構成威脅。像翁山蘇姬上台後的緬甸,沒有軍政府搞政變推翻相對得西方支持的文人政府,本來就很有希望成中國的競爭對手,因為緬甸長年殘破,一窮二白,可以提供平得嚇人的報價。

習近平與西方全面反面之後,由於世界可以提供便宜報價的國家不只中國,西方國家開始撤出在中國的供應鏈,而習近平的動態清零措施,更反映習近平以至中國政府,已經嚴重影響中國供應鏈的穩定性,將訂單交給中國根本是一場商業大賭博,因此,這更導致給中國訂單已經大量撤出,現時還在西方國家出現的中國產品,除了部分因為未完成供應鏈轉移被迫用中國貨外,很多都是過去的存貨,西方並無落新訂單來中國,而香港又已經沒有本土製造業,所以貨櫃碼頭就變得空空如也,現在就看赤鱲角機場的超級空運一號貨站,又會否變成另一個遺址。因此,香港和中國航空公司很努力推銷經香港或北京轉機去日本的機票,中國向歐洲國家國民提供免簽待遇,其實是為了掙扎求存。

中國生存的因素在於冷戰結束,習近平重新啟動冷戰,那與自毀長城沒有分別,而誰製造了香港,以至中國沿海的國際航運中心,甚至金融中心遺址,其實答案已經十分清楚,不用日後史家去評斷。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120/2006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