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王自如的「看董總開會都是一種幸福」、董明珠炮轟孟羽童的「當秘書連個文都不會寫,我不知道算什麼秘書」之後;
格力最近又為廣大網友貢獻了新梗——「我媽就是董明珠。」
這個讓無數網友嘆為觀止的金句,來自前兩天格力年會上的一個快板節目。
女演員帶著誇張的笑容,用昂揚的語氣念出了這句台詞。
鏡頭還特地切給了坐在台下的董明珠本人。
看得網友毒舌勁頭立刻上來了:
「原來《年會不能停!》不是喜劇片,而是紀錄片。」
「看來王自如的拍馬屁不是個人行為,而是企業文化。」
格力昨天回應稱,表演者當時是為了增加幽默氣氛,開了個小玩笑,原話是「我媽就是董明珠……我媽最喜歡董明珠」。
為此我還特地去看了流傳出來的格力年會全程,結果發現「認媽文學」只是這場年會眾多名場面中的一個。
比如女演員緊接著就來了一段「味兒很濃」的誇誇快板:
「董總人緣特別好,傑出女性是代表。雷厲風行工作忙,帶領著格力電器創輝煌。」
再比如這場晚會並沒有叫諸如「格力2024年會」這樣平庸的名字,而是打出了「全球夢想盛典」的title。
主持人更是請來了當年鳳凰衛視的知名主持人吳小莉和胡一虎。
85後、90後可能比較熟,就是《小莉看世界》的那個小莉,和《一虎一席談》的那個一虎。
開局一個大遠景,人山人海的員工手裡揮著大紅花和星星燈。
場面大的讓人仿佛穿越到了《同一首歌》的現場。
而在晚會中途,董明珠突然宣布要多拿出2億給員工發年終獎,又把整個局面推向了另一層狂歡的高潮。
可以說,格力憑一己之力,撐起了今年大公司年會在輿論場上的存在感。
畢竟就連每年都會請明星,被網友戲稱為「演唱會」的騰訊年會,今年也低調到不行。
只有馬化騰唱粵語歌的切片,在網上稍微引發了一點圍觀。
更多曾經把年會捲成「軍備競賽」的大公司,集體啞了火。
從1988年就開始舉辦「年會文藝匯演」的萬達,今年官網只發了一條有關年會的消息。
看照片,比起晚會更像是新聞發布會。
字節在昨天舉行2024年度全員會,唯一能搜到的新聞是CEO內部講話。
更多常常上熱搜的大公司都不辦年會了。就算還在辦的,也似乎只是把它當作「內部工作總結會」。
還在執意搞大晚會,在舞台上大談成就和願景,順便給員工「撒錢」的,似乎也就只剩格力這一家。
其實前段時間《年會不能停!》爆火,就有人討論年會明明就該是場公司內部的匯報總結和聯歡。
只不過在網際網路行業發展最快的幾年裡,很多大廠已經把它辦成了不亞於地方晚會、時尚活動一樣的盛典。
雖說大部分年會都不會對外直播,但並不妨礙大眾從網上流傳的圖片中、媒體報導的話語裡,窺探這些晚會的細節。
有一年騰訊年會請了孫燕姿,結果唱《逆光》時的伴奏帶被錯放成了帶原唱的版本,孫燕姿當場要求重唱。
第二天,這件事就被寫進了各大娛樂號的文章。
哪怕是跟這些大公司沒半點關係的網友,也對年會上的這些八卦、細節津津樂道。
你家老闆整了什麼活,我家排場有多大,他家的抽獎獎品有多讓人羨慕……不只是員工的狂歡,也是全網共同圍觀的對象和談資。
馬雲在阿里年會上以什麼造型出場,一度是比明星紅毯造型更有爆點的新聞;
而王健林因為熱衷於在萬達年會上唱歌,甚至還獲得了一個「被首富耽誤的歌王」的稱號。
連身為明星兼專業歌手的龔琳娜,都特地發微博點評了王健林的唱功。
雖然是內部晚會,但看點一點都不比正經的電視台晚會少。
比如2019年的小米年會有個類似「維密走秀」的節目,實打實請了不少外國模特,在台上穿著比基尼秀身材。
而在娛樂行業人脈頗多的騰訊,每年年會都要請幾個明星撐場面。因為想去的人太多了,連員工入場券都得抽獎才有。
沒人覺得花錢辦這麼一場晚會是「浪費」,反倒羨慕大公司就是家底厚、撒得起。
卷到後來,年會在這些公司內部也成了一件需要嚴肅對待的大事。
萬達每年3-5月就會開始啟動年會籌備,9月定好節目單,然後開始長達3個多月的彩排。
其他大廠雖然沒有這麼誇張,但至少也要提前一兩個月,並組建專門的「節目組」。
最近有些網友回憶起2017年的阿里18周年年會,仿佛是《妖貓傳》裡「極樂之宴」。
那次年會在杭州的黃龍體育中心舉辦,根據阿里自己的官方說法,共有來自21個國家的4萬名員工參加。
公司甚至額外申請了從北京到杭州的6趟高鐵,和廣州到杭州的1趟高鐵專列,就為了員工們能準時出席這場盛事。
現場每位員工都領到了文化衫,還有一個阿里自己研發的手環,能跟隨音樂的顏色整齊劃一變換顏色。
另外還有兩萬人通過直播的方式參與——因為體育中心放不下更多人了。
當年阿里官方做的年會海報。
如今「年會」這個詞已經跟形式主義、折騰員工之類的負面含義畫上了等號」。
但對於當時的大廠員工來說,那還是一場可以暫時沒大沒小、無視等級的狂歡。
早期老闆們很愛借年會秀一把自己的愛好,比如馬雲帶王子面具騎哈雷出場。
王健林唱歌時被獻花三次,被網友調侃是在過當歌星的癮。
但後來,老闆逐漸成了在年會上逗員工開心的工具人——哪怕只是名義上的。
很多年會都有一個固定節目:高管跳舞。而且跳得越難看越好,主打一個出醜。
雷軍曾經帶領公司高層組建了一個」十二人男團」,僵硬的舞姿為鬼畜區留下了珍貴的素材。
馬化騰也曾經扭起腰,在舞台上跟著《創造101》的主題曲跳女團舞。
員工們樂於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家年會盛況,調侃老闆時的語氣甚至帶著幾絲「溺愛」。
比如在「馬化騰跳女團舞」的模糊視頻下面,就有一條5年前的評論:
「怎麼我們絕美馬兒不配一個高清直拍嗎?"
工作中的牢騷、流程上的弊病,也會以半開玩笑的形式,成為年會表演的佐料。
最近因為大鵬的電影,新東方當年那個年會吐槽節目又被翻出來
網友大讚「真敢說」,但這在當時其實是很多大公司年會的固定表演項目。
阿里甚至有個叫「嘰歪天團」的合唱組合,每年都會出一個抱怨工作的合唱,甚至點名道姓地吐槽老闆。
被調侃的老闆本人還會親自客串,在台下表示認罰認罵。
很有意思的是,如今在網上流傳的「打工人發瘋節目」,有不少都出自2019年。
阿里的「嘰歪天團」把《失戀陣線聯盟》重新填詞,抱怨部門之間溝通效率低下;
就連沒什麼網際網路基因的一汽奔騰,也靠著一首吐槽年會很煩的《野狼DISCO》刷了刷存在感。
「唱完這首歌啊,我還要回去打卡。」
不過不同於大鵬和白客在電影裡發泄式的痛罵,這些節目基本都還是無關痛癢的自嘲。
用網友的話說就是:「把情緒都唱出來,明天工作就能繼續。」
畢竟當時大家看到台上演員把自己搞成詹姆斯邦德的造型,自嘲「你996?我還007呢!」
台下還會笑出聲來。
而這些節目哪怕前面吐槽再狠,都有一個類似「努力工作,一定會有收穫」的ending。
畢竟緊接著就是真正的「收穫環節」——年會抽獎。
雖然不是每個大廠都有自帶笑點的老闆,但每個大廠在年會獎品方面都不含糊。
比如阿里18周年的特等獎,是抽18個人「清空購物車」,10萬封頂。
2019年的騰訊年會,給每一位員工,注意是每一位,都準備了512G的iPhoneXS Max。
不只是獎品豐厚,老闆們也帶著「掏點錢讓大家樂呵樂呵」的豪橫。
OPPO有一年本來準備了588萬用於紅包抽獎,結果高管們現場自掏腰包湊到了1076萬元,光CEO自己就掏了88萬。
2018年的滴滴年會不僅請了員工,還請了一大堆司機代表,一晚上發出去500萬。
到後來大廠年會財大氣粗的印象深入人心,大家已經聽到什麼「發錢神話」都不奇怪了。
甚至有傳聞稱,美圖秀秀某一年的年會特等獎是10個比特幣。(看到這條新聞時,我還在心裡默默計算了值多少錢)
嚇得美圖秀秀後來趕緊闢謠:比特幣確實是發了,不過每人只有0.0888個,15個員工加起來大概是1.332個。
這兩年,已經不太能聽到有關大公司年會的消息。
上一次有相關新聞上熱搜,還是遊戲公司米哈游在2021年初的年會獎品清單。
最值錢的「至尊歐皇獎」,包括MacBook Pro、蘋果手錶和iPhone12 Pro max。
官博曬出堆積如山的PS5,也讓很多年輕人狠狠羨慕了一把。
這些獎品跟曾經動輒千萬的大廠年會紅包相比,自然算不得什麼。
只不過那會網際網路大廠們已經不怎麼為年會豪擲千金了,反倒讓後來者搶了風頭。
再後來,越來越多的大公司從「卷年會」的隊伍中退出,相關消息也漸漸變少、消失——
直到今天。
事實上,雖然大家都在說今年年會變少,但願意為年會豪擲千金的公司並未絕跡。
有財經媒體統計了知名遊戲公司今年的年會禮物:特斯拉、金條、索尼電視、萬元現金……一點都不含糊。
只不過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這只是小圈子裡的財富神話,跟自己實在沒什麼關係。
大廠年會最火熱的幾年,也是這些大公司最風光的幾年。
他們取得的成就、做事的方法、宣揚的價值觀,成為了不少傳統行業和小公司模仿的風向標。
有在小公司工作的人回憶,當時自家老闆甚至也會主動找年輕人排練吐槽節目,或者發獎品紅包讓大家開心。
而如今,這些環節連同背後所指向的包容、狂歡等情緒,也跟著大公司的年會晚會一起,成了曇花一現。
幾年前,我身邊的大廠朋友很喜歡在年會當天發一條圖文並茂的朋友圈,感謝公司感謝團隊,順便也感謝自己一年來的努力。
現在哪怕年會依舊盛大,員工也很難在其中找到認同感。
格力年會的視頻下面,就有很多自稱是員工的人抱怨晚會時間太久,自己耗到凌晨1點多還要去擠公共交通回家。
老闆不願再砸大錢、擺大陣勢向員工和大眾展示公司和自己如何開明、親和、先進;員工也懶得再跟公司上演魚水情濃的好戲。
正如新東方年會曾經允許普通打工人在舞台上怒斥「領導隨口一說,立刻討好跟著」的不良風氣;
而今年東方甄選的線上年會,只剩下了老闆和高管、骨幹們的抱頭痛哭,一團和氣。